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炼文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 412000
近年来,学校响应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精神,以我校特色专业为依托,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中旅行社”的模式,实现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两化建设,力推进我校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
作为株洲市唯一的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省级“旅游教育培训示范点”、株洲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理事长单位,学校积极加强加快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改革发展的步伐,为区域内旅游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旅游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市场需求,这是现代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的使命。只有创新现阶段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探讨校企业新模式是摆在人才培养首位的一件大事[1]。
2018年12月,学校校企合作单位—株洲中联国际旅行社需我校派一名导游班学生赴株洲市炎帝广场进行现场讲解及导游,学校派出2018年度株洲导游技能比赛第一名的学生完成这项工作。随后的试岗情况回访,游客集中反映 “导游”现场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对炎帝广场的文化背景等专业能力等出现的问题表示不够满意。
2019年1月,旅游班二年级的学生在方特旅行社开展练岗见习,期间校企双方遭遇了尴尬,一方面学生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无从下手,文明礼仪、职业形象的表现方面比较欠缺,对旅游法律法规的掌握比较模糊,不能在工作中灵活运用,与游客交流的能力不是很好,不能很好地展现导游服务者的个人形象,存在岗位适应能力不强的弱点;另一方面在旅游旺季,企业能有效服务于游客的人手紧缺,特别当今时代人们的旅游需求多,旅游企业感觉合适的人手,特别熟手远远不够市场的需求。
为提高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学校会定期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具体到企业核心业务时,下企教师关注点基本上都是集中于对流程、和讲解的专业技能等方面,对于服务意识、人文知识,却疏于去挖掘,体现了学院派教师的风格特点,因此却无法真实了解旅游服务与管理的人文素养的精髓,这让专业教师对行业实践环节只能点到而止,重点往往只能体现在讲解技能培养方面,有点照本宣科的感觉,而不能融入更多的自己感悟和体会到的文化和价值观一类的东西在里面。同时随着《新旅游法》正式颁布与实施,新形势下旅游专业教师实践更有局限性。
在过去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上情景屡屡可见。为何专业能力强的学生走上真实岗位中却不适应企业要求?校企合作要如何开展才能培养适应真实岗位需求人才?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在哪?这一切成为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急需解决的关键[2]。
国务院《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据此,为社会培养什么类型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这是我们现阶段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职业院校老师都深有感悟,教室里,课堂上,方寸之地,校企合作,大天地,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岗能力,引入乐业、敬业、勤业的职业理念,当我们把身心彻底融入企业,尽职尽责,自动自发,处处为企业着想,那么我们的身心就会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获得梦寐以求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人生舞台。校企合作,学生才能得到真实的岗位体验和技术指导,是高职旅游管理与专业的学生提升自己职业素养的不二法门[3]。
开展校企合作,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老师来说,根据现阶段我国的这种师资培训模式,鲜有一线工作的经历的专业老师,大都是从学校再到学校,从课堂再到课堂。校企合作,老师去一线体验就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可以获是最新的专业技能要求资料,行业资源,这样的老师培养出学生更能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学生能够入职就上岗,减少企业对人力资源培养的支出,学校也能减少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对学校、企业、学生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能够更有效直接地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合作共赢的大好局面。
开展校企合作,可以更快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学校专业老师下企,能把新理念新的技能模式带回来,同时,企业还会按计划定期进学校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接受的就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专业技能知识,在校所学的到岗位才不至于脱节。
开展校企业,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多样化,旅游行业在用工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整个社会各个行业都出现了用工荒,旅游企业也在其列,尤其是招不到合适的人。加上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多遭社会诟病,黑导游的事件时有报道,让旅游企业对能招到合适的员工,保证企业良性发展,是近阶段旅游企业的燃眉之急和最为关注的事情。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校企双方基于既定的目标签订合同,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践课时标准,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教学计划,由企业来承担规定的实训课时,形式可以采取校内实训基地,或者旅游企业见习实习等方式来完成。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学生,提前做好了岗前适应,既可以在学校学习时就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可以提前为旅游企业培养所需要的后备人才[4]。
(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也不失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助力的好方式,但是这个方式有一定管理难度,还有一定的政策规定限制,在企业的时间时长,实训的强度,都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要求,这个模式是2007年左右比较热门,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段到企业完成临岗实习任务, 在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课,公共基础课程的实习。这种模式有利有弊,管理难度比较大,管理要求比较高。
