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莉莉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在新的观念指导下,为小学生建立一个更好、更有趣、更生动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使学生成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核心,激发学生兴趣,塑造学生的学识,逐步开展美术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美术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教学策略
美术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兴趣的基础上和學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开展一些趣味的实践活动,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要以学生善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思考的方式理解美术课程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只有感受到绘画学习的乐趣,学生才能掌握美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体会到美术的风采,养成美术学习的优良习惯,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师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带给学生设计灵感,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上课时,学生一有设计灵感便会主动与教师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产生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基础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商品摆在讲台上,解读美术绘画相关的常见问题,学生逐渐提高对绘画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成绩评分,整堂课教师缺乏学生合理的互动交流。然而,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却严重地抹杀了学生们的美术天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体系上的不足,学习方法上的不科学,并能够根据互动交流中学生的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与教学流程,合作学习教学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核心理念,为学生掌握知识而展开,使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实质和内涵,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花衣裳》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同进行讨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时引导、激发学生迅速进入文艺创作主题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带来的希望和温暖,让学生在此互动交流过程中,慢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多开展创新性的美术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是指与小学美术教学密切相关的各方面的实践训练活动,它把综合知识所具备的相互关系、美术学习内容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合理地结合起来,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合理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具体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协调各方,使教学内容多样化,选择适合于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内容。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在实际选择时,不仅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特征,还要考虑到教学具体标准和环境牵制因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活动,亲身感受,才能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多彩的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趣味的实践活动,教师能让学生集中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自己的设计构思,让其他同学评头论足,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能引导学生学习折纸等,提高动手、实践等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爱好出发考虑,让学生体验玩画的过程,让学生亲手动手,尝试探索各种问题,享受学习美术的乐趣,获得成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美术作品,展示自己的美术,在分享中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修养,增加自己的美术学习方法。
三、将教学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兴趣有密切关系,积极的情感会使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情况,选择他们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学习绘画。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恰当的教学场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求真热情,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通过科教频道、历史博物馆展品、历史典故等渠道导入美术教学情景。把新课和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结合在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产生更加生动有趣的美术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家乡的桥和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他们所喜爱的动画作品中的桥和塔,并让他们进行绘画,这种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产生对美术的兴趣,这样的引导能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充满希望,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努力构建教学情景。教师应该用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热情。学画、赏画,都是学生学习美术的成果,期待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评价。教师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不要用简单的词汇进行归纳,而应该运用好课程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关怀,并了解自己是否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以便下次写作时加以补充。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不仅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美术绘画技能和创新意识,而且还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全面具体地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品质。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美术活动,是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能够从美术中体会到快乐,修身养心,从美术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谭美春.小学美术教育浅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8:223-223.
[2]熊浩然.小学美术素质教育[J].速读(上旬),2018:232-232.
[3]姜红军.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究[J].情感读本,2017:2-2.
[4]王慧娥.小学美术“玩”着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