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课程的自主建构与哲学意蕴

2021-11-19 04:54饶赛华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10期
关键词:自主建构

【摘 要】面向“复兴始于教师”的内在要义,立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实践视角,关注教育变革中教师主体性价值发挥这一关键要素,聚焦教师个人课程潜力发掘的现实意义,着力“教师个人课程的审视与澄清,教师个人课程建构的实践自觉,教师个人课程的哲学意蕴”三个维度,阐述教师个人课程自主建构的实践旨趣与价值效能。超越知识与技能的范畴,关注教师视像素养对课程建构的强大影响,表达“课程意境育人是主旋律”的课程哲学观,它带给人一生有用的东西。

【关键词】教师个人课程;自主建构;哲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4-0012-05

【作者简介】饶赛华,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28)教育科研處主任,高级教师。

一、教师个人课程的审视与澄清

1.教师个人课程的普遍存在与普遍缺失。

教师个人课程的普遍存在,一方面是指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指每一个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就是一门独特的课程,普遍存在。教师个体差异化存在的不可抗拒,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公平性,制约着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个人课程的普遍缺失,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身就是课程”的意识普遍缺失;另一方面,教师对课程实施的理解不足,导致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被窄化,创造性与灵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知识本位成为主导。这两方面的普遍存在,匡限了“教书育人”的深度与广度。

“教师个人课程的普遍存在与普遍缺失”对教育发展的制约性,需要被打破,需要打破教师个人课程的“意识混沌、实践涣散、边界模糊、生长随机、被应试掠夺”的状态,需要积极建构“兼容性、系统性、灵活性、独特性、主体性、创生性”的教师个人课程新生态,让教师个人课程成为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沃土良田。

2.教师个人课程的应然样态与统整思考。

教师个人课程的应然样态,是以“大道无形、无中生有”的教学之道,积极调动课程要素,重构要素关联,创生令人舒服的学习情境,让知识建构自然生成,让不同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得到适切的满足。教师个人课程是以超越知识与能力的方式,带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它让学习力迁移游刃有余,让眼界触类旁通。举个例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功率概念教学是个难点。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采取多次讲解与反复训练的强化方式,来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但课程修养有境界的教师,会另辟蹊径,立足学情,综合分析“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复杂情境学习有本能的畏难情绪、不求甚解的机械识记、纯知识本位的孤立理解”等情况的深层原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巧妙分享查尔斯·都希格的《习惯的力量》与有川真由美的《整理情绪的力量》,让学生领悟全神贯注听课、积极管理消极情绪对学习、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巧用速度概念的再学习,来强化“比值定义法的概念学习”的内在规律与思想,让学生自觉将该学习法迁移到功率概念的学习,乃至拓展到密度、热值、比热容的概念学习,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有关测量性实验、科学探究性实验、控制变量法的分析应用等实验教学,都可用迁移法触类旁通,减轻教与学的负担。上述两类教学问题的不同处理,反映的是教师个人课程观的不同。前者是传统的教师教学实践,重知识习得的强化训练;后者则是典型的教师个人课程建构与实践,有鲜明的统整思考,它着力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触类旁通、情绪的脉络疏通,重学生身心健康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教师个人课程的自主建构与问题解决。

所有课程要素,都必须通过教师才能发挥出课程的效益,为此,教师要善于调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向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主旨创生出新的动态关联。这新的动态关联不断被创生的过程,就是教师个人课程的自主建构。教师个人课程自主建构,很好地解决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问题。其实,应该不止这些,还有设计理念与职业情怀的主动统领,升华着教师个人课程自主建构的育人境界。举个例子,一个非常熟悉并能共情教师职业标准的教师,与完全不熟悉、不能共情教师职业标准的教师,他们构建出来的教师个人课程是不一样的。今年暑假,我应邀在一所学校给教师们做培训,重点剖析教师职业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当时校长、教师都非常感慨。校长感慨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的职业、对教师的岗位定位与要求非常明确,如果每位教师都自觉做到,参照标准是合格,对学校管理来讲就是非常优秀了;教师感慨教师职业标准给了他们全面系统的职业指导,比以往参加过的各类培训的影响力更持久。教师职业标准,给了教师个人课程建构以大方向与大思路,无论在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都需要被重视起来。

