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振兴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11-19 13:42鲍少杰
老区建设 2021年18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提 要]推动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乡村教育是关键。优质的乡村教育让学生得成长,农村文化得传承,社会得稳定,乡村振兴有希望,民族复兴有血脉。当前,虽然乡村教育整体面貌大为改观,但依然存在教育理念落后、集团化教育办学有待推广、师资力量薄弱、智能信息化水平低、教学内容缺乏本土文化特色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探索乡村教育振兴的优化路径,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乡村教育振兴;现状;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鲍少杰,景德镇市第六人民医院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江西景德镇 3330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优先发展教育,教育强国将支撑起强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今的校园建设、师资力量配置和资金投入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使得城市教育取得了飞跃性发展,城市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但乡村教育依然存在的诸多难点和问题没有解决,不利于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要把城市教育发展好,还要把乡村教育发展好。从长远来看,乡村教育仍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短板。着力提升乡村教育发展短板,实现乡村教育的美麗蝶变,是迈向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一、乡村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在城市教育突飞猛进的同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乡村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全国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助推发展,乡村教育从“小、弱、散”逐步走向了“大、强、全”。乡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发展、乡村教育经费的充足,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教育扶贫攻坚战,让乡村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了更好、更公平的优质教育,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得到初步实现。由于乡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软硬件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等问题,加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越来越多,出现了在校生、教学点逐渐减少的现象。从2000年到2020年间,农村在校小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几乎减少了一半。同时,中小学数量平均每天减少87所,总数减少在一半以上。这使得乡村教育空心化问题进一步突出,乡村教育发展的弱势进一步显现。在国家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下,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每年约4.5万公费师范生到乡村任教,本科以上学历占51.6%,35岁(不含)以下教师占43.4%,男教师占比接近40%,中级以上职称占44.7%。但是基层教师中的优秀乡村教师出于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考虑,往往更偏好于大中城市的就业机会,使得乡村师资力量流动性大,得不到充足保障。

二、乡村教育振兴的意义

(一)有利于缓解乡村教育主要矛盾

乡村教育是乡村全面小康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村民切实关注的民生工程,与每个人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当前,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乡村民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乡村教育的需要同乡村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解决好乡村教育的主要矛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能够让广大乡村民众深刻体验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得农村适龄学生人人享有优质教育,不论出身、不分贫富、不论地区都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自身努力来改变自己,促进乡村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奉献社会、奉献家乡,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有利于解决乡村“三农”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有利于乡村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的氛围,有知识、懂礼仪的乡村青少年能促进乡村文明。此外,乡村社会呈现真善美,也需要完善的乡村教育。乡村要富裕离不开会经济、懂农业的乡村致富能手,这也需要乡村教育为青少年种下知识的种子。乡村要善治离不开既热爱农村又懂基层治理的基层管理者,这需要乡村教育培养大量大学生返乡奉献。乡村要发展就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防止阶层固化,这要乡村教育推动乡村青少年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人生,成为对农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实现人生价值。乡村的传统要与时偕行、革故鼎新,也需要在乡村教育中让当地文化熏陶青少年,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有利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城镇化越是加快,乡村教育越要加强。一方面,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有利于促进乡村人口的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升级又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将促进乡村社会经济长期繁荣稳定,进而加速乡村人口的城镇化和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另一方面,吸引城市人到乡村创业和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离不开便利的生活学习条件,其中的教育问题则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乡村教育具有完善的软硬件教育设施,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前往乡村地区居住,这将进一步促进乡村城镇化进程。可以说,“在农村”“富农村”“为农民”的乡村教育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力,通过资源配置、政策扶持和制度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三、乡村教育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融合发展有待研究

多年来,社会上倡导的公平教育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现在如何促进城乡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改进教育理念。教育投入缺乏法律规范,存在某些不规范性行为。城市和乡村教育考核标准各不相同,城乡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合作互助机制也没有形成。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乡村教育经费较少,严重影响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集团化教育办学有待推广

目前,虽然乡村学校总体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有些学校也推行了寄宿制,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城市学校“大班额”、乡村学校“空心化”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乡村教育发展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乡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个区域中,不管是优质资源短缺的学校,还是乡村教育资源较好的学校,都面临一些办学规模突破的瓶颈问题。如何突破办学规模困境、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均衡配置,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或许,集团化教育办学的出现将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对策支持。

(三)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强化

乡村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的难题。教师来源不足,许多偏远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工资待遇比较差,很难招聘足够多的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这就导致有些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往往一个老师教授多门课程。同时,在福利待遇方面倾斜度不够,补助力度不大,跟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加上教师培训力度不大,学科带头人缺乏,城乡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少,相互流通渠道缺乏,无法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分享。

