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姜明红,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获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常州市龙城十佳教师、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聘为兼职研究员,并被授予“教学领域突出贡献奖”。多次获省、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生命关怀理念下课堂教学转型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参与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园生活整体改进研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先后承担近10项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主持了《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等12本专著的编写,在《人民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近80篇。追求课堂教学的“生长性”,提出并倡导“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
一名顶尖的足球运动员面对高速飞过来的球时,他可能会下意识地做出判断:我需要往哪里传,我是用头、用肩还是用脚,我应该往哪个方向跑……这就是有“足球自觉”的人,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非常精准的判断。如果把这个概念迁移到教育领域,对一名优秀教师来说,就需要达到“学术自觉”的境界。成为一名拥有“学术自觉”的教师,也是我的教育人生追求。
一、敏于发现
我1990年参加工作,从此便一直努力做一名有追求、有梦想的奋斗者。工作以来,我参加过无数评优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教育教学认识的逐渐深入,加上对教学现状的不断反思和追问,我得以形成对教育教学创新和变革的敏锐感知。
创新就是改变现状。为什么要改变现状?因为时代在发展,发展就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带来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就需要我们有新的做法、新的观念,建立新的制度、新的秩序、新的规范。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记得新课程改革刚开始在学校推进时,我就发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自身实践相脱节,新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认知,教师的教学实践依然在走老路。受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课改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如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却弱化了工具性;强调了合作探究,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强调了个人的独特感悟,又忽视了文本的核心价值;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悟,又忽视了学习结果的归纳总结……
当时,我就和常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洁如、常州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长李伟平一起组成了研究共同体,开展了“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研究”,随后我们又一起开展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语文教学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型研究”“小学语文生长性课堂教学研究”等课题研究。朱洁如老师曾说:“我做教研员十多年来,姜明红一直在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关注问题,跟进问题,进而形成了一种反思性的实践。这种反思性的实践‘典型以后,就变成了学术自觉。”
二、勇于变革
新的自我只有在学习和创生中不断丰富、充实,生命之精神力量、生命之内在价值才会不断得到提升。在多项专题研究取得突破后,我并没有停下向前的脚步。在深入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我又注意到受“文选型”语文教材因素和小学年段分割的影响,教师常常缺乏对教材的整体研究,往往不能形成整体视野、去寻找和发现学科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语文学科的知识来自多个学科,比如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等,这些零散的知识都隐藏在选文中,随文而教容易造成教学的碎片化。這一教学现象让我开始思考“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
我知道这一研究对自己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面对现实的变革需要,我愿意去乘风破浪,因为我一直认为优秀教师就应该有搏击时代浪潮的激情和勇气。庆幸的是,蕴积在内心深处的超越向上的力量,始终推动着我开展深入的专业研究。
当代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曾经说过:一个人要始终拥有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人生态度。这样,无论身处顺境还是困境、逆境甚至危境,心态依然明亮,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或逃避。的确如此,把握可以把握的,努力可以努力的,做好自己能做的,我愿意在小学语文教学变革中主动突破,主动担当。
不断打开自我、超越自我,才能释放出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孕育教育发展的内在生长力,才能点燃星星之火。在成长的每一个节点,我庆幸自己始终有主动突破的热望和勇气。
三、善于借力
每一位教师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他的成长总是和他所在的团队和组织提供的平台紧密相关。在主动突破和变革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不是孤军奋战,都要积极挖掘自己所在平台和团队的变革力量。
我一直注意利用好各种平台,把握发展的机会。2015年,新一轮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项目申报启动,我抓住机会成功申报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得以在全常州市范围选择一批优秀教师加入我的研究团队。这一年,我被遴选为第三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同年我的“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研究”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这意味着我获得了省、市教科研机构的科研支持。在随后的几年内,江苏省规划课题的学术驱动、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的行政支持、“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专家力量,共同助力我集中攻坚,引领我向着“学术自觉”稳步迈进。
