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艳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26年,我国老年人将达3亿。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多重用药情况普遍,而老年人对合理用药知识了解相对贫乏,故药物非正确服用、盲目用药、重复用药现象在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众所周知,不合理的用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关注老人用药安全,为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十分重要。
影响老人用药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老人生理状况带来的影响,二是老人用药习惯带来的影响。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年人生理状态对于药物的影响:一是吸收的问题,老人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藥物吸收速率变慢;二是分布的问题,老人体内脂肪比例增加,含水比例下降,药物在体内分布改变,影响血药浓度;三是代谢的问题,老人肝脏对药物代谢速度变慢,药物在容易体内蓄积;四是排泄的问题,老人肾脏血流下降、过滤速率减慢,使药品的排泄受影响。
除了老年生理状况对药物的影响,老年人用药习惯方面也存在以下问题:
1.错看药物说明
老花或各种眼部疾病,看错用药说明书,导致吃错药。
2.忘记服用药物
老人记忆衰退,而用药品种繁多,漏服、少服情况时有发生。
3.盲目自行服药
老人习惯经验性用药,感冒发烧时随意服用抗菌药、止咳药。
4.任意停药换药
认为症状消失就不用服药,或不遵医嘱随意换药。
5.盲信广告药物
盲目相信电视广告、手机平台里的虚假药物信息。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老人要做到合理用药,须做到以下几点:
1.遵医嘱,询药师,提高用药依从性
良好的依从性是保证药物疗效,避免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因此老人用药应做到按照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更换药物,如对合理用药存有疑问,可咨询临床医生或临床药师。
2.选择最佳给药时间
依据疾病昼夜节律及药物自身特点,明确最佳服药时间。如清晨服用降压药物,夜间血压可有显著下降;抗过敏药物会导致嗜睡,精神不振,建议睡前服用。
3.“5种药物”原则
指同时用药不超过5种。联合用药越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越高。数据表明,同时使用少于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老年人多重用药现象普遍,需要明确主要治疗目标,针对性开展药物治疗。对于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种类。如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药物精简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
4.提倡个体化用药,必要时血药浓度监测
老年人用药要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适宜的个体最佳剂量。对于毒性较大、治疗窗较小的药物(如万古霉素、卡马西平、地高辛、胺碘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苯妥英钠及某些抗肿瘤药等)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剂量,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提高疾病自我管理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监护
经医生确诊疾病,按医嘱服药。正确认识所患疾病,合理使用药物。同时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护,如应用降血糖药,需每日监测血糖;应用抗凝血药,需监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大便隐血试验等;应用利尿药时,应监测血Na+、K+、Cl-等;使用具有心、肝、肾毒性的药物时,应监测心、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