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百年探索及经验启示*

2021-11-21 12:51
中州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矛盾革命发展

杨 清 涛

主要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在实践过程中继承并发扬了这一重要理论,强调只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顺利解决一切问题。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①;“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②。建党以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善于抓住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以此作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与革命任务的确定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到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使得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依据。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就深刻表明,早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已经较为准确地把握到社会主要矛盾。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进一步指出,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六大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问题,对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主要矛盾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比如,1937年5月,毛泽东曾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很久以来两种剧烈的基本的矛盾。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清晰的认识。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③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二是推翻封建地主的压迫,求得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了革命的性质、对象和任务,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人民的彻底解放。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与中心任务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已基本解决,标志着中国社会已处在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敏锐地觉察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952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起草的一个文件的批语中指出:“在打倒了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了,所以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之为中间阶级。”④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才能顺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事实上,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它是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它又是可以团结和改造的对象。为此,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过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顺利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伟大变革,妥善解决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我们党及时察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新的判断。1956年9月,党的八大明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⑤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根据党的八大精神和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决定开展整风运动。在这次整风运动中,极少数人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面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我们党对国内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开始出现偏差。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错误导致“左”倾错误不断升级,党和国家工作重心难以真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延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与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把全党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心一意谋发展。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⑦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规范地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大会进一步强调:“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⑧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⑨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国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

四、新时代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长足发展,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人民群众告别了产品短缺时代,对生活有了更高、更多的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⑩然而,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成为制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这就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及其影响,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我们党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的立足点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影响和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方方面面,像民生领域存在诸多短板,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需要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以及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不仅制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而且成为现阶段我国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的重要根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方方面面的需要。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近些年来,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使人民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二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确保社会公平和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人人都能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三是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五、百年来党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经验及启示

100年来,我们党根据世情、国情的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从而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巨大成就。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百年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

建党100年来,我们党始终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出发,准确判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从党的二大开始,我们党就明确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解决了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此,我们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根据地,我们党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在解放区实行彻底的土地改革政策,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踊跃参军参战。为彻底推翻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政权,我们党制定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包括中间派在内的广泛力量,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准确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成功化解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了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文化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概而言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现实的社会实践,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矛盾状况,尤其是正确认识居主导地位的社会主要矛盾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中国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的总体性把握,确定党在特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前后今后一段历史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出台一系列政策,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2.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是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探索的根本目的和实践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努力探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并制定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取消了列强在华的一切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主要矛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坚持以经济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由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障和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次转化,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正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由此可见,正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成功探索,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历史长河来看,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百年探索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史、一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成就史。

3.在解决问题时,要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

毛泽东的主要矛盾理论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所谓“重点论”,就是指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分清主次,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特别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谓“两点论”,就是指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而是要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我们党成立以来,不但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并花大力气解决,而且善于抓住次要矛盾并妥善处理。比如,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与国民党进行再次合作,同时团结最广泛的力量,为消灭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不懈努力;另一方面,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片面抗战和多次反共高潮,我们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历史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关系,才保证抗日民族战争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进入新时代,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现实,如何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我们党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面对矛盾、解决矛盾,还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尤其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着力点。同时,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明白,“中心”不是“唯一”,在推进经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样的做法既有利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也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4.实现社会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利转化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前所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事物的矛盾是发展变化的,如果处理得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会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反之,就会朝着不利的方向转化。毛泽东认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否朝着有利方向转化,主要取决于面对矛盾时的主体状况。历史证明,实现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利转化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100年来,我们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我们党领导的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的前14年(1921—1935年),由于党的路线错误,中国革命遭受到两次重大挫折。一次是大革命后期。面对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将要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关头,党的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结果,当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时,共产党不能组织人民进行有效反抗,导致大革命失败。另一次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分不清革命性质和革命对象,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把反对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主张整个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都是革命对象,甚至把同国民党反动派有矛盾的中间势力也称作“最危险的敌人”,加上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在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的后14年(1935—1949年),由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领导,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最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除某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发生误判外,绝大多数时期都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党在各个时期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其二,建立以人民为主体的广泛统一战线。100年来,我们党不管形势如何发展,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民主革命时期,为了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党唤起和动员广大民众,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为了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我们也需要和中间力量甚至次要的敌人结成同盟关系,建立起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一定要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主要矛盾不同,我们党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统一战线的性质也有所不同。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阶级的联盟,目的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叫革命统一战线,具有阶级联盟的、革命的性质。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我国阶级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此时的统一战线的性质已不再具有阶级联盟的、革命的性质,而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所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新时期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去推动不同时期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解决,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

其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毛泽东指出:“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具有对抗性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所以,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唯一办法就是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正如毛泽东所说:“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再是对抗性的矛盾,由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就不再表现为阶级矛盾,而是表现为人民的需要同生产发展能否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而且生产发展状况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就不再是阶级斗争、武装斗争,而是改革或变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虽未发生根本变化,并未超出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这个矛盾的本质,但亦有部分质变,即已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供需矛盾转变。这就要求在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上,摈弃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更加强调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注释

①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0页。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31、610页。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1页。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341页。⑥《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18页。⑦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2、371页。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第113页。⑩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1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8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00页。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26—327、311页。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矛盾革命发展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