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单元教学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21-11-20 19:10李臻李静钟颖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17期
关键词:陶艺评价课程

李臻 李静 钟颖

长沙市雨花区泰禹小学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和育人目标,以学生生命成长为原点,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整合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以“爱、美、趣”为着力点,着重发展学生的情感素养、学习素养、审美素养,逐步建立起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禹娃”课程。在实践中,教师们依据陶艺技法自主创编、依托教材延伸拓展、整合学校主题活动、融入本土文化的主题单元教学,积极探索陶艺校本课程。

一、研究目标

挖掘和开发小学陶艺教学主题单元化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形成与之匹配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陶艺常规课堂教学外的多重补充形式,开辟多元课堂,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提升泰禹小学师生美术素养。

二、研究过程

1.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定期组织讲座,邀请陶艺教学专家来校指导,开展“尚美·求真——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专题讲座;投入资金让美术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先后到长沙铜官窑、“瓷城”醴陵、“瓷都”景德镇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这些都能够培养教师们主动学习、探究、创作的能力,不断夯实教师队伍的基本功,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科学安排陶艺课堂时间

学校对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教师等相关人员提出不同要求,突出本阶段课题实施研究的全员化、普及化、课程化、常态化,让陶艺教学成为一种常态活动。每学期,每个年级连续开设三周以上的陶艺课教学,两课连排,以保障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创作时间。

3.加强陶艺教学研讨

学校课题组每周召开集体研讨,并通过学校“禹你共研”“专业沙龙”“名家讲座”等方式开展教学交流和教学观摩。从课堂展示、课例分享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积累典型案例,形成阶段性的研究目标,逐步完善与课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4.开辟美育实践基地

学校创设陶艺教室,让教师有专业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专业场地。建立禹点陶艺工作坊,以名师运转为中心,從学生的兴趣出发,丰富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建立禹点美术馆,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完善了美育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创设铜官窑研学基地,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本土陶艺文化,了解铜官窑艺术特色,如学校与铜官胡明教师陶艺工作室合作,搭建“禹娃铜官研学基地”等。

三、研究成果

1.形成了基于主题单元教学的陶艺校本课程目标

学校以陶艺学习为基础,拓展延伸美术教学,整合学校主题,融入本土文化,适应学生的认知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开发了基于主题单元教学的陶艺校本课程内容

我校3~6年级的陶艺单元共计十二个,以单独课例内容为主,对教师教学要求和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课题组成员研究开发了陶艺教学的资源包——禹点陶艺课程研究文案汇编。汇编分为中级、高级两部分,12个单元,33个单元课目,从陶艺与自然、陶艺与生活两个方面组课,符合学生的阶段特征。

3.探索出基于主题单元教学的陶艺校本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

(1)“一单三阶”主题单元化陶艺课堂教学

“一单”即一个主题单元。教师每周一上午集中三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教研,探讨单元课目中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三阶”即三个课时的教学安排,呈现递进式主题内容教学。

如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课目“恐龙世界”。学生从绘画恐龙、剪纸恐龙来认识恐龙的形体特征,再到陶艺创作学习,体验相同主题下的不同创作手法。课目分两个层次展开:先在泥板上制作一个浮雕恐龙,再通过将制泥板卷制成立体的恐龙造型,从而构建出一个有情境的恐龙世界。

(2)“常规课堂+课后社团+网络课堂”学习平台

①建设极具特色的常规课堂。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陶艺课程,每周两课时连排,每年级开课一个月,让陶艺课成为常规课程。②递进式的单元化主题教学课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坚持做到四点:一自主研发创编,在循序渐进中渗透陶艺之法;二依托教材内容,在延伸拓展中升华课程内涵;三整合学校主题活动,在课程创编中凸显生命活力;四融入本土文化,在作品创作中彰显艺术特色。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四个课后社团,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陶艺学习中来。通过社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精细化的辅导,创造了“悄悄话”“有款有型”“疯狂动物”等大量精彩作品。

学校还自主录制陶艺微课,用于常规课堂教学和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融入“国培计划”网络课堂,让陶艺课堂辐射更广。

4.开发出基于主题单元教学的陶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55+64”陶艺教学评价指数解读

学校陶艺课程因年级制宜,最终确定了“55+64”评价指数细则。即学生作品100分,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对每项指数的测评比例进行打分。对刚进入陶艺课堂的中年级学生而言,其往往创意比较灵动,但作品的技术性不足。而对已有一定陶艺技法基础的高年级学生而言,陶艺技法相对成熟,但创意想象方面相对于中年级时来说有所下降。为此中年级按照匠心指数、尚美指数5:5的比例进行测评,高年级按照匠心指数、尚美指数6:4的比例进行测评。匠心指数主要指造型基础和制作技法,尚美指数主要指主题表达和创意表现。

(2)设计制订优化中高年级阶段评价表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陶艺课题组成员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优化了中高年级陶艺阶段评价表。

(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系统、有效的评价能及时发现陶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调整、改进、完善原有教学计划。

在陶艺教学实践中,我们从三个层面进行评价提升:一是展示和评价,通过作品测评发现问题并调整优化;二是评价指数的计分评奖,根据评价指数要求推选学生获得“小达人”称号;三是学习习惯、课堂表现评价,使用工具习惯、卫生习惯、听课习惯的评价,课中课后自评、互评、导评的反馈和总结。

经过教师多年的陶艺文化熏陶,学生的陶艺技能得到训练,学校多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从外因转为内因,从期待陶艺课程的开设到陶艺创作的实践,从稚拙简单的捏塑到成熟完整的形体塑造,从泥巴到作品。学生能感受到创作的全过程,体验到陶艺课程的乐趣。

这一教学模式打破和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既有陶艺知识的学习,又有陶艺技法的体验,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深度、广度等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们在创作和熏陶中,技能有了提升,美术素养得到积累,促进了自身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立项类别: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课题编号CJK2017045

研究单位:长沙市雨花区泰禹小学

主持人:李臻

参与人员:李静、钟颖、刘军辉、张宇、文艺芬、侯惠、雷雱、邓亚萌、袁怡敏、欧蓉、吕亮、谭蒂珊、杨茂琳、青菁、左恕子、梁江波、赵琼、曹玲、彭子玲、杨青)

猜你喜欢
陶艺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自行车的发明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