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雯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对于监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在监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中央各部门到各行政执法机关,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进行监管。然而,近年来审计失败案件频频发生,审计服务质量堪忧,社会公众对审计行业产生了信任危机。
对于审计行业来说,审计质量是生存之本,是判断被审计单位财务公信力的重要依据,也是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审计质量一直以来是政府、专家学者、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基于此,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即从审计环境、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以及被审计单位四个方面来分析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审计质量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准则的遵守程度、审计结果与审计目标的相符程度以及审计意见与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何为审计质量?简言之,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程度,也就是审计效果的好坏。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质量通常指的是审计报告的质量。
一般认为,审计人员只要遵守了审计准则和审计标准,就不会出现审计失败。但实际情况是,审计失败案件时有发生,审计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这是由于审计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审计环境、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以及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
1.审计监管环境较宽松,监管机构分工不明确
法律是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关于审计的法律相继出台,虽然形式上法律法规比较丰富,但实际上各类法律之间衔接度比较低,也没有明确地提出审计失败案件发生、审计质量不合格情况发生时具体的惩罚办法。而且依据以往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结果来看,近二十年受罚最严重的是负责银广夏公司审计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被取消了事务所的职业资格,而且相关的签字注册会计师也被吊销了营业执照,并且根据犯罪事实判处了有期徒刑,承担了刑事责任。对于审计失败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都只是警告、没收营业收入、罚款或者暂停职业资格等。
在我国,监管机构对于审计报告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一般情况下,抽查的对象大多是遭到外界质疑的企业或者有很明显的利润操纵问题的公司。但现实情况是,经常会有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合谋欺骗股东和投资者的现象出现,如果二者配合得足够“完美”,这场骗局往往不容易被社会公众以及监管机构发现,也更不会被监管机构立案调查。就算审计合谋最终被发现,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之下,监管机构发现审计质量不合格的问题是有很大制约性的。
此外,我国审计受财政部门、中国证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多个部门的监管,虽然监管层面较多,但实际上各个监管机构和监管部门没有明确的、有效的分工制度,多重监管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监管不当。长此以往,不仅造成监管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某一监管区域的空缺,最终让部分注册会计师或者会计师事务所抓住监管漏洞钻法律的空子,使得审计质量愈发低下。
2.审计信息化环境改变,信息技术风险应对能力不强
当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化环境中,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办公已成为普遍现象,尤其是大中型公司应用的“ERP”系统,这种集生产线、办公系统、先进管理思想为一体的管理平台,为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但是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显然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清楚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运行状况和管理动态的基础之上,掌握相当的计算机技术甚至网络爬虫技术等,才有可能保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另外,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采集数据以支撑审计证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数据采集需要面对较多的问题,比如数据不完整、数据被修改过等。而且对原始数据进行海量采集以后,所获得的数据还不一定可以满足使用。一方面,可能存在大量无效、不规范乃至冗余的数据;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疏忽、无意的操作性错误等。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也存在使用上的问题,比如审计人员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具体业务情况,在分析中出现逻辑错误,造成数据分析结果偏差,或受到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进行分析可能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当数据无法当作审计证据来支撑审计意见从而出具真实、公允的审计报告,审计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了。
1.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立足的保障,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有效和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是保证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前提。我国财政部于2020年11月19日批准印发了三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这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长远发展。虽然财政部如此重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但现实中却总有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准则,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质量控制体系来说,一般情况下,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必须具备比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但部分复核人员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关键审计程序复核不到位,或者将复核流于形式,只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控制复核走过场,并未进行实质上的质量控制复核,最终导致审计质量不高。
2.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恶性竞争,审计收费不合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越来越多,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竞争激烈,在审计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市场上占有主动权。而且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数量越来越多,审计市场趋向饱和。在这种背景之下,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留客户、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会通过降低审计收费、出卖审计意见、不讲原则的方式招揽业务,以使事务所得以继续生存。在利益的驱动下,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就会考虑成本,对低价的审计服务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甚至为了继续保持客户关系故意放水、出具客户需要的标准审计意见。此时,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是无法保证的。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作为审计主体的注册会计师必须时刻保持独立性,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作为第三方,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不仅仅承担着审计责任,更承担着社会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有部分注册会计师枉顾职业道德,缺乏独立性。
利益的驱动是注册会计师忽视职业道德、缺乏独立性的罪魁祸首。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在职业道德的约束下,可能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注册会计师自身受利益的驱动,面对被审计单位给予的“好处”,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操守和独立性,进而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另一种是注册会计师受雇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求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审计业务利润颇丰,注册会计师又受雇于会计师事务所,因此有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会被迫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亲密关系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进而造成审计质量低下。有学者认为,作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越了解,越能够保证审计质量。但实际上,注册会计师可能会由于长期对某一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而形成亲密关系,或者对熟悉的业务不能保持警惕性而损害审计的独立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不能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受被审计单位的贿赂甚至伙同被审计单位进行财务造假,对于财务报表中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不进行质疑,对关键审计事项不重点进行审计,直接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从而造成审计质量的低下。
审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成本的弹性比较大,同样的项目按照不同的质量要求来完成,成本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在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之下,注册会计师既承担着市场监督者的角色,同时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不管注册会计师是合伙人还是受雇人,都有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因此在执业过程中,“经济人”就成了注册会计师的第一角色,“监督者”沦为第二角色,部分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可能会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而放弃职业道德甚至违背审计准则,造成审计质量低下。
2.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强,执业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在我国高龄的注册会计师执业人数较多、审计任务较为繁重。总体来说,高龄的注册会计师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理论知识也比较扎实,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经济业务的运行和记录都依赖于计算机,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掌握足够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然而,对于高龄注册会计师来说,他们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使得审计质量可能无法保证。然而对于年轻的注册会计师来说,虽然他们学习了最新的理论知识,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但工作经验少,可能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且初入社会,谨慎心较弱,容易受他人误导,降低审计工作的严谨性,造成审计质量低下。
另一方面,审计面对的被审计单位涉及各行各业,各行各业又不断地有新领域、新技术、新业务出现,因此注册会计师要保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就必须对各行各业、各行各业出现的新事物都有足够的了解甚至精通,或者借助外部专家来完成审计工作。而实际上,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其专业方向大都比较专一、审计技术更新也较慢,因此,审计质量很难保证,甚至会出现“外行审内行”的情况。
1.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混乱、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良好的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在我国,被审计单位类型复杂且多样,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中小型企业、初创企业业务范围较小、经营业务较少,监管相对较宽松,而且我国目前对于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要求并非强制性,因此就容易出现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混乱、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的情况,这会增加审计风险。比如,当被审计单位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时,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沟通就存在困难,审计证据的搜集和整理也面临障碍,这很有可能直接导致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不良、会计信息造假
当前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更多的企业通过上市筹集资金以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此时,就有企业在经营状况不良的情况之下,为了上市或者避免退市而选择在财务上弄虚作假,造成审计失败的发生。虽然经营失败并不直接导致审计质量低下,但通过研究近几年来发生的审计失败案件,发现大部分审计失败的公司其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当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为了隐瞒财务造假的事实,就会提供虚假的、不完整的、不真实的资料,为审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甚至造成了阻碍。而审计也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证明力和说服力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业务开展不顺利,注册会计师无法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就会造成审计质量低下。
审计质量是审计行业的生命线,是衡量审计工作结果的最高标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是保障审计行业蓬勃发展的基石,也是树立审计行业形象的最高标杆。而审计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后备军”,更是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力量。因此,笔者认为,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必将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进而推动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