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长城文化资源保护与文旅融合模式研究

2021-11-20 09:39朱颖杰
参花(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资源保护文旅融合

摘要:随着2021年6月1日《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河北省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有了政策保障,也为长城文化传承与河北省旅游融合提供了创新依据。本文就河北省旅游产业的现状,结合实际对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河北旅游融合创新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挖掘。

关键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资源保护 文旅融合

河北省作为我国长城文化资源大省,其所辖范围内,长城文化规模大,保存程度高,具有极高的文物和文化价值,如有天下第一关美誉的山海关、金山岭等。中国的长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基于长城资源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以及当前建设河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契机,将两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河北省长城文化资源的综合价值,促进河北省旅游经济的创新发展。

一、河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的目标

(一)河北长城历史文化概况

河北是我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万里长城横穿河北,在其境内长达两千多公里,是长城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区段。而河北省境内的长城资源,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时间跨度久。长城自春秋战国兴建以来,直至明代,依旧在进行修葺和延长。而在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战国、秦汉时期甚至到了明朝,河北境内的长城修建一直延续下来,使之成为当前国内万里长城最长、年度跨越相对较大的省份。

二是地域分布广。河北省境内的长城资源,东起渤海之滨,广泛分布在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从行政区划上看,涉及秦皇岛、唐山、廊坊、邯郸等50余个县区。

三是资源类别多。河北省长城资源丰富不仅体现在其数量之多,更是由于其长城建筑类别相对丰富。在河北省长城建筑中,包括了長城建筑的所有类型。其中,保护相对完整的明长城,墙体共计1153段,建筑类别包括墙体、烽火台、关堡、敌台等,是我国长城文化资源的集中体现。

(二)河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的目标

河北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按照我国《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要求,积极推进此项工作,其建设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政治站位。河北省承接在境内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任,责任重大。为此,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形成区域联动、部门协同、坚定而有力地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对标中办、国办建设方案,以全国一盘棋的顶层设计理念完成河北境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保护规划,与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同时,要突出河北长城文化内涵,弘扬“万里长城”整体辨识度,精心构筑民族性、世界性兼容的长城文化地标、文化名片。

三是坚持活化传承。建设长城文化公园模式,能促进长城文化与境内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通过旅游线路来整合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配置,提高河北省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水平。通过打造长城文化特有品牌,突出主题特色,带动旅游衍生文创产品,以彰显长城文化的持久影响力和强大生命力。

二、长城文化开发利用与旅游业融合创新的意义

以河北省为例,从长城资源文化的保护开发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来看,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实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即是保护和传承好长城文化遗产,彰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突出长城文化主题,借助文旅融合契机,讲好长城文化故事的同时,以旅游感召力,形成省内多区域、多层次的区域旅游格局,在保护文化的同时,进行旅游开发与创新。

二是实现区域合作共赢。河北省境内长城资源分布较为松散,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与河北境内旅游产业的结合,不仅有利于省内各县市区资源整合与利用,还能通过长城主题文化,优化省内文旅资源和产业的空间配置,整体提高长城文化与旅游元素配置的空间耦合效率,共同打造跨区域、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新平台。

三是创新机制补齐短板。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从体制上看,相较于原有的长城文物遗产保护来说,创新实施了公园化管理和运营标准。这就说明对于长城国家公园的建设,是基于旅游产业,对长城文化保护模式和管理体制的转型,是对国家文物保护原本管理粗放的机制进行创新,从而达到革新机制的作用。

三、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境内旅游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结合当前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其不可避免的困境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两点:

(一)思想理念上的不足

一是缺乏思考的全面性。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和保护开发受到相对谨慎的限制。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对于长城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还应关注社会和经济层面的需求,以促进长城文化与旅游行业的有机协同融合。举例来说,旅游作为创收方式,而长城文化作为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也能够侧面体现长城文化的经济价值。而在精神文化的提升上,则可建立起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社会经济统筹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是融合的惯性思维亟待突破。文化和旅游作为延展性较强的两大领域,在实际发展中,两者虽有相似点,但也兼具各自的发展规律。

(二)体制上的漏洞

一是行政融合和管理融合不同步。在融合发展中,对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管理模式和体制上的转移。而在文物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期间,其管理和行政部门上的不同步,势必会导致公园化体制在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举例来说,长城保护单位与文化旅游局之间,不仅涉及行政融合,在管理和职能上也需要有所转变,但其真正的融合,还须提前规划好部门职能,厘清工作程序,为此,现阶段的行政融合,并不能彻底实现管理融合。

二是侧重点不同使融合不够深入。长城文化和旅游发展在融合前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而融合后,对于职能的划分尚不全面,不同领域的科室对于职能的侧重点不同。举例来说,长城文化保护开发更多以文化保护和建设的角度考虑问题,会忽视旅游市场需求;而旅游产业相关业务部门则侧重考虑旅游线路及服务,侧重于管理和运行,对长城文化的精神把握不够准确和深入,这势必会导致融合不够彻底。

(三)精英人才的匮乏

在河北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同时,专业人才的缺失与匮乏,是当前不可规避的问题所在。文化旅游的融合,并不仅仅是两个领域人员的融合。对于跨领域全面性人才,即具有文旅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全面精英人才,其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管理意义重大。而当前现有人才不够用,将会影响长城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推进过程。

四、河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径

笔者认为从当前建设实际来看,为了更好地促进长城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应从以下方面展开更细致的挖掘探究。

(一)提升融合发展理念

对于长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从理念上就要切实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映射在行动上。笔者认为,河北应借助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以旅游为抓手,以长城文化丰富河北旅游产业内涵,以旅游发展带动长城文化,以达到促进文化交流,扩大旅游覆盖的新型文旅融合创新。

(二)促动文旅消费市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文旅消费模式和融合具有莫大的意义。而在新媒体时代下,作为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以新的传播手段和功能来促进长城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局面的打开,可促进其行业的欣欣向荣。结合新媒体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具体来提升和触动。

首先是借助直播媒介,立体展现长城旅游文化。直播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传媒渠道,能够全过程、立体式地呈现更多有内涵、有价值的长城文物、长城文化及相关文化,有助于进一步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文旅产业更好地发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的作用。

其次是借助数字化科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文、VR、AR 等应用为文旅融合带来沉浸式新体验,并通过新业态与资源相互支撑、交替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满足并引领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塑造核心竞争品牌

对于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产业的相互融合,应借助这一时机,积极打造新的文旅产品和新客户维度的品牌塑造。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旅游消费者和文化体验者的需求有着新的变化。河北长城文化旅游产业想要融合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势必要对新时代下文化旅游产业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解,并有效捕捉這部分新客户。而随着时代和需求应运而生的客户所形成的客户群体,能够有助于提升消费质量,增加消费黏性,有效解决营销传播问题,从而塑造核心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

五、结语

河北省在推进长城文化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将秉承创新融合的理念,切实以重点区段为依托,以打造区域旅游线路为提升,努力建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意义的项目成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河北样板,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白翠玲,李开霁,牟丽君,武笑玺.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供求研究[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0,43(03):123-129.

[2]李国庆,鲁超,郭艳.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区域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43(03):125-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河北长城文化资源保护与文旅融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B21-YB07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颖杰,女,本科,唐山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文化创意)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资源保护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金头闭壳龟生物学及资源保护研究现状与展望
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
江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