(四)智能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不断推广的今天,很多偏远乡村地区的学校教学仅仅停留在师生现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上,电脑设备简单运用于教学中,教学管理处于靠人工和经验的阶段,缺乏辅助的远程教学,优质教育资源无法进行及时共享,使乡村学生无法像城市学生那样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虽然乡村学校教育工作者尽职尽责,也能管理好学校,教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与城市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智慧教育仍有很大差距,不利于乡村学生紧跟时代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步伐。

(五)教学内容缺乏本土文化特色

很多乡村地区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为统编教材,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与乡村本土文化的结合,没有融入乡村文化与文明。现在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乡村历史、风貌、文化的热爱、传承与创新的教育重任就落到了学校的肩膀上,主要体现在教学中。应努力在统编教材教学和乡村文化传承中找到平衡点,既要保障乡村学生能够学到城市学生所学到的内容,也要让乡村学生在读书中熟悉家乡,立志奉献家乡、回报社会。

四、乡村教育振兴的对策

(一)积极倡导城乡教育的融合发展,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城乡教育融合均衡一体化发展。从过去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向城市与乡村并重、城市与乡村真正平等的理念转变。考虑通过出台“义务教育投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乡村教育的投资标准,各级财政投入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地区财政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制定,真正体现出“分级管理、分级办学体制中,义务教育投资和管理所遵循的属地化”原则。设置统一赛道、统一标准,将乡镇大规模学校与城区学校纳入统一考核序列,进一步激发乡村学校跨越赶超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合作,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和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共用,让城乡教育得以均衡发展。积极寻求包括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等基金或项目各种形式的大力支持,合理利用“晕轮效应”,扩大社会影响,打破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困境。

(二)构建集团化教育办学机制,提升学校综合能力

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各学校的意愿,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将一所名校与若干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由各校区校长及领导班子组成决策机构,共同管理监督集团各子学校,并根据自身和下属学校实际的变化调整、优化集团制度及实施细则,探索个性化、专业化且适合集团长远发展的管理体系。其中的名校主要负责校园、教育教学理念、教育质量评价、资产管理、教育科研、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进而充分发挥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影响力。集团内学校实施教育资源共享、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交流分享等。充分发挥集团化教育办学的优势,全面提升片区内学校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课堂改进、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工作水平,提升同一片区学校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费师范生专项计划和特岗教师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和支持各大高校毕业生前往乡村地区任教,补齐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短板。在福利待遇方面,通过在住房医疗、养老保障、职称晋升、福利薪金向一线基层乡村教师倾斜,让乡村教师“留得住、安得心、教得好”,拥有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教师培训方面,强化国培、省培等培训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在教育技术与科研、基本技能等方面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强化培训,使乡村学校各学科都有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形成老中青梯次师资队伍。另外,建立健全城乡教师互动轮岗机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流动。一方面,由当地教育部门牵头定期派遣乡村学校中各科老师到城市学校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秉着自愿、鼓励的原则,组织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挂职,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让乡村教师在城市学校名师的指导下,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构建乡村教育新生态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乡村教育教学中,构建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乡村教育新模式,让乡村教育信息化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让学校教育紧跟时代脉搏,学生及时学习新知识。基于高速多媒体网络、云计算、智能决策平台系统共享大数据的资源,对分布的各乡村学校站点平台、学校及家庭的用户终端,进行环境构建、资源共享、任务分配、师资建设、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监测响应等,从而实现一系列智能决策功能。创建“物联网+”智慧校园、校园安全系统、智能图书馆、智能书写系统。在智能教室应用场景中构建包含本校特色资源的智能环境。统筹推进“云课堂”“名师网络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远程在线教育资源建设。加强县域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县电教馆为基础,建立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指导乡村学校教育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五)将乡土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课程学习与文化传承并重

以区域组织划分所辖县对目前当地各年级的课程进行逐一研究,组织有关教育专家对教材进行逐一审核,对于不符合乡村具体实际情况、难度过大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者替换,将乡村本地风土人情等富有乡村地区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生活的当下和未来的幸福为追求核心,重点阐述新中国建国以来,乡村在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让广大学生能够在了解乡村发展历程中,深化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乡村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乡村的热爱,立志为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作贡献。费孝通指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要为乡村学生点亮一盏灯、铺好一条路,帮助他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积极探索符合区域实际的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杜学元,付先全,石丽君等.当代农村教育问题专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3]郝文武.教育的公平正义和超公平正义[J].教育研究,2019,(12).

[4]孟久儿.教育扶贫要重长效治根本[N].中国教育报,2019-04-12(02).

[5]詹国辉,张新文.教育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外部效应.财贸研究,2017,(6).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