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与众不同”

2021-11-19 18:09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鹏班级同学

编者按:

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特殊”学生,每位教师或早或晚都会遇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儿童。他们或许在智力、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与普通学生不一样,但他们也是自己家庭中的“小宝贝”,是学校班级中的一份子,是社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在普通学校里对这些儿童进行教学和教育,因为有一个完满的、在智力方面不断地丰富着的环境,是拯救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爱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这类“特殊”学生,班主任教师不仅要以智启教,更需要以爱施教。关心和保护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让留守儿童、残障儿童、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自尊、自信、自强地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教育人的师者担当和大爱情怀。

本期班主任新三十六计对于如何教育和关爱这些“与众不同”的学生展开讨论,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些优秀班主任教师分享的案例及做法吧!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    郑少妍:

时光荏苒,今年已经是我参加工作的第18个年头,我对带过的第一个班级记忆犹新,尤其是班级里一个叫做小鹏(化名)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小鹏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正当我激情洋溢地讲着课,他会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边比划边说:“小新,你回来了!”然后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起来;他会破坏公共设施,把整个水房变成“水帘洞”;他会捡地上的牙签,去扎同学的脑门;写板书的时候,他会偷偷趴到讲台上,专等你毫无防备地回头, 吓到头皮发麻……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其他学生怕他怕得不得了,科任教师每次来到班级也面露难色。这让身为班主任的我压力山大,对他今后的教育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经过多次沟通,我在他的家庭情况中找到了一些端倪。小鹏的父母都是公司高管,工作很忙,孩子的生活起居由老人照顾,老人对他比较溺爱,动画片想看就看。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小鹏的头脑中经常会闪现一些动画片的片段,并不自觉地表演出来。家长为此曾带他做过脑电波测试和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所以没有坚持。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很低,孩子爸爸甚至和我说:“老师, 我们对这孩子要求不高,只要按照作息上学放学就可以了。”

班级里有这样一颗“定时炸弹”,哪个家长能放心呢?我必须对小鹏负责到底,于是我为小鹏量身定制了一些教育方法:

换视角多元评价。《社会心理学》认为,换个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正确的评价才能把人从自我服务偏差中拯救出来。我认真地观察他的表现,渐渐地,我发现小鹏其实很爱干净,所以当他再一次往地上扔纸时,我当即和他现场模拟了这种行为,感受到了地面变脏带来的不舒服,小鹏意识到了错误。我发现这种教育的方式小鹏很愿意接受,他不再制造垃圾,也能听懂我的要求了。

转变父母育儿观。在孩子们的核心天性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引导,父母的爱和正向引导也令他们受益,因此我经常和他的家长沟通。我会在电话中聊一些小鹏在学校表现好的地方,并与家长沟通如何配合能帮他养成好习惯,有时也会提一个小希望。刚开始,他爸爸不愿去试,后来看到孩子确有进步,他也不轻易打骂小鹏了,还主动和我了解小鹏在校的真实情况,配合做好家校共育。

集体教育创新境。由于难以自控,小鹏在课堂上总是大吼大叫,他只要一动,全班就变得很紧张。心理学说,集体中最常见的就是从众,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设法建立起具有良好风气的学生集体,让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在其中依从。于是,开学第一个月,我对学生们进行了养成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上课时眼睛始终跟着教师,认真听课。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完全可以忽视小鹏在课堂上的异常行为,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写字了。让我欣慰的是,在学生们的带动下,偶尔也能看到小鹏读书写字的身影了。就这样, 随着从众、依从行为的反复实践,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类似小鹏这样所谓的特殊儿童,他们与其他学生相处和交流有困难,常常是受限于社交经验和技巧不足,他们会用不适宜的行为干扰、耍赖、强行介入别人的活动,去赢得他人的友谊,或者只是期待与他人有互动的机会,他们因此比较容易被误解和排斥。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透过外在环境提供适当的引导。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    尹    荻: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学生,听力没问题,却对外界充耳不闻;视力没问题,却对周围视而不见;他们有情有心,却不知如何表达。他们像天上的星星,遥远又孤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闪烁。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他是个安静的美男子,大大的眼睛,羞涩的笑容。走进教室,你不会注意到他有多特别,一样地听课,一样地写字……但是每到翻书时,他就显得与众不同了。“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32 页。”他一定会从第1页,一页一页翻到 32 页。我请他为一幅连环画讲故事,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刷牙的过程:先挤牙膏,接着刷牙,然后漱口。他看到的却是“小女孩撅着嘴”“牙膏很长”,他关注的永远是个别人物和个别动作,不能理解图画中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完整把握整个画面内容。我开始有意地观察这个不同寻常的男孩,同龄学生喜欢的游戏他毫无兴趣,不太会使用“你”“我”“他”,双手总是不知疲倦地舞动……是的,我遇到了一名得了自闭症的学生。

