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芮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滨州 256600
医院图书资料较多,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医院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因此其专业性强,管理难度较大。
医院图书资料的分类多,且缺少标准与统一性,这不仅加大了医院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1]。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随之更新,这就要求医院图书资料管理者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补充新动态、新知识,以保证图书资料的使用价值。
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其他领域中的开展较久,且效果明显,但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其发展滞后,建设进程缓慢。分析原因,与医院领导对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有关。
在信息管理中,技术支持非常关键。信息管理存在明显的网络安全问题,在医院进行图书管信息化建设中,若缺乏技术支持,则图书资料的安全性就难以得到保障。技术缺乏也会影响图书资料的共享,继而影响其使用率[2]。
医院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基础保障是硬件与软件设施,且其投资成本高,在信息管理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因此,在医院领导重视度不高、投入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就无法得到完善。
加强医院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意义重大,有效的信息管理是确保医院医疗行为、培训教学、科学研究等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医院图书资料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有效的信息管理能够为医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供一定的便利,是培养医学人才的主要资源,也能为医疗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其次,传统管理模式落后,无法满足医疗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加强医院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3]。
从实践层面来分析,加强医院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及开发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于如下几方面:一是,医院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可改变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质量,同时也减少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医务人员对图书资料的调取、使用更为便利,能够随时、随地查阅权限范围内的相关资料;二是,信息管理能够将医院图书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信息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图书资料的共享,因此大大提高了图书资料的使用率;三是,信息管理需要有硬件与软件的支持,虽然增加了管理成本的开支,但管理工作量却大大减少了,实现了管理的化繁为简,也优化了图书馆环境,减少了图书资料的损坏、丢失,从某种层面来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
良好的内在环境是保证医院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及开发应用的有效保障。所以,在环境建设方面应该重视对内在环境的优化。首先,要转变医院领导的图书资料管理理念,提高其对信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获得足够的人力、财力支持,使其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其次,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引入精细化管理、全面管理等模式,以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4]。
完备技术是提高信息管理质量的有效举措。首先,应引进先进的技术,如引入真实、准确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java 技术搭建信息化平台等。灵活应用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关注行业动态变化,及时对医院资料进行更新,以保证资料的时效性。其次,充实信息管理功能,建立读者信息库、图书信息库、权限管理信息库,以满足不同人员对图书资料的使用需求。最后,将信息化建设和技术紧密关联,从实际应用出发对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完善,以实现医院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实用性。
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以改善信息化建设设施。首先,建立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计划,购入所需的设备、仪器、技术等硬件与软件,以实际需求为准,避免铺张浪费。其次,建立现代化、数据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参照相关技术标准,实现一体化管理[5]。最后,创新管理机制,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要求其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确保其能够为图书资料使用者提供快速、及时的服务;同时,根据医院图书馆发展规律,建立并不断完善图书资料管理的相关制度,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并推进医院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在新形势下,医院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应不断进行创新,做到服务模式、人员培养、制度完善、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整体提升,最大化发挥信息服务作用,以提高图书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促进医院稳步、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