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丹
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熟 215523
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事业的背景下,旅游业的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选择了旅游业的专业发展。但是因为员工职业素养不达标而曝出的诸多新闻,也为旅游业的口碑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一方面为了满足旅游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中职院校有必要对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旅游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即以旅游业为基础,根据职业道德体系的标准,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指标进行评价。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作为旅游业人才工作能力表现的重要衡量标准,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与管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从事旅游业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品德,还要具备良好的修养,展现职业应有的文明水平,这不仅体现了个体的素养,也代表着整个旅游行业、民族和国家的素养,因此必须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服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旅游业相关的各类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旅游业作为与游客高频率互动的行业,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每一位从业者都需要面临巨大的工作量,面对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经常同一时间要处理多件繁琐的事物。所以要胜任服务与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能成功有效解决突发事件,这也是构成旅游业职业素养的重要品质之一。
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同样要以该专业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优质人才的培养又是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国家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根本上,可从人才培养角度,及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就学生个体能力发展而言,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弥补传统职业教育只关注学生技术培养而忽视学生德育发展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平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各行各业都必不可少的重要从业品质。旅游业又是一个工作量明显十分庞大且压力巨大的行业,尤其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而言,还需要将自己从学校所学的一套,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调整,与工作岗位契合。这种契合,不仅包括正能量方向对学生耐挫力、韧性、情绪的积极强化,还包括负面方向,学生将服务与服侍混淆理解等错误认知的及时纠正。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其次,就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而言,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水平,更好地在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为将来的成长发展做好铺垫。纵观整个旅游业,从业者中来自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占比约为三分之二,显然对整个中职院校学生群体的职业素养培养,对整个旅游业平均专业水平和素养的影响力已十分可观[1]。假若这三分之二的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一般,甚至不能达到业内平均从业水准,则整个旅游业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水平,也可被视为是不达标甚至不断下滑的。所以中职院校在制定该专业的教育目标方针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将参与实践工作的情况,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发展现状等诸多因素,不仅要重视职业素养中职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同步推进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强化教育。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增强就业选择时的竞争力。
最后,从社会背景与中职生就业择业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的培养,能让他们在找工作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社会,各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唯学历、学校成绩为标准。随着人才成本的增加和竞争的愈发激烈,企业对人才的选拔将会考虑越来越多更加综合的要素。除传统的专业成绩、责任心、忠诚度以外,还会重视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人才的应变能力、机动性、执行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项要素。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对行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整个旅游业的影响意义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专业基础,学习能力,普遍都处于较低水平。尤其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心理素质、自制力等。许多学生给自己打上了“失败者”的标签,还未将自己的身份转变过来,对于专业发展缺乏信心,看不清未来,缺乏系统的个人规划,因此对提高职业素养缺少兴趣和主动性。而且因为许多学生对旅游业并不十分了解,将旅游服务和管理工作定义为服务员、导游,这些刻板印象,更加剧了该专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顺利、有效培养工作的展开。
教师方面,目前不少中职院校该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也缺乏系统、完善、准确的认识。比如一些教师只会利用手中已有的教材、教辅资料进行教学,格局小,创新意识欠缺,授课范围较小,进一步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解不足,也限制了学生各项能力应有的发展空间[2]。又如一些教师对整个教学缺乏系统性、长远性的规划,一味追求教学的丰富性、大容量,或贪多求全想要解决学生遇见的所有问题,却忽视了正确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内在逻辑和系统化体系的构建,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弥补课程中对学生实训培养的不足,通过模拟实训弥补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空白等。处于“见子打子”“疲于奔命”的教学状态,看似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实际上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十分有限。
上述两方面的问题,结合旅游业人才需求的巨大背景,更是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比如现行教材内容与当前的旅游业发展情况有明显差异,校本教材的研究因为缺乏优质教师导致难以推进,教育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过于理想化,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足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学校、教师,不仅要坚持实事求是,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等,增强专业教育的时代性、创新性、可行性、综合性。