给他“跳起来够得着”的环境。自闭症的学生口头语言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简单,对于“言外之意”“一语双关”等深层的“语境”难以理解,于是我就给他创造交流的环境。第一步,带着他玩。我组织学生们看我们两个人掰腕子,也吸引来了许多要和他较量的学生,他力克强敌,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他语言表达能力弱,我协调各科教师照顾他,让他去承担简单的传递任务。第二步,领着他“打交道”。我示范,他模仿,我说话,他学话。班级开设图书角后,我让他当图书管理员。第三步,牵着他感受“爱”。那段时间特别流行看儿童剧,《小红帽》《三只小猪》等,我会约着他一起去剧场。一开始刚接触儿童剧时,我们选择了后排,因为害怕音乐声、演员的大声喊叫刺激他。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兒童剧的场景变化,人物夸张的喜怒哀乐很容易让他融入到情境中,他对大灰狼嫉恶如仇,他对外婆被大灰狼吃掉感到悲伤。

给他“从后往前学习”的建议。静待花开是教育的神奇,但对于自闭症学生来说,每一项学习任务,每一个生活技能都需要反复训练,不断强化。在和他一起学习怎么做好图书管理员这个工作时,我发现他很有整理的天赋,无论书架多么乱,他都会耐心地一本一本把书摆齐。摆好后的书籍,他还会很准确地记住位置。于是,我忽略掉如何把书籍分类摆放,如何记录归还的书目,就单纯地让他从书架上取书给同学,再把归还的书籍摆放在书架上。因为他速度快,又善于整理书架,小小书架成了他每天下课最喜欢的地方。每次完成“工作”后,我都会在班级里给予他特别的表扬,让他体验到成就感。

随班就读是法律赋予特殊儿童的就学权利,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接纳他们,培养好这类儿童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对我们教育能力的挑战和考验!在随班就读的儿童当中,自閉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的训练和治疗过程,这些来自“星星的儿童”一人一世界,也许未来的教室里还会坐着另一个“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心理接纳他的“怪异”,尊重他的体验,把握好时机干预他的行为,让他在有爱的班集体中得到熏陶,他们一定会走出封闭的世界,享受到、感受到、触摸到人间的美好!

哈尔滨市奋斗小学    郭    旭:

三年前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结识了一位特殊学生,她叫小慧(化名),属于自闭倾向的学生,不会与人沟通, 做事我行我素,上课时不和教师打招呼,无理由打同学……她在班级中没有朋友,甚至把同学间的矛盾升级到家长层面。面对这样特殊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翻阅相关书籍,阅读此类案例。书中说,这样特殊学生的内心如同有一道无形的墙隔绝了社会,教师单靠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走近她的内心,接纳、包容、理解她,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这一个阶段我把我的做法概括为趋同。首先,我尽量让她感到在班里和别的学生没有区别,我刻意安排她做我的小助手,帮我发作业、检查班级地面卫生、检查眼保健操……课间,我鼓励班级学生和她一起做游戏,包容她的不一样,增加她的自信。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们渐渐学会接纳她、理解她。他们会画一个小画片换回被小慧抢走的物品;会在课下悄悄取回被她藏匿的书本;会利用课间帮她整理凌乱的书桌堂……一段时间下来,小慧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刚接班时,小慧的妈妈每天都会在午休时来到学校,看看孩子是否被其他同学孤立。上学时在她的书包放录音电话手表,我明白她妈妈的用意。于是我利用这“特殊的通道”传递每天课堂上真实的画面:教师的引导,同学的鼓励,没有讽刺,更听不到嘲笑。平时,我也会拍一些她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游戏的画面和视频,通过微信发给家长。一年后,小慧的“监听”手表不见了,我知道这是家长对我的信任。

有段时间我生病了,但每天也坚持上班。有一天放学,我在小慧座位下发现了一张她写给我的信:“我第一次看到郭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您今天带病上班,回家还要打点滴,郭老师辛苦了,我爱您!”瞬间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第二天我找到小慧对她说:“这封信是老师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当我说到这,她的眼睛一下子红了,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情感变化,那一刻,我流泪了。

