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提到了法国诗人普吕多姆,其主要作品有诗作《命运》、散文《诗之遗嘱》等。1901年,诗集《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认为该作品“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65年,一位朋友资助印行了普吕多姆诗集的第一卷《长短诗集》。这些抒情诗作因其对人生之短暂的哀伤和快乐进行思考,故表现出深思、忧伤的气氛。普吕多姆那首经常入选诗集的诗《破碎的花瓶》即为一个典型的例子。该诗将一只表面上看起来完好无损,实际上却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裂隙的花瓶比作因所爱负心而伤悲的心。一年之后,普吕多姆出版了另一部抒情诗集《考验》(1866年),包括一些以爱情、怀疑和行动为主题的十四行诗。紧接着又出了一本配画诗集《意大利笔记》(1866—1868年)和另一册抒情诗集《孤独》(1869年),其主题是孤独的个人对爱的欲求。
后来,他又出版了两部诗作。这两部作品都是关于理想的人类行为的长篇道德讽喻诗。《正义》(1878年)暗示,道德代码可以建筑在科学进步的基础之上。《幸福》(1888年)是普吕多姆版的浮士德故事,毫无疑问,作品受到歌德剧本的启发。在《幸福》中,中心人物同传统的故事一样,在寻找幸福的秘密,只是原来的次序被颠倒了:普吕多姆版的浮士德一开始就有了各种情感,然后再去学习。最终,普吕多姆版的浮士德像歌德的主人公一样,在服务中、在改善人类的工作中找到了完美。
1901年,瑞典學院授予苏利·普吕多姆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健康原因,苏利·普吕多姆本人未能出席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盛大、隆重的授奖仪式,而是由法国驻瑞典公使代领。苏利·普吕多姆作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为了发展诗歌事业,决定把奖金捐赠出来作为一种诗歌奖的基金,由法国作家协会负责颁发。
不幸的是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了,风瘫和失眠日甚一日地折磨着普吕多姆,他在夏特内度过了生命最后的15年。1907年9月7日,在妹妹的陪伴下,普吕多姆坐在花园里平静地逝世。
(选自微信公众号“兔岛观察”,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