四、恒于学问
一个教学主张的提出,一种教学特色的形成,需要经历理论与实践多回合、多层次打磨。这是一段段磨砺的过程,是一次次深化的过程,是一步步清晰的过程,也是一点点重构自我的过程。在“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研究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从自信不断被推向迷茫、混沌,再逐步走向清晰,再陷入迷茫、混沌,最后又走向清晰……这几年的成长是在反复磨砺中完成的。
在“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中期考核中,评估专家就我的“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研究”的必要性抛出了一串问题。在省级课题开题论证中,专家们的提问依旧犀利:“你的‘结构取自哪一派理论?”“你期望的研究成果到底是什么?”在“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成果表达的书稿提纲讨论中,我的导师们建议我真正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去理清学理,并用学术话语表达自己的研究内容……就这样,我一次次沉下心来深入思索。我开始明白,一个教学主张的提出需要“面向事实本身”,以问题为导向;如果要聚焦一个问题进行学术性的研究和表达,就需要理论,需要明晰概念,需要在学理上站得住脚。对“结构”的不断追问和审思,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规范性,引着我一步步走向“学术自觉”。
接下来的研究中,我带着研究团队开展深入的理论阅读。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布鲁纳教育论著选》,我认真读了两三遍,仔细做了摘抄、梳理和比较。我渐渐发现布鲁纳的观点更多是立足教育过程来阐述的,比皮亚杰的理论更加接近我的研究。与此同时,我把叶澜教授1994年以来出版的所有教育专著找了出来,把其中提到教学结构的所有语句全部做了摘抄。我还把自己能找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领域有影响的学者、专家的著作全部通读了一遍,王荣生的、吴忠豪的、皮连生的、薛法根的……
2019年,我面临“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培养对象的最终考核——教育思想报告会。这无疑是一次督促,它提醒我必须静下心来对自己的研究做一次全面梳理和提炼。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内在认识的重构过程,也是一次专业成长的涅槃。我开始对自己几年来的文献阅读、核心观点摘抄和实践探索所得进行整理。我一直在思考,上下班路上、学生活动时、听课时、下班休息时……每一次有新的思路、新的标题、新的结构框架,马上写下来。我不断在纸上画,不断在本子上写,草稿纸用了厚厚一沓,笔记本用了一大本。结构主义的理论、教育学的理论、语文教学的理论、自己的实践研究基础……我试图通过“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实现他们的融通。我不断地思索自己的主张内在的自洽。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磨人的,是种子破土而出前的黑暗时光。
叶澜教授说,教育研究必须要“上天入地”,教育实验改革是“入地工程”,理论研究则是“上天工程”。我想在啃理论这件事上,自己可以算是“上天工程”的典型代表。
五、忠于实践
教材内容由哪些语文要素构成?这些呈散点分布的要素如何连点成线?这些要素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层次?带着理论的认识,我从来没有停止“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结构化就是要讲逻辑,就是要在事物之间建立关联。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侧重从小学语文工具性的视角,以小学语文现有教材为载体,设计、组织有逻辑性、关联性的学习,促进学生准确认识和掌握语言运用规律,并帮助他们在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中学会迁移和建构,从而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1.更新课堂教学价值认识,建立整体结构思维。布鲁纳强调学生应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从整体上来掌握知识,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不是零散的经验与个别的结论。实际上,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对“结构”的意义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相对数学学科而言,语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没有得到重视:一篇课文或一堂课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师的目标不明确;某一类课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是一个教法,没有体现出这一类课文的“系列”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阶段特点;无论什么文体的课文,往往无视课文的特点,采用模式化的教法。其实,语文和语文教学都有各自的逻辑,弄清楚逻辑关系后,我们就能够掌握其规律。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是对教学规律性的探索,是强调关系的研究,它呼唤教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整体设计语文教学。
2.实施教学类化构建,提升类型结构价值。布鲁纳认为,呈现给儿童的任何教材的基本结构应适应儿童的成长规律。教学应注意知识的层次性、连贯性,使其适应不同年级、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近年來,围绕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我带领团队开展了“教学链”研究。“链”就是构建关系,就是按照一定逻辑,在事物之间建立关联。“教学链”意味着教学需要按照一定的维度形成有层次、有结构的“系列”,促进语文教学连点成线、聚线成面。
3.变革教学实施过程,提升要素系统价值。教学实施有诸多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过程展开,等等。要有效开展类化学习,必须围绕以上要素进行整体跟进。经过研究,我认识到要实现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还需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实现思维的转变。我们立足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教学长段或者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的整体规划。在结构化教学背景下,选择了一个“教学链”,就要构建一组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还要变革具体教学内容的整体实施过程。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面对变革的使命,每一个人都需要在变化的境遇中去挑战,去主动创造、主动改变,从而创造无限可能。作为一名有追求、有担当的教师,就必须在每一个充满挑战的境遇中,主动创造,主动改变,从而走向“学术自觉”,创造美好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