谁爱学生,学生就爱他。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因特殊学生身上的缺点和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另一面,那就是“爱”与“被爱”。经过了这件事之后,我感觉到小慧一直在找机会和我交流。每天间操时,她会从队伍中向我走过来,递过她的蝴蝶结头绳让我帮她系在头上;读国学时,她会突然走到我的身边,悄悄地告诉我读的这首词她在假期学过了。我感受到了那份亲近,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可以说比其他职业更有分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不是以获得声望、地位或者高薪为目的,而是以心灵上满足为荣耀。在特殊学生的教育中,家长和教师是同盟军,只有相互之间多一些了解,才能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和谐互动,才能进一步沟通。跨越时空携爱前行,家校沟通共情共育,只有形成有利的教育合力,才能准确地把握特殊学生的脉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哈尔滨市闽江小学    颜    红:

2017 年,在我新接的班里有一个延迟一年入学的学生小周(化名)。上课时他会坐在椅子上前后晃动;他的嘴里几乎不停地嚼东西,有时甚至是危险的钉子;不论对教师还是同学,他脏话经常脱口而出;稍有不顺心就会嚎啕大哭……至于在这个同学的头上拍一下,把那个同学的文具盒拿走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果批评他,换来的不是他更加强烈的抵抗,就是加倍的恶作剧。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也很头疼,甚至心里有些抵触他的存在。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提醒我,也许他的背后有特殊的故事。

在取得小周妈妈的信任后,她哭着告诉我,小周患有严重的抽动症。通过向专业医生求教,上网学习,我对抽动症有了更深的了解。抽动症全名叫“抽动秽语症”,发病以 3~15 岁最多见,主要症状有眨眼、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会不断口出秽语,任性、易怒。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周的口出脏话不是目无尊长,挑衅滋事不是欺负同学,这些都是病态。

抽动症的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我就在讲到关键知识点前提醒他听课;他有些自卑,容易冲动,我就在他发言后,极力夸奖他;正强化法会疏解抽动症学生的压力,我就每天不厌其烦地说:“老师相信你可以克制自己。”只要他的表现没有不当之处,我就给他表扬和鼓励,小糕点、小糖果都是我常备的奖品。花式的夸奖与鼓励,对于小周来说收效显著。去年假期,我组织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玩过的玩具在小区里售卖,小周在活动中知道找没带货品的同学合作,并大方地给同学发了工资,我表扬他学会与同学相处了。疫情期间,我组织了线上家庭跳绳大赛,因为和我打赌,小周从开始的每分钟跳103个练起,最后竟达到每分钟跳240多个,我如约请他吃了顿烧烤,他骄傲极了,逢人便说跟老师打赌赢了。

四年来,小周从眨眼、点头发展到发声,各种症状换了个遍,我都没对学生说过他的问题。可上学期开学,小周开始喉鸣,每天教室里充斥着吹哨一样的声音,学生们都被弄得心烦意乱,接连有了抱怨之声。我只有想办法去化解矛盾。趁小周不在教室时,我告诉大家小周的情况,告诉大家小周也想控制,但他做不到,如果我们是他,该多么无助,所以我们要帮助他,无论他的行为多么使人生气, 都不要模仿他、取笑他。学生们理解后,在小周喉鸣时不再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对他喊叫了。课间经常能看到小周和一些男孩子们围在一起下棋,操场上,很多学生找小周一起游戏。

有教无类是教育人的一份使命,“一个也不能少”更是教师的一份情怀与责任。在我们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哪怕是身心有問题的学生。也许我们转化一个这样的学生付出的心血要比正常学生多得多,但我们依旧会润物无声,用有智慧的师爱,做他们心灵的守护者,做他们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做他们有能力与未来对话的培养者,让每一个学生因为遇到我们而感到幸福!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    陈    迪:

心理学家把儿童分为两种,一种是蒲公英儿童,这类儿童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存并茁壮成长。与此相反的是兰花儿童,这类儿童的生存和发展严重依赖环境, 在被忽视的情况下,会迅速衰败,而在受到足够的支持和良好的培育时,便会绽放出令人惊叹的美丽花朵。

小心(化名)就是这样的“兰花”女孩,入学第一天的见面会上,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自己的名字,轮到小心时她却迟迟不肯说话。下课我单独留下了她,我柔声问她的名字,可能是被这份温柔感染到,她终于说话了。可是在听到她发出声音的一瞬间,我惊呆了,从这个天使一般的女孩嘴里,发出的竟是难听得像“鸭子叫”似的声音,完全听不清她说的是什么。

