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索

2021-11-19 08:33王希越娄大伟高文秀连丽丽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仪器分析仪器案例

王希越,娄大伟,高文秀,连丽丽

(吉林化工学院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2015年,“互联网+”概念被众人所熟知,它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为平台,将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变革转型及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结合产生“互联网+教育”新型教育形式,这种智慧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诸多限制与不足,如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教学资源限制,个性化教学难,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落后,课程评定体系不完整等。而且发展出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以及超星、雨课堂、智慧树、腾讯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极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许多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各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并提升教学效果[1-3]。林丽芳等[4]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高等数学》课前导学、课上讨论互动、课后分层次针对性辅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胡雪等[5]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工程材料》进行混合教学改革,建立“线上线下混合课堂结构” +“课堂与实践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导学助学教法” +“学生自主创新学法”的混合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基于“互联网+”环境,探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以改善传统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效率。

一、《仪器分析》课程学情分析

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制药、食品、环境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是用精密分析仪器对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定,以确定物质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质谱法等其他方法,内容涵盖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使用、物质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方法与应用。仪器分析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材料科学、化工生产、检验检疫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和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作为一门核心基础课,其被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开设,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该门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积累、科研能力与兴趣培养非常重要。但是仪器分析课程学时少,而内容繁多且抽象,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又有仪器结构与操作学习,知识涉及化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多门学科,另外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弱,学习有较大难度,缺乏学习兴趣,给该门课程教学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互联网+”背景下《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资源构建

传统教学中,知识主要从教材中获取,一方面教学资源受限,另一方面教材更新较慢,部分内容陈旧,已严重落后于仪器分析方法快速发展的速度。丰富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的构建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线上课程不仅可以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跟进前沿性仪器分析方法发展,而且可以延伸有效学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基础选择性学习。本教学团队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在线《仪器分析》课程,在线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基本资料,包括电子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平时成绩考核标准;以课程单元为基础的各知识点教学视频、课件;各课程单元习题库,用于知识点测验、线上作业、线上讨论、案例分析;基于课程内容延伸的课外参考资料。

(二)教学方法探索

仪器分析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但其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率低,限制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案例法最早由哈佛大学提出,在法律、工商管理等专业课程中被广泛应用[6-8]。案例法是基于典型案例,结合相关课程内容对案例进行设问,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带入情境中,使其更具体化,简单化,利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结合实践的创新思维。所以案例法非常适用于《仪器分析》这种具有强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而且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环境、医药、材料等领域都有涉及,这为教学活动中相关案例的选择提供丰富资源,如在介绍色谱法时,可以列举“污染环境水样中多环芳烃种类及含量分析”“2011年河南毒韭菜事件-有机磷中毒”“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等案例;介绍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法时,引用近年不断出现的“镉大米”事件或“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种类和含量确定”“日本水俣病事件”;介绍电位分析法时引用“牙膏中氟离子含量测定”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分析,大大促进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转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促使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线下教学以教师作为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忽略了课堂中学生的中心地位,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受课时限制,师生之间互动较少。而线上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灵活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和内容,但线上教学没有老师的参与,学生难以对知识有更深度地认识和理解,而且对部分缺乏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欠佳。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将线下课堂与线上教学深度融合,构建“课前自主学习+课上互动探讨+课后个性化辅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兼顾线下课堂与线上教学优势,利用智慧教学特色,发挥老师引导监督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与自主学习能力。

为进行混合教学,教学团队以超星学习通App为媒介,构建线上课程,课前老师发布学习任务、知识点卡片、课程视频、课件、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针对不懂知识点反复观看视频或通过QQ群、微信群与老师同学交流。老师根据平台统计结果查看学生预习情况,归纳难点,易错点。课上,同样利用学习通App,以课件PPT投屏梳理重难点知识,通过课堂活动中投票、选人、抢答、主题讨论、随堂练习、问卷、签到等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课后,学生可利用学习通App上资源就自己没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而老师通过学习通App发布课后练习题或者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在讨论区发布讨论课题,学生就提出问题随时与老师或同学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平台统计数据,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并进行个性化辅导。

(四)课程思政引入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助其成长成才。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着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9]。仪器分析是应用型分析专业人才必修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10]。仪器分析课程内容涉猎广泛,互联网平台有较多相关仪器分析学科发展、公共事件、人物事迹等资源,通过挖掘其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对培养合格分析专业人才有重大意义。例如分享科学家优秀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学习前辈们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创新精神;对比国内外仪器发展历程和现状,使同学认识科技的发展进步,崇尚科学,同时客观认清我国与国外在大型仪器发展上的差距,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硕博论文或科研论文数据造假事件为背景展开讨论,教育学生要有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三、改革初探效果

2020年,利用“互联网+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仪器分析在线课程,课程共发布任务点101个,包括86个课程视频,总时长957 min,15个章节测验。一学期课程结束后,课程访问次数19 092次,课程视频平均观看时长1 017 min,最长时长1 708 min(图1),可见学生有反复观看课程视频,学习相关知识。章节测验和作业完成率大于90%,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提问、随堂测验、案例讨论等课堂活动,线上学习学生综合成绩优良率67.5%,不及格率5%(图2)。

时长/分钟

图2 综合成绩结果统计

四、结 语

基于“互联网+”环境,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进行综合改革。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建立线上仪器分析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以“学生学为中心”,构建“课前自主学习+课上互动探讨+课后个性化辅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设计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探究,参与课堂教学获取知识,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奋斗与创新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综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分析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仪器分析仪器案例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慕课时代的仪器分析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