再举个例子,明白学习过程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双重作用,与不明白学习过程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而沉迷知识传授的教师,他们构建出来的教师个人课程有着天壤之别。有位普通平凡的教师,一直深受学生喜爱,用学生的话来讲,这位教师总是让我们感受到课堂上的学习很舒服,她讲的道理非常实用,容易听进去;用市教研员的话来说,暂且不管她教学怎么样,但每次走进她的课堂,总能遇到专注、阳光、真实、自然、舒服的学生群体,这在其他课堂上很难见到。后来交流,得知该教师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投入的学习状态,认为它直接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于是倡导一种理念:“只要你在认真听课,在认真思考,你就在发展,你心情就会随之舒畅起来。一旦你每天坚持做到,几年的校园生活会把你滋养得非常有气质。否则,不认真听课会让你变得暴躁、郁郁寡欢、思想虚脱,容易神经质,无意中看见一张纸被风吹跑都会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于是她的学生总是以积极状态认真听课,并一路阳光美好起来。这个例子,充分展现了教师个人课程自主建构的大道至简、情境至上以及去复杂性的美好,令人痛快。我们习惯揭露问题,总是忽视看清问题背后的本质后去解决问题的教育价值,而这恰恰是教师个人课程自主建构的生命所在。这个例子内涵丰富,值得为师者好好去参悟,它体现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有的育人状态。

二、教师个人课程建构的实践自觉

1.教师个人课程建构的专业实践自觉。

关于“教师个人课程建构的专业实践自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认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教师。”吉诺特博士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教师个人课程建构的专业实践自觉”的本质,即“我”的专业性,“我”的境界,决定着教师个人课程自主建构的专业性;而“我们”的专业性与境界,决定着教师个人课程群自主建构的专业性。

一种理念成就一门课程。一位物理教师有着这样的课堂信念:“我喜欢课堂,喜欢你们,我每天都会用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希望你們也是,喜欢课堂,喜欢我,喜欢每一天的学习!让每一天的心情舒畅起来,因为当你心情舒畅的时候,知识就像荷花瓣一样舒展开来。”这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教师个人课程,学生喜欢学习的样子一旦被打开,一生受用,且无比美好,因为它给予人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份爱成就一门课程,因为爱是教师个人课程应有的机理。以自己为例,小学一到二年级,学习成绩非常差,一种差到极致、差到离群的状态,数学考过零分,那时候满脑子都是玩,课堂上根本听不进去任何东西,拒绝写作业。到了小学三年级,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早晨,我因睡过头迟到整整一节课。到了教室门口,第二节课已开始,刚好是班主任汪老师的数学课。汪老师是出了名的严厉,被他带过的学生都非常怕他,我更是。正当我胆战心惊地等着他批评时,他却一改以往的严厉,转身到门口帮我拿下书包,拍掉我身上的积雪,把我送到座位上,并温暖地说道:“冻坏了吧!”那时班上异常安静,但能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在沸腾。最重要的是,从那时起我整个人因得到这份来自教师的尊重而变得异常安静起来,安静得不受任何打扰,只管专注学习。于是,成绩一路飙升,特别是理科,乃至到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居高不下。教师个人课程影响的深刻久远,就这样让我亲历到。没有宏大的理念,没有刻意做作的爱,更没有惊天动地的奉献与付出,有的只是发乎于心的爱与尊重,它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一生,赋能她一个触底反弹的成长。不能不说教师个人课程建构的专业实践自觉,在道术同存并发乎于心的那份境界里,温暖着人性。

2.教师个人课程建构的教学实践自觉。

“择校不如择师”,是对“教师个人课程建构的教学实践自觉”的充分肯定,其中“择师”择的就是教师个人课程。中途接班是一件极具挑战性工作,如果再遇上非常不好搞定的特殊学生,那就更是难上加难。A教师就遇到这样的难题,在学校领导与教师的眼里,总是坚信她什么样的班都能带好,于是,学校就安排她接手初二(1)班。据同事反映,这个班关系户多,最难搞定的是单独坐在讲台旁的那位男生,能经常让这个班级“沸腾”起来。她首先给自己吃一个定心丸:十三四岁的孩子,能坏到哪边去?即使坏,也是向着更好地成长而坏。最初的平等相处,让这个一向享有特权的学生,心内烦躁起来,开始攻击新来的班主任,认为班主任没有其他老师爱他。班上其他调皮的学生,也开始不安分起来。A老师开始带着困惑在家务生活中寻求答案,一棵发芽的马铃薯给了她怦然心动的启示。于是专门开设了一节主题班会课:发芽的马铃薯。一张张充满生命哲学意蕴的图片,一个个触动心灵的追问,让教育与生活因视像发生联结,进而形成美好的共识:从食用角度看,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适合吃;但如果从生长的角度看,它是因获得新生的力量而发芽,一旦把芽眼挖出植入沙土中,新生命会得到蓬勃生长而实现生命的繁衍不息。其实,每一个人身上暴露的问题,都是因为需要发展而被引发的,而问题处理时总会令人不舒服甚至有痛感,但我们不能过分护痛而耽误发展。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旦发现问题引发出不舒服,要懂得正确控制与调整。“问题”即“发展的积极面对”,使得这个班的学生一个比一个做得更好,自我教育在他们身上被唤醒。

3.教师个人课程建构的研修实践自觉。

“复兴始于教师”是2010年世界教师日的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庆祝会上这样说道:“在教育领域,新的技术和通信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所有这些都无法取代一名优秀教师的作用。”而优秀教师,都源自研修实践的高度自觉,都有独特而丰富的视像素养,据此赋能教师个体以跨界的视野、融通的思维、共情的能力。

