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静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003)
近年来,随着全球技术贸易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各国高度重视专利的申请,全球PCT专利申请总量快速增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0年全球专利申请量报告显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造成巨大的灾难,但2020年通过WIPO申请的PCT国际专利仍继续保持了4%的增长,申请总量达到了27.59万份,远远超过2004年的12.26万份。从各国的申请量来看,中国PCT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达到了68720份申请,同比增长16.1%。随后依次是,美国59230份申请,同比增长3%;日本50520份申请,同比下滑4.1%;韩国20060份申请,同比增长5.2%;德国18643份申请,同比下滑3.7%。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的成绩尤为突出,2020年中国华为提交的PCT专利申请量达到了5464份,并已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中国京东和OPPO分别以1892份和1801份PCT专利申请排名第七和第八。另外,中国中兴通讯和平安科技也排名前二十,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316份和1304份。
全球技术贸易竞争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数字通信、电机、医疗技术等领域。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2020年计算机技术在已发布的PCT申请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占总数的9.2%。其次是数字通信占比8.3%,医疗技术占比6.6%,电机占比6.6%。2020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技术,中国PCT专利申请量有6项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视听技术的增长率最高,达到了29.5%。随后依次是数字通信增长15.8%,计算机技术增长13.2%,测量增长10.9%,半导体增长10.1%,药品增长10%。此外,从各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PCT专利申请量排名来看,2020年中国在数字通信领域的PCT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排名第二,在视听技术领域排名第三;美国则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排名第一;日本在电机、电器、能源技术领域排名第一;韩国在数字通信技术领域排名第一;德国在运输技术领域排名第一。
当前,随着技术贸易竞争进一步加剧,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强化科技战略布局,构筑竞争优势。2020年,美国国务院发布《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指出美国为保持全球领导力而强调发展“关键与新兴技术”,其中包括两大战略支柱——加强国家安全创新基础和保持技术优势,并提出先进技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20项“关键与新兴技术”清单,以确保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引领地位及竞争优势。2021年,美国议员提出《为美国生产半导体(CHIPS)制定有益激励措施的法案》。该法案将通过增加联邦激励措施来刺激先进芯片制造,推动尖端研究和开发,确保供应链安全,使半导体制造业重返美国本土。欧盟也发布《欧洲数据战略》《塑造欧洲数字未来》《2021~2027年度财务框架》等重量级科技战略文件,对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超级计算、区块链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技术发展并拟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支持。日本的《综合创新战略》提出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我国“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出全面部署,提出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随着技术贸易向纵深推进,中美两个大国在此领域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由于之前的技术积累,美国在技术贸易中的领先地位会暂时维持,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以及持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两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美国《华尔街日报》2021年3月2日报道,与美国停滞不前相比,中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努力创新,并实现了快速增长。过去20年,中国研发投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增长了两倍多,2020年中国的研发投入首次超过了美国。此外,在其他方面,中美间的差距也逐步缩小。过去20年来,中国授予的学士学位数量翻了两番多,现在已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尽管美国授予的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更多,但差距已大大缩小。20年前,中国每年授权发明专利不到2万件,但到2018年,这个数字增加到40万以上,比美国专利数量多10万。2007年《财富》杂志所选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数量是中国的6倍,而到2018年,中国企业数已经接近美国。
新一轮技术革命以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典型,其引发的产业革命将呈现出产业组织平台化、技术创新开放化、生产方式智能化的特征,并影响到全球的分工。预计未来15年,新兴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将为后发经济体提供赶超的机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到2030年,世界贸易将被数字技术极大促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服务业。数字化进一步增大了工人执行任务时的复杂性,发达经济体越来越注重比较优势的加强,尤其是在技能密集型部门,新技术愈加重要,贸易逐步由实体贸易转向数字化贸易。随着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得以持续发展。今后世界贸易发展将呈现新的特征和趋势,数字技术将影响国际贸易分工,促进全球价值链贸易重新整合。
随着技术贸易向纵深推进,各国纷纷布局,在人工智能、5G等领域抢夺先机。人工智能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推动了各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将对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和改变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在战略布局方面,美国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成立由政府组建的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2020年2月,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旨在提高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英国政府为建立数据伦理中心和区域技术中心,宣布向人工智能行业投入10亿英镑。同时,随着信息技术逐步发展,世界各国对5G技术商用化和研发非常重视,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希望抢到先机,形成竞争优势。法国电信监管机构Arcep希望在2025年实现交通路网全覆盖,并发布5G发展路线图;美国白宫召开5G峰会,商讨确保加快部署5G移动网络的政策。此外,中国、德国和韩国等也在争相试水5G商用服务,未来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更加剧烈。
技术创新一方面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提出更高的挑战。智能攻防技术使网络安全形势愈加复杂。当前网络安全无论对外还是对内,在硬件、软件和数据等方面都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云计算、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进步,加速推动网络攻防技术发生全面变革,由人工主导快速向智能攻防转变的趋势已非常清晰。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引发了诸多经济、政治、伦理和法律危机,给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未来前沿技术对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的挑战将越来越突出。当前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制定和实施新的条例和规则,以达成网络安全、消费者保护或数据隐私等公共政策目标。安全领域技术创新需求强烈,催生技术贸易监管新模式。
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逐步转向新能源,作为各国新经济增长点的新能源技术,成为世界各国技术竞争的一个重心。掌握了先进的能源技术,一个国家在新技术创新方面就有了优势,不断发展的能源技术,使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也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作为解决能源与经济、安全、环境矛盾最有效路径的新能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成本下降与技术进步助力促进新能源产业走向新高度,目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常规能源,其推动能源低碳化、高质量拓展。为此,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新能源技术,以使其更大力度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技术贸易发展促进机制,从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联合推动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增强对技术贸易的宏观指导,并协调各部门、各省市出台促进政策。积极整合政策资源,研究制定促进技术贸易发展的金融、财政、税收、海关等支持政策。构建技术贸易统计监测体系,健全技术贸易统计体系,加强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实现数据全覆盖,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监测预警和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合理布局我国东西部技术贸易发展规划,以东部带动西部技术贸易的发展,发挥北京、上海、广东等基础较好省市的带动作用。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进技术贸易新发展格局建设。针对目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短板,应根据产业特点制定明确的补链计划,完善相关的政策并积极落实,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开发、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上、下游环节延伸。加快简政放权改革,不断优化营商服务环境,吸引高端产业投资和“走出去”,推动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提升区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重视技术因素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瞄准学科领域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提升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2020年中国已完成RCEP协定签署,与此同时中国也表达了加入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意愿。这些协议将助力我国营造技术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等机构关于技术贸易国际规则谈判。下一步要加强对外国政府和产品生产与定价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对外国经济政策与生产的数据进行搜集与分析研究,找出我国贸易壁垒设置的核心突破口。同时深入分析我国主要市场的各种进口标准,分析其对我国产业影响的利弊,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相关规定,完善政策体系,为技术贸易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技术贸易合作,增强政府间及非政府组织、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平台的作用,依托其建立和完善技术贸易企业和项目数据库,搭建好技术贸易平台。加大技术贸易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及扶持,加强技术促进机构网络布局和建设。发挥商协会与境外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技术贸易合作机制,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中外技术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引导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或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行技术研究交流合作。
聚焦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形成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重点加强对高新技术急需要的各类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并购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引进跨国投资领军型人才,充分利用驻海外机构、社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加大对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积极引进一批熟悉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国外法律,熟悉国际经营战略和技术发展的战略性人才。继续加强国际间人员流动、资格互认、标准化等方面的磋商与合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