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纯香 王楷艳 顾海燕
《羽绒服装》最早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首个版本为GB/T 14272—1993,于1993年10月1日实施。2002年9月5日发布第二版,2011年10月31日发布第三版。随着羽绒服装设计款式的多样化,2011版标准里部分质量要求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015年重新修订。如今,时隔10年之后,GB/T 14272—2021 《羽绒服装》于2021年3月9日发布,将于2022年4月1日实施。由于羽绒服装相比其他服装在原料采购和生产环节上的时间相对较长,相关企业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整和适应,因此新标准相比较其他标准过渡期也较长。但是,企业还是应该尽快消化库存,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以下简称“新版”)和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以下简称“旧版”)在适用范围表述上更加便于理解。旧版表述比较简单,新版中保留了旧版中的表述“以羽绒为填充物生产的服装”,增加了“门襟、袋盖、风帽、领子等小部位可采用其他填充物”。明确了小部位可以使用其他填充物,应关注的是,小部位应满足相应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如GB 18383—2007《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同时,规定了“不适用于羽绒和纤维共混填充、分层或分区使用纤维填充的服装”。目前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适用于羽绒和纤维共混填充服装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企业标准。
新版和旧版相比较,引用标准有很大变化:将GB/T 1335.1、GB/T 1335.2、GB/T 1335.3合并为GB/T 1335(所有部分);删除部分标准引用GB/T 2910(所有部分)、GB/T 2912.1、GB/T 3920、GB/T 3921、GB/T 5713、GB/T 7573、GB/T 17592、GB/T 18132、GB/T 22702、GB/T 22705、GB/T 23344、FZ/T 01053、FZ/T 81014;增加引用标准GB/T 8629—2017、GB/T 10288—2016、GB/T 14801、GB/T 15557、GB/T 17685、GB/T 21294、GB/T 21295—2014、GB/T 23322—2018、GB/T 29862、GB/T 31127—2014、GB 31701、GB/T 31702、GB/T 31907、GB/T 33271;GB/T 8427—2008修改为GB/T 8427—2019。
旧版列出了羽毛、羽绒等共计23个术语和定义,新版中没有详细列出来,直接引用GB/T 17685和GB/T 15557中的术语和定义,同时增加了“羽绒服装、胆料、婴幼儿”的定义。
旧版要求“成品使用说明按GB 5296.4和GB 18401规定执行”,新版改为“使用说明按GB/T5296.4和GB 31701规定”,即婴幼儿及儿童羽绒服装的使用说明还应符合GB 31701的规定。
旧版要求 “应标注填充物的名称、含绒量和充绒量”,新版改为“羽绒填充物应标注羽绒的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绒子含量标注分档应按表A.1规定”。新版用“绒子含量”取代了“含绒量”的概念,和国际标准接轨。原来的含绒量包含了绒子和绒丝,并不能真正反映绒子的含量,新版更加合理。如原来大家俗称的“90%绒”,标准说法和标注是“90%白鸭绒”,绒子含量应≥81%;新版实施后建议标注为“绒子含量80%”,标注“绒子含量85%”就会很冒险。服装使用说明是消费者投诉较多和各类监督抽查中最容易发现问题的地方,整改起来成本比较高,处罚相对较重,企业应引起关注,提前做好准备。
本章节变化不大,文字类有编辑性修改,将GB/T 1335.1、GB/T 1335.2、GB/T 1335.3合并为GB/T 1335(所有部分)。
内在质量要求除了常规的按照产品等级分类要求不同外,还按照适用对象划分,成人、儿童、婴幼儿穿着的羽绒服要求有所不同。
纤维含量应符合GB/T 29862规定,GB/T 29862已取代FZ/T 01053,与近些年更新实施的标准相统一。
新增异味要求,同时新版中规定“婴幼儿及儿童服装安全性能按GB 31701描述的方法测定”,要求也和GB 31701相一致。
新版中增加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的限量要求,同时增加了备注“仅考核羽绒填充物”。因为AP和APnEO有良好润湿、分散、清洁等作用,有可能作为清洁剂、表面活性剂在羽绒羽毛洗涤时使用,导致产品上有所残留;同时洗涤过程中大量用水,之后如无特别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由于其中毒致癌性、难以生物降解、环境雌性激素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基于人体健康及环保方面的考虑,新版增加了AP和APnEO的考核指标。
新版中增加了对面料耐汗渍色牢度的要求,与GB 18401、GB 31701的要求相统一。
面料耐湿摩擦色牢度合格品要求有所调整,同时增加角注“起绒、磨毛、植绒类面料、深色面料的耐湿摩擦色牢度合格品指标允许比本文件规定降半级”。
耐光色牢度测试方法改为GB/T 8427—2019,增加曝晒至第一阶段,将提高实验室的测试效率。要求由旧版的统一要求改成新版中按深色和浅色、荧光色要求不同,与近几年新修订的标准一致。