在《温暖的村庄》这部电影里,一位导师给第一次来上课的学生进行辅导的情景,令人开悟。当时学生试唱的歌曲是《回乡》,学生刚起头两句,导师就果断打断:“停!你唱歌时,眼睛里不能空,要有视像,要有家乡那山那水的美。”简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眼睛里也不能空,要有视像,不仅要看到党的大政方针、最新的教改政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现代化的生活生产方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等,要看到习惯的力量、审美的作用、情绪的价值……还要看到生活中发芽的马铃薯、早熟的苹果、破裂的盆、雏鸡破壳以及一份可口小菜的炒制……这些才是教师个人课程应该追求的境界。

好的教师个人课程,需要精进的外放式研修来丰富教师的视像素养,让学生的学习视界四通八达。如提出学习就是“练瑜伽”的观点,引导学生只要每天保持愉快心情坚持坐正净心、静气专注听课,持续的学习过程就会把人滋养得非常有气质,过程比结果重要的自我教育便能落地生根。印象最深的是,我用早熟的苹果,一下子把学生的早恋问题、早熟问题,剖析得有理有据,兴奋了学生也安慰了家长:“一棵树上的苹果,都有早结迟结,即使同时结果也有早熟迟熟。另外,早熟的苹果不是更值钱吗?”早熟早恋的问题就此豁然开朗。还巧用雏鸡破壳理论揭示家庭矛盾的本质,让学生悟得家人相处之道。

超越经验、走向创造的教师个人课程的自觉建构,需要通过跨界研修来做最好的支撑,如发现习惯影响了学业时,就不能简单采取机械训练的强化法,而是通过研学查尔斯·杜希格《习惯的力量》,带领学生明白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的总和就是人生,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需要培养新的好习惯替代旧的坏习惯,但需要掌握习惯回路,最终懂得好的学习就是培养好习惯。外放式的自主研修,赋能教师超越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的方式,还给学生一份宽广而自由的成长世界,那里有情绪的价值,有人性被解放的痛快与舒服。

三、教师个人课程的哲学意蕴

教师个人课程,充满人性的哲学,充满万物关联的整体存在,充满“变则通,通则四通八达”的教育超脱,充满情感的冲突与生命的协同。

教师个人课程的觉醒与内化。教师个人课程的觉醒,是相对教师个人课程意识普遍缺失来讲的,它需要教师作为课程主体,善于通过外放式研修丰富自身的视像素养,通过四通八达的视像素养,充分调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以知识建构为载体,获得身心和谐发展。教师教学实践,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走向素养与境界达成的兼容并蓄。

教师个人课程的内涵与特征。教师个人课程不同于其他物态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始终不确定性,在于它强大的创造性,在于“我”的决定性,在于教师个体的独特性,还有与不确定性相对应的不可控性,它需要教师个人的主体自觉。即便在剧烈的它化情境冲突中,也能在四通八达的世界关联里,帮助学生获得奋进姿态。不确定性、独特性、关联性、生成性、思辨性、主体性、外放性、灵活性,是教师个人课程的显著特征,其中“我”的视像素养,始终发挥着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作用,就连工具性素材的物态课程也因“我”而愈发彰显出主体的生命意义。

教师个人课程的哲学意蕴。教师个人课程,用万物关联的视像、深度人性哲学,超越传统课程一度忽视甚至一定程度背离为什么学的普遍存在。经历学习过程是为了什么,这似乎一直未曾明朗与清晰。教师个人课程,赋能学习过程以人性的理解,赋能学习过程是向着更好的自己而来的各种遇见。教师个人课程视域里,人性的美好,情绪的价值,情感的舒服,精神的自由,万物的关联,以“忘我中有我”的方式,活跃在每一天的学习旅途,课程各要素以解放的方式被充分调动。

任何一场关乎教育的变革,思考永远比纠结来得痛快,而教师个人课程,便是让所有人清醒于教育本身而愈发欢快起来的思考。其实,教育的变革时刻都在,赋能教育变革的力量也一直都在,它就是能调和所有关系的教师个人课程。而课程境界,才是满足人充分而自由发展的灵魂所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喜欢被这样的灵魂陪伴着、滋养着,我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心仪这份喜欢,并不断创生这份喜欢时,教育便会一路向美而行。

【參考文献】

[1]袁强.教师个人课程:内涵、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95-100.

[2]姜勇.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7):47-49.

[3]陈晓端,席作宏.教师个人教学哲学:意义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1,32(3):73-76.

[4]牟天伟.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4):8-10.

猜你喜欢
自主建构
在课堂中绽放异彩
“探究”再探究,“思考”再思考
以学定教,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
抓“关系”之课眼寻思维之点睛笔
学会使用数学课本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大学计算机课程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人本位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