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鑫
【摘要】迁移在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尤其是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迁移能力指的是一种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应用在新的情景中的能力,常常可以理解为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自身的学习效率的题提高,从而在学生面对新的数学知识的场景时,也能够从容的面对,并且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成功,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数学教学强化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进行探讨,并给出培養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知识迁移能力;方式方法
1.概述
1.1迁移的概念。简单来说,数学迁移能力是指在学习中一种知识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的学习产生的影响。根据很多的标准,数学迁移能力是分为正迁移能力与负迁移能力,还可以分为远、近迁移。也就是说,迁移不只是只有促进因素,也存在干扰因素,在这当中数学负迁移能力则是指两种学习相互干扰的状况。比如学习英语在学习拼音,这两者容易产生干扰,从而使学习效率降低。
1.2迁移的重要性。从迁移的定义来看,它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认知活动。想要实现迁移,需要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并且相互联系、制约的认知成分构成,除此之外,产生迁移的前提还需要对目前的问题有所思考和感悟,形成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初映象,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一映象才有可能触发大脑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找到原有知识与新问题的内在联系,然后在两者的联系点下,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推论,最终验证自己的假设,直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迁移。但是在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当中,初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迁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化,从而起到为将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牢不可摧的基础。
2.如何强化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1激发学生活力,发挥主体地位作用。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别。相比于被动学习而言,学生主动学习可以获得更大学习信心,进而帮助学生增加自我学习效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并有利于更好的实现迁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新式的教学模式,并且要善于引导、激励学生,摒弃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主导地位,注重学生是否进行有效的知识的学习,并以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保持学习的活力,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中着重重视学生的全面思维培养,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的发展这一事实,从而在学习数学中,促使学生脑、手、口是共用,进而促进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教师要意识到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主动性才可以得到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比如,以九年级中某个教学知识点为例,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一般情况下,教师会用书中问题的例子进行讲解。虽然现在的教科书有所变化,更贴近生活和现实,但仍有部分学生理解困难。目前,数学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而情景化教学法的运用,就能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困难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替换具体的例子。例如,数学老师可以用班上同学的名字来代替例子中的主角。这样,帮助学生增加对题例的熟悉,就产生情景学习的代入感,以此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
2.2知识迁移的首要前提是坚实的知识基础。通过迁移的定义来看,原有的知识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一份经验,是难以促进迁移的,因此,牢固的数学知识基础,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有效率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说,基础知识是迁移能力的生长点,反过来,迁移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比如,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学习了非负数的概念,而进入初中之后,我们会涉及到负数的概念,如果小学基础知识牢固,在学习负数的时候就不费吹灰之力。再比如,在初中数与式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具有牢固的关于整式的基础知识,那么在进行整式运算的时候,就会更快速的了解到关于整式的意义。
以教材中应用题为例,目前有积压商品100件,为尽快处理积压商品,提出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将该商品的价格提高至2.5倍,然后再做3次降价处理,每一次都是30%;另一种方案是按照原价进行售卖。请问两种方案,哪一种盈利更大?这是一道关于知识迁移的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原价为a,如果是按照原价进行售卖,得到的销售额就是100a,但是按照第一种销售方案,用整式可以表示为109.375a,由此可见,第一种方案,盈利更大。
2.3减少负迁移的影响,增强正迁移。思维定势在学习中是常见的,有时候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的解决问题,但有时候这一定势会成为阻碍。简单来说,思维定势是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学习的准备状态,其决定着后续进行实际的学习时的心理发展趋势。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受预先准备状态决定。
以全等三角形的讲授为例,我们在学习各种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线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怎样的条件下,他们会全等呢?”这个问题会促进学生形成正向的思维定势,帮助学生进行正迁移,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是负迁移的影响也需要重视,以直角三角形为例,“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相信大多数学生都会毫不犹豫的说出5的答案,这是根据勾股定理得知的,而恰恰是这样造成了负面的思维定势,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很多类似的例子,看起来通过常理可以推导,实际上需要逆向思维。而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回答会后稍加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负迁移的影响,转换思维,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总结: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快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寻找新式的教学模式。以此创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而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增加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若想提高课堂质量,则必须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强化其知识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初中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