就这样,我与这个特别的女孩开启了五年的师生之旅。一年级学拼音时,我每天都会单独找时间让她近距离观察我的嘴型,摸着我的喉咙和嘴唇、探着鼻息, 感受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一次不对就十次, 十次不对就一百次,一千次……我耐心地示范近千次,还不断叮嘱其他同学要互相帮助,不可以去嘲笑或者讽刺别人先天的不足。还记得小心第一次基本正确地背诵出所有声母那天,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美好而又温暖的一刻感动了所有的人。

为了更好地“对症下药”,我查找了大量有关语言功能障碍和可能会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对她更加细致的观察, 基本排除了她因神经系统、发音器官及语言中枢几方面问题而患病的可能,推测她的语言能力不足很可能是受听觉的影响。在一次学校的体检中,我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她的听力弱,于是家长给她配上了助听器。在戴上助听器的第一天,小心抬起头, 满是惊喜地对我说:“原来这世界有这么多声音呀!”听到这话我真的是既气又喜。家长也是怀着满心感恩找到我,见面就来了个深深地一鞠躬,满含热泪地说我这个“真妈”比她这个“亲妈” 更会爱孩子。

五年间,我就是这样不断地关爱着小心的成长,到了五年级毕业的时候, 小心虽然发音还是有一点点不同,但已经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了,最终顺利地进入了初中。让学生伴随着教师爱的掌声走向人生的舞台,这真是为师者最大的幸福!每个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给予足够的营养,这些“兰花儿童” 同样也会绽放得十分灿烂!

童年被爱会使人获得一生的铠甲,而童年缺失爱却要用一生来治愈。面对差异,我经常告诫自己相信家长、相信孩子、相信自己,不要急、不要躁、不要停,慢一点、静一点、定一点,静待花开。

哈尔滨市文昌小学    韩    颖:

2019年,我的班级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小姜(化名),第一天报到他就在教室随意走动,翻我桌上的物品,当我和他沟通并制止他时,他却说:“用不着你管!”还把我推开,举手打我。正巧校长巡楼,询问情况后严厉批评了他,没想到他抬起手又打了校长。第二天上课时他居然冲上讲台说:“我要上课了,你快走!”说完就往教室外推我,然后指着同学们说:“你们都得听我的,我是大王!” 看到他的举动我心里一惊:什么样的学生能做出这么出格的事啊?于是,如何帮助他成为了我的新课题。

形影不离,真情陪伴。小姜离开我的视线就会做出一些不正常的事,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他在课间、操场活动都在我的视线里,去卫生间我会把他送到门口,学校召集开会我也带着他……这个方法让他收敛很多,渐渐地他不再无缘无故去招惹同学了,也越来越在意我对他的评价,对我的表情格外关注。我知道我已走进了他的内心。

敞开心扉,接纳包容。一次站队铃声响起,他还“游走”在操场上,这时班长拉起他的手回到队伍中。我以此为契机在班级中表扬班长,并问小姜:“你是不是得说点什么呢?”没想到他说:“班长,谢谢你!”于是我立刻说:“看来小姜有进步了,他知道要对帮助过的人说谢谢了,我们掌声鼓励!” 我看到了他真心的笑容。接着,我又表扬第一个对他微笑的学生、值日中和他共同完成任务的学生……慢慢地,学生们看他的目光友善了,课后“告状”现象也少了,他渐渐融入到班集体中。

温暖家长 赢得认可。之前每次和小姜妈妈沟通时,她根本不回信息,我知道赢得家长认可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不管她回不回我的信息,我每天都会坚持和她说小姜的表现,让她感受到孩子的进步。慢慢地,他的妈妈开始回复“嗯”“老师辛苦了”,再后来,她主动和我说:“老师,你教育小姜,我全力配合。”

家校携手,解决问题。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姜变化越来越大:古诗词考核优秀,同学邀请他到家做客,联欢会上他的爸爸送给所有同学礼物……我和他的父母共同携手,有闪光点及时表扬,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小姜毕业时给了我一个拥抱,说了声:“谢谢老师,您是所有老师中第一个表扬我的。”寥寥数语让我眼眶湿润,我幸福极了!

班主任工作要倾心尽力,要费心劳神,要心细如针,只有做到了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宽容心、责任心、公平心,把这“七心” 真诚地奉献给可爱的学生们,给他们人生旅途中注入满满的正能量,才能助力他们走的更远,更好!