(三)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同样是校企业双方一起来制定课标和人培,为这种模式的班级冠名,按照企业所需,按一定的标准来一起来培养所需人才,最后按照签订的协议,企业安排学生就业。
根据学校校企合作实际情况以及其他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实际来看,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目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有的合作企业选择的模式非常单一,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如果合作只是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去考虑学生实践实训时的风险性问题,只局限在某个单一的形式中,学生不能得到应有锻炼。
部分合作只是基于以招生为目的短期合作,没有长远的规划,有的只是企业在学校挂个牌,并没有合作的实质性内容,最多学生可以听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学校搞几场讲座,讲的都是行业需求前景之类的,与专业技能没有多大关系。
部分校企合作,仅为企业为学校提供一点设备,学校为企业投入资金,没有一个规范的培养模式和考核标准,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校企双方的合作流于形式,更不存在通过岗位融入思政内容,将专业实习实训过程赋予相应的思政元素,将岗位实践与理想情怀相结合、将服务实践与大国风度相统一,使自己的专业服务更深刻、更具有为人服务的意义和价值,使岗位实践的形式与内容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引导学生实现旅游服务过程中的人文知识的内化和乐业敬业勤业情怀的提升[5]。
根据人性的特点来说,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或者生活环境的满意情况,特别容易受到社会对这个职业角色的社会定位和社会期待的影响。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准职业人,从校园学生的角色过渡到旅游企业职业人的初始期,也就是在初入企业实习之初时,一定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和所将从事的职业的本质特点,先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由此学生自我先构建自我精神激励体系,来提高学生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忠诚度和黏性。在实习或实训过程中,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导游从业者的职业标准,如理想与现实,职业与择业并重,游客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家的发展规划等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期望与结果的关系。在物质激励方面,学校除了设置一般的奖学金外,加强校企合作,如允许旅游企业设立专业性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强化学生对专业企业的归属感,降低人才流失率。
了解并知晓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的目的、合作的模式,再基于以上四个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经过充分的考察及实践,这三种校企合作的模式,笔者认为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合作,要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学校的专业办学定位实际来衡量。近年来,新兴起的产业学院办到学校、办到社区、办到经开区,各种形式都存在,慢慢的,优胜劣汰,不被社会看好或接纳的,自然会消失,基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以及学校的宏观管理,以下几种模式,颇受校企双方喜欢。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系部联合旅游企业,共同组建公司,合作企业定期对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与服务的学生进行业务培训,公司日常的运营管理由职业院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部主管老师组织。在人事管理方面由旅游系部主管老师担任,全权负责校企合作实体日常运营管理。
深度融入旅游服务与管理产业链,创新“校内模拟实训室+云龙文化旅游中心+校外实习企业”三结合的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学校和企业互融互通,和地方旅游服务产业建立联系,为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为服务。依托企业,发挥我校校办旅行社和3D导游实训室优势,与株洲云龙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云龙文化旅游中心,整合校内实训室,建设对外茶艺、调酒营业实体;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推进模块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旅游行业、企业联合开展旅游服务新技术研究和旅游产业项目合作,强化社会服务能力。
一段时间里,人们提起导游都是褒大于贬,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重拳处罚并打击了一些黑导游等行业的毒瘤,虽然说还是会有新闻爆出有导游强迫游客购物加点等,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赵明健式舍己救人、九寨沟地震导游不顾自身安危进入震区寻找游客这样的正面新闻。
由此,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这个行业的以上特点,高职院校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的培养,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要与专业技能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实践中该怎么操作呢,毫无疑问,校企合作,是目前来说大家都普遍认同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那么,可以通过思政教师与校企共建旅游专业教师团队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探索出一条将“课程思政”理念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路径,改变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完善与发展。从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实践中提取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通过专业实践教学生动自然地释放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注重实践育人的优势与特色[6]。
教育是国之大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迫切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创新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方法,形成规范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并在践行中全面强化。科学施测,有量化的评估,针对性考核,提升专业建设的质量,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