随着服装款式的发展,羽绒服装也从以前单一的纯色面料,增加了各种拼接款式。考虑到拼接款由于面料颜色和深浅度不同可能会互相沾色,新版增加了面料拼接互染色牢度,并规定该项目按GB/T 31127—2014方法A测试,仅考核深、浅颜色拼接的产品,这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时对原材料纤维含量、颜色搭配要充分评估风险,如尽量避免使用浅色的锦纶织物相拼,必要时预测试以降低风险。
儿童服装色牢度要求和成人服装一致,而婴幼儿服装色牢度则要求严格,面料增加了唾液色牢度,里料增加了耐皂洗色牢度(变色)、耐湿摩擦色牢度和耐唾液色牢度。
旧版中接缝性能测试按照附录D执行,其中在设定的负荷上有很大的改变,旧版中规定一般面料设定(100±2.0)N,丝绸织物52g/m2以上设定(67±1.5)N,52g/m2及以下织物或67g/m2以上的缎类织物设定(45±1.0)N,里料设定(70±1.5)N;新版规定测试方法按GB/T 21294执行,其中最大的改变是对于52g/m2及以下面料、里料规定负荷为(45±1)N,羽绒服里料大部分克重都比较低,而旧版统一设定为70N, 新版对于此类织物规定更加合理。
在考核指标上,旧版统一规定为≤0.4cm,新版将有内胆结构羽绒服和无内胆结构羽绒服要求分开,有内胆结构羽绒服要求≤0.6cm,无内胆结构羽绒服要求≤0.4cm,且有内胆结构羽绒服仅考核未与羽绒绗缝在一起的面料、里料,应根据羽绒服结构判断是否豁免;外层仅起装饰作用的织物不考核。
关于接缝性能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是否合格的表述,旧版规定织物断裂、织物撕破、缝线断裂现象为合格,滑脱现象为不合格;新版规定纱线滑脱、织物撕破、缝线断裂现象判定为不合格。
接缝性能从测试方法、质量要求上改变很大,常规面料、里料接缝性能不合格风险大幅度降低。
旧版在安全性能上分别按GB/T 22702、GB/T 22705、FZ/T 81014规定执行,新版统一为“婴幼儿及儿童服装安全性能按GB 31701描述的方法测定”,要求均为“应符合GB 31701”,避免了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之间的不统一。
洗涤后外观为新增要求,测试采用GB/T 8629—2017,要求样品经洗涤后外观质量应符合GB/T 21295—2014表13中规定,这和现有大部分产品标准相类似。由于产品款式和面料组成结构的不断更新,各种类型,如印花、绣花等产品大量增加,在服用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外观质量问题也相应增加,洗后质量投诉频次逐年增多,但消费者的投诉缺少标准支持,直接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和对品牌的认可度。
新版和旧版在羽绒品质测定及要求上均有很大变化,新版羽绒种类标注只分鸭和鹅,不再区分灰和白,在使用说明上标注时仅需要标注鸭绒或鹅绒。具体要求在附录A中列出,旧版根据含绒量不同要求不同,新版根据标称绒子含量不同要求不同,每个测试项目的合格指标均有改变,同时取消了对微生物和水分率的考核。
旧版中规定羽绒品质测试按附录C规定;新版规定按GB/T 10288—2016的检验方法测试,其中:(1)鹅、鸭毛绒种类鉴定中,试样制备统一按完成成分分析试验的步骤取样;(2)浊度采用GB/T 10288—2016中A法测定;(3)蓬松度按附录C规定测定。蓬松度测试方法最主要的变化是由旧版的烘箱还原法改为蒸汽还原法,对于库存时间长或者长时间被挤压的羽绒制品,恢复蓬松度的效果更好,和国际主流标准接轨的同时将会提高合格率。
旧版防钻绒性测试按附录E规定,采用摩擦法,新版规定按附录D测试,采用转箱法,根据羽绒服长度选择不同的箱体。由于旧版侧重于对服装面料的钻绒性能的评价,而实际在穿着过程中更多的是从缝迹线、针眼等处钻绒,旧版的测试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羽绒服装整体的实际钻绒情况。而新版转箱法,利用橡胶球的冲击,模拟羽绒服在服用过程中所受的各种挤压、揉搓、碰撞等作用来观察钻绒根数,以相对单位面积上的钻绒根数结果来评价防钻绒性好坏,相对而言更能客观地反映羽绒服整体的钻绒效果。在计算试样相对面积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特殊情况灵活应用。
旧版充绒量按附录B规定,新版在原有基础上将有内胆的羽绒服和无内胆的羽绒服测试方法分开,对于有内胆的羽绒服,先拆出羽绒包裹物,称羽绒包裹物总质量,然后将包裹物羽绒填充物取出;对于无内胆的羽绒服,测试方法与旧版相似。对于有内胆的羽绒服,根据旧版进行充绒量检测时,羽绒服拆开后的各种服装附件和线头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遗失,从而导致实测充绒量数值可能会偏大,新版则降低了这些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新版在外观质量上有一些编辑性修改,同时修改了原材料、缝制、规格尺寸允许偏差、整烫等要求。
新版在判定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上没有变化。
本文通过比较羽绒服装新版和旧版标准的异同,阐述了新标准在使用说明要求、检测方法和内在质量要求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与GB 31701标准要求相统一,增加了一些婴幼儿及儿童羽绒服装的考核指标;在外观质量要求上表述也更加详细,便于使用者操作。《羽绒服装》新标准的发布对整个羽绒服装行业及其上、下游相关的生产企业均有着较大的影响。相关企业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及时研究新标准,以新标准为指导,及时调整和适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切实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