哈尔滨市雷锋小学    高杨杨:

一年级下学期刚开学,小楷(化名)来到了我的班级,刚来几天就让我见识了他的“另一面”:上课时,他摇晃板凳、随便接话、打扰同学;课间,他故意从过道绊倒同学,在同学的鞋上尿尿……这些成为了他每日的“必修课”。慢慢地我了解到,他的爸爸不管孩子,气急了就大骂一通,都是妈妈一个人管,但方法也是简单粗暴,因为小事被“严惩一顿”是家常便饭。

针对小楷的这些问题,我决定采用以下方法帮助他进步:

唱对调子,下好正确引导的“先手棋”。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学生,对别人总是心存戒备,一有小朋友到他身边,他就会觉得自己受到威胁。于是我告诉他:“你看,你打同学,同学伤心了就会疏远你,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如果想有更多的朋友,那就要努力做到不打人。”他认真地点了点头。我们约定,如果一整天都没有同学告状,我就奖励他一枚粘贴,如果他做得不好,我就扣一枚。我请小楷写了约定书,还按了手印。自从签了约定书后,对他的“投诉”明显少了。

多想法子,当好联盟家长的“指导员”。我告诉小楷妈妈:“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过激,会严重影响孩子与同学的和睦相处。”我让小楷妈妈配合我,制订养成好习惯计划:不准打骂,以说服教育为主。制定小目标:和同学友好相处。我建议她在家建立奖励计划,她答应一定配合好,改变教育方式。好的教育是家校精心合作的结果,学校教育不能唱独角戏,只有双方合作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立体的、全方位的呵护。

选对路子,激活集体力量的“一池水”。好的班风会促使教育事半功倍。小楷毕竟是个孩子,改变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所有的问题也都在反复,于是我用榜样的力量对他潜移默化地引导。我会在他的前后左右都安排爱学习的学生,当他想说话时,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看书,他也会拿出一本书来看;当他想制造点响动时,周围的同学都视而不见;当小组合作讨论时,小组的同学会帮助他,也给他发表见解的机会。慢慢地,他与同学相处融洽了,自我控制约束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当教师遇到“特殊”的学生时,抱怨、嫌弃只能激化矛盾,我们应把学生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去探索,不仅能解决一个学生的问题,而且会得到一类教育方法。

哈尔滨市哈达小学    关春梅:

我的一年级班级里有一对名叫大江(化名)、大河(化名)的兄弟俩,哥哥像是会“隔空取物”,无论谁书桌里的零食、零钱,都会跑到他们书包里。弟弟脾气暴躁,极具“攻击性”,看谁不顺眼就会拳打脚踢。面对每天前来告状的学生,我想,与其被动解决矛盾,不如去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帮助哥俩融入到集体当中,健康成长。于是我开始了家访之路。

哥俩家离学校很远,当我推开他们的家门,看到的是两鬓斑白,身着破旧衣衫的奶奶正在做饭,不足 10 平方的出租房里,炕上堆着几床被褥,地上放着一张饭桌,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电饭锅。奶奶说他俩的父母离婚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在照顾他们的同时,还要抚养两岁的弟弟。

我想,要改变他们还要走进他们的心里,爱是拉近彼此距离最好的方式。哥俩家庭困难,他们带的饭很少,我就将自己的午餐分给他们;他们只有一套校服,从三年级穿到五年级,我就找一些衣物送给他们;担心他们闯祸,我就把他们时刻带在身边,连上厕所我都亲自“护送”。

因为他们的打架和偷窃行为,我经常被其他学生家长和食杂店老板娘责问,他们甚至会指着我的鼻子说我当教师失职,没把学生教育好。我含泪接受他们的指责,并自己把钱还上,转过身来慢慢给他们讲道理。他们是有良心的,看到我因为他们受了委屈,也向我發誓以后再也不偷别人东西了。我用奖励的方式激励他们改变,一天没有惹祸, 我就给他们吃糖,两天没有告状的,我就奖励铅笔……就这样,他们的行为一天天在发生着变化。

值得欣慰的是,他们最后顺利毕业了,我相信他们将来不管做什么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在我们学校里,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这样的学生,在我接下来的教育生涯中,也许还会遇到 N 个大江、大河。我坚守不嫌弃、不厌弃、不放弃、不抛弃的教育信念,坚持教育初心,用爱、用暖、用希望,带着他们慢慢欣赏这人间的芳华。

■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小鹏班级同学
小鹏G6
小鹏P5
班级“四小怪”
小鹏P5
浪口上的小鹏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