自国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最早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以来,我国中职旅游专业发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前人的不断探索、发展,目前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标准明确要求,从业者应当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其自身的道德表现更是体现了就业地区、民族、国家的道德风貌[3]。所以第一是具备文明的素质,第二是旅游业从业者要具备环保意识。因为旅游业本身是人与自然结合的产物,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承载,若缺乏环保意识,任由游客或自身肆意破坏环境,则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将不断缩小。第三则是最重要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三观,这些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并影响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表现,影响着游客对旅游业的观感。
标准要求从业者应当具备足够高的文化水平。以导游为例,一方面要从地理位置、历史人文等各方面向游客介绍景区知识,另一方面要为游客考虑他们在娱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满足。所以文化素养,是必须要具备的素养之一。
在品德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养之外,基于专业本身的知识技能: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也是重要基础。从业者不仅要提供旅游有关的服务,更要通过运营管理统筹工作,处理问题。所以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不仅可以立足景区策划、宣传、营销旅游活动,还要能在面对众多游客时,具备良好的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加强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是必然之举。学校需要与一些具备规模、管理正规的合作企业保持持续性的合作意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适当组织并安排本专业的教师、学生进入企业学习[4]。包括企业中有关旅游业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先进技术、工作理念、普及的企业文化、工作经验、员工制度等内容。通过实地学习和借鉴经验,能够更明确当前整个旅游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方向,也能让学生加深对整个行业的了解。学校根据学习的经验,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需求,适时制定、改变学校当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与方向。而且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进行密切地沟通,了解企业短期、长期用人需求。长期用人需求,可以融入本校对学生的培养中去,短期用人需求,可通过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推荐优秀毕业生等方式,让双方互惠互利。
中职学校要针对目前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优化、改进。首先是文化课程的教学,要以长远视角,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包括学生的语文、职场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让他们的许多基本学习能力得到强化。其次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尊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综合性特点,注意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要在旅游业内做到博览群书,还要能掌握旅游行业内外的各类知识,“博而杂”[5]。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校本课程开发着手,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且极具应用性的课程内容,如当地的非遗旅游资源、文化历史资源等,开设课外的第二课堂,促进课内外教学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和见识,也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游刃有余,满足旅游从业者在旅行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需求。而本专业的具体知识技能的学习,也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实施,引导学生尽可能做到“精而专”。比如配置“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训教学中,让学生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究专业的有关技能发展与突破。比如学生学习管理,不能只学习现有的教材,还需要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引入有关管理心理学、活动营销、社群运营等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加深渗透有关系统思维、统筹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深化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在纵横交错、不断延伸的“田”字形知识体系的构建中,不断丰富和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
客观来讲,中职生群体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多问题。要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要依靠课堂中的课程知识和技能学习,还需要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并将德育等内容渗透到习惯养成教育之中[6]。旅游业作为需要与各类人群打交道的行业,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与游客、同事相处中,让对方感到舒适,也能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印象。一些新闻所报道的旅游业从业者的负面新闻,其中因为自身不良行为习惯而引发问题的数不胜数。而且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有助于提高从业者的工作能力,也能对他们自己的终身发展、修养提升带来巨大帮助。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上的认知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职业素养,在常态化的活动教学中,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无论是班主任管理,还是学生自治,都需要确定与管理机制配套的养成教育体系。比如将学生行为习惯纳入到班级中学生的管理成果考评体系,配合他人监督和自我监督,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氛围。又如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在工作、言行举止方面的硬性要求,除基本的着装礼仪之外,尤其是一些宝贵的企业价值观,比如团结、友爱、忠诚、诚信、创新、善于倾听、坚持等等。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来校讲座,也可以让学生在实习或者进入企业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有关的培训学习。这样学生通过这种耳濡目染和持续熏陶,明白社会与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具体要求,正确认识学校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德育等的重要价值,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入到自我职业素养的提升行动中去。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根本在于学生转变学习理念,正视自身,正视专业,加深对专业的了解,认真规划人生,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热情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明确奋斗目标,在学校和教师的帮助下,坚定信念,提升知识与技能学习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让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行为习惯都得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