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2021-11-21 13:53王梦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刘雯思滨州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9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领导责任

王梦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刘雯思 滨州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引言

时代发展的进步,也带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也是追求审计质量的必然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特有的审计方式,是强化国有企业领导方式、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界定、审计评价法律制度、资源配置以及操作指南仍存在较多不足,这使国有企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良莠不齐,最终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背景

国有企业是国家资产的代理者、是资金运营的经营者。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只具有部分监督权,这在巨大的国有资产监督方面显然是杯水车薪。虽然国有企业的经济决策和重大事项安排都是集体决策产生的,但如果监督机制不完善就会导致权力过大引发腐败。在实际应用中,国有企业的“一把手”具有“一票否决权”,这容易形成权利的过度集中,导致权利滥用。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起先经历了一系列变革。1995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这标志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始。随后,1999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明确“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以及在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国有资产重组的同时,应当按国家现行规定进行审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在2014 年颁发了《细则》,更明确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然后,连续三年,审计署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分别颁布了《“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这标志着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机制。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

由于国有企业资产庞大、业务量多,在日常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国有企业的经营特点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不明确。具体表现在直接领导与主管领导责任、前任领导与现任领导责任、客观与主观责任、集体与个人责任等。但在实际应用中,权利与责任义务的不对等经常会导致两者权利的互相交叉和义务相互推卸,因此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很难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

(二)审计评价不全面

对审计效果的衡量大多是利用经济等客观指标,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以企业内部控制为辅。对非经济指标例如个人廉洁、环保责任等指标关注度不够。在审计过程中也只关注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对领导干部给企业带来的业绩方面闭口不谈。这种评价体系虽然查找出了问题,但也埋没了积极上进领导干部的决心。对于审计工作来说通常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对于国有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由于其涉及面广、金额大、参与的部门众多,往往存在差异。这就要求经济责任审计部门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所以在短期内很难对其责任进行认定。由于历史原因和本身资源条件的不足,很多的审计手段和方法都是很落后的。

(三)普遍缺少任中审计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对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审计要坚持任中和离任相结合的原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大相径庭。只注重离任审计忽视任中审计导致难以纠正领导干部经济问题。如果在领导任职期间进行一次审计,就可以发挥防微杜渐的作用。在任期间的审计远比离职后的审计,作用更大,任中审计也逐渐发展为主流。

三、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审计力量有限而审计任务重

我国目前审计专业人员数量缺乏,而国有企业数量巨大,这就导致了企业数量与审计专业人员的不对等。企业对经济责任的审计通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就给审计专业人员增加了工作量。而审计工作不仅要审查企业账簿,还要对收入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核查。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外围工作的部署工作。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客观恰当的评价,使得审计人员背负时间段任务重的压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容易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到位

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不少被审计单位只是被动地接受审计,存在消极懈怠的情况。被审计单位没有把审计工作当成修正企业问题的契机。有些领导干部“重业务,轻财务”,一是认为自身没有问题没有必要审,二是对审计不信任。除此之外,审计作为廉洁监督职能的工作有时会触及某些领导的利益,在实施中常常遇到阻力。被动地对审计问题进行整改,没有挖掘问题背后的内部控制缺陷,没有站在整体进行系统的整改,导致审计问题反复出现,违规行为反复发生。

(三)缺乏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畅通渠道

国有企业缺乏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渠道,这大大地降低审计工作的有效性。经济责任审计也没有建立“任中审计”制度和“先审后任”工作机制,在前任领导离任新领导上位之后再进行审计。审计部门只有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才会将审计结果提交给被审计单位。再者对领导的年度考核体系中没有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如果是审计结果不正确,在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案件线索时审计部门没有明确交接标准和程序。

(四)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整合不够且成果利用率低

经济审计工作量大,而且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这就对审计信息整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审计工作中,没有有效的方式来解决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就会出现审计信息整合度不高的问题,会致使审计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审计目标得不到实现。

(五)审计报告质量达不到要求

审计工作是最能体现审计报告的,如果是没有质量的报告是没有必要使用实际结果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审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欠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了解不够。二是内部责任审计自身的局限性,缺乏外部举证的条件,对违规违纪行为很难查证,对客观性、权威性的要求尤甚高。而目前的评价结果往往偏重于定性指标,这种指标具有一定主观性。

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措施建议

(一)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首先,在领导层面要积极推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工作作为一种具有监督职能的工作,是领导层管理权限的延伸。因此,只有领导层正确认识接纳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其次,在组织结构上,审计要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因为审计机构是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督,需要在各部门之上展开工作。除此之外,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也必须保持独立性,不得兼任,不得借调。最后,在经济层面,审计机构要保持独立性,审计经费应当独立于其他部门。

(二)设计完善的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对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上要根据定性与定量指标综合考察领导干部的审计结果,结合经济成果进行审计评价。其次,保持审计评价的严谨性。审计工作人员对审计工作要保持一贯的谨慎性,对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意见要中肯,措辞要恰当,还要包括被审计领导的相关申辩和陈述内容。最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要保持全局性、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不仅要看到企业的经济成果还要注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仅要注重指标的数量还要注意指标的质量。

(三)准确界定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范畴

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范畴主要包括直接领导与主管领导责任、前任领导与现任领导责任、客观与主观责任、集体与个人责任等。不能将直接领导的责任归到主管领导的身上,也不能把前任领导与现任领导的责任混为一谈。在进行责任划分时,要明确区分主次矛盾,界定责任程度,防止出现避重就轻、功过平分的情况。

(四)开展任中审计,及早防范风险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将离任审计监督的时点前移,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施行事前监督、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全包”体系。逐步向“先审计后离任”管理模式靠近。审计监督的实施,可以从关口前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促进干部求真务实、廉洁勤政、合理使用资金,同时也让自己在群众面前被监督,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可以促进党风的廉政建设。

结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提高审计质量,还能够促进企业的价值提升。但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在经济审计中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主要在于认识浅显、整改力度不强劲、成果利用率低。对此,设计完善的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以及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将会从客观上监督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尽职尽责,要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保证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推动国有企业迈向新台阶。财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领导责任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四)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