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明
一、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姓嬴名政,赵氏人。生于公元前259年,卒于公元前210年,史书称作秦王政或始皇帝,祖籍山东济南市莱芜区,出生于赵国邯郸,赵姬之子。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改革家、政治家、战略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封建帝王,首创“皇帝”称号的君王。
公元前247年,13岁即王位;公元前238年铲除嫪毐与吕不韦后开始独揽大政;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消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完成中国一统,建立起秦朝,称“始皇帝”;在中央实行皇帝为首,三公九卿,地方上废分封制,建郡县制;同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对外向北攻击匈奴,向南征伐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兴修水利——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水系。秦始皇在位期间修建了多项巨型工事,包括修建万里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公前210年,在第五次东巡途中死于沙丘宫今河北广宗县城西侧大平台镇。
二、秦始皇的功绩
1、统一六国
历史趋势:经过长期混战,人民希望社会安定;社会商品贸易的发展,各国联系不断加强。(2)秦国国力雄厚,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经济、军事综合国力位居六国之首。(3)秦始皇嬴政善于招募人才,如李斯、尉缭等人,并及时听取他们的建议。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了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御使大夫,丞相统领百官 掌行政,太尉主掌军事,御使大夫监察百官,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设立了郡县制度,撤废西周的分封制度。全国分为36郡,后来增设到40多个郡,郡设郡守、太尉、御使大夫,郡守为最高长官;郡下设县,设立县长或县令为最高长官;县下设乡、里、亭;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这套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成为后世王朝的基本行政制度。
(2)经济上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法定货币,废除六国货币,统一货币,有利于商品贸易结算;统一度量衡,以秦制度量用器为基础,全国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车同轨,书同文” 秦始皇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大力发展交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秦始皇下令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统一,使其成为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至今延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通畅,便于各地人民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修筑灵渠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维持了秦国的商贸,至今仍有运输和灌溉功能,作用巨大。
(5)向北攻打匈奴,向南征伐百越;修筑长城 抵御了北方胡族的骚扰和侵袭,保障了中原地区的安定,奠定了基本疆域。
三、秦始皇的暴政
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功近利和残暴不仁的特征。
1、横征暴敛 (1)迫使农民上交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给国家。(2)兵役、徭役繁重。当时全国人口大约2000万,而每年就大约有300万成年男子服役,导致土地荒芜,人民无力耕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2、严苛竣法 秦朝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死刑就有车裂、活埋、腰斩等。
3、“焚書坑儒” 秦始皇为控制人民的思想,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及六国史书,只保留秦国的史书及占卜、医药、种植等书籍;他还下令把提出非议的400多儒生及方士全部活埋,极大的摧残了中国文化。
4、大修宫殿 滥发民力,建阿房宫、修骊山陵、筑长城。劳民伤财,空耗国力,增加人民负担。
四、秦始皇功过
战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七国相互攻伐,人民流离失所,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不利于社会向前发展,秦始皇“扫六合”一统中国,建立起了封建统一王朝。秦的统一,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华夏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开创了新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发展交通、扩展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愧为“千古一帝”。但是他在位期间对民众暴虐,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