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心理应激调适:消退训练的作用

2021-11-19 09:33:52樊睿晨刘洪广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脱敏负性

□樊睿晨,刘洪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警察是和平时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经常奔赴在危险战斗的第一线。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需要,警务人员经常暴露在应激场景中,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因此也经常是应激事件的受害者。近年来,公安民警常常置身于恶性暴力事件、重大交通事故和警民冲突事件中,在开展救援活动,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同时,也会经历流血事件,目睹人民的受伤和战友的牺牲,从而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公安民警的心理应激状态与公安民警的战斗力息息相关,因此,对警察心理应激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关注民警应激后的心理恢复十分重要。

一、警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

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完成情况息息相关,与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密不可分。公安民警长期处在高压力、高应激、高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因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高于普通的个体。相对于普通群体,警察群体的孤独感程度较高,并且在婚姻不稳定的民警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1]通过对监狱警察进行问卷测试,李华燊和聂生奎发现由于监狱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与普通人群相比,监狱警察的心理状况不太理想,他们存在更多的心理压力,时常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并且得不到适当的宣泄。[2]监狱警察承担着改造犯人和组织劳动的任务,承担着较大的角色压力,因此影响了他们对工作的投入程度,[3]从而可能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李艳青等对中国公安机关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比正常人差,与军人相当。[4]这是由这两种职业的性质决定的,警察和军人是国家的保卫者,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国内外形势都面临严峻考验,他们身上担负重大责任,国家和人民都对他们寄予很大的期望,方方面面对他们都形成巨大的压力。青年警察是公安机关的骨干力量,滕修攀对某省的14664名青年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青年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普通成人群体,一般健康问卷(GHQ-12)的阳性检出率为38.9%,明显高于普通成人群体。[5]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警察群体在各方面的心理状态都不太理想,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群体。为了探究年代变迁与我国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沙晶莹采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4年到2017年24年内,我国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6]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警察群体的工作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加上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犯罪、经济类犯罪不断增加,人民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警民矛盾也逐渐加深,这些都在加深他们的工作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警察群体的心理应激状态必须引起重视。

二、警务人员心理应激分析

(一)应激及警察心理应激

应激是由危险的或不能预测到的环境或其他方面变化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7]在生活中,我们会对很多事情产生应激反应,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一些是突发性的事件导致生理心理状态发生急剧变化的应激反应,称为急性应激;也有的应激是由一些持续、长期的事件导致的,称为慢性应激。

警察职业是高应激的职业之一。在工作中,高应激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慢性且持续性的导致警察长期压力的事件往往被忽视。由于长期处于高应激的状态,警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正常群体,甚至还处于下降的趋势,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杀等现象。关注引起警察应激反应的应激源,了解产生应激的原因,可以有效的缓解警察群体的应激状态。

(二)警务人员经历应激事件后对各方面的影响

1.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严重的或持续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个体稳定的生理状态被破坏,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通过对南京、上海两市的警察职业压力的调查,沈科、魏毅发现这两地的警察都存在着一些生理问题,如失眠、过度肥胖等,与此同时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被调查的民警中有18.3%患有胃部疾病,患高血压的几率为21.1%。[8]驻守新疆的民警经历过突发性事件之后,对民警最大的影响是时刻过分警觉或者保持警惕,他们经常处于不安的状态,并且对此事件产生了消极的防御方式——回避。[9]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各种应激事件都可能会引发警察心理危机。对亲身经历“7·5”事件处理的民警进行取样,张森、李静怡的调查显示有21.1%的民警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发脾气,这表明重大救援任务后民警的心理和情绪控制方面出现了异常,对民警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9]在经历抢劫事件后的警察可能会遭受到过度的消极体验,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10]

3.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应激创伤后对公安民警的认知执行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执行功能涉及一系列高级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工作记忆、抑制控制等功能。以公安民警为被试,黄琪等通过stroop实验范式来研究公安民警应激创伤后的执行功能,结果表明具有PTSS的公安民警的执行抑制功能并未受到损害,但一定程度上执行stroop任务的表现还是受到了影响。[11]

以上的研究都表明,警察群体的应激创伤后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不容乐观。应激障碍是一个长期且慢性的心理障碍,公安民警工作环境变化莫测,如果不注重事后的心理应激状态,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有些紧急的应激因素会持续恢复和再激活,可能会使个体处于长期的应激状态。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民警出现的心理障碍,长此以往他们的战斗力会受到极大影响,处理新的应激事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公安工作顺利完成。从负性情绪记忆消退入手,能够提升公安民警处理应激事件后自我恢复的能力,因此可能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三、心理应激与条件性恐惧记忆

在长期的进化中,人们对带有威胁性和危险性的外部刺激十分敏感,个体在经历过相关刺激的威胁之后,对这种信息的记忆会保持深刻的印象。当个体再次经历相似刺激时,会快速激活原有的负性记忆,启动防御机制来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十分有利。条件性恐惧记忆是个体通过提取相同的刺激来激活原始的恐惧记忆,从而重新体验当时的负性情绪。而PTSD本质上是个体对之前发生的负性记忆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就是个体对创伤事件的防御机制,因此再次经历创伤事件,或者是经历相类似的事件,甚至是与事件相关但没有威胁性的刺激,都会使个体产生恐惧反应。[12]

警察遭遇到的应激事件分为急性应激事件和慢性应激事件,急性应激事件一般都是遭遇重大变故,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与恐惧记忆的形成机制相似,并且当个体再次经历这件事甚至是其中的细节都会引起个体对这一创伤事件的防御,造成个体回忆到当时的场景,体验到当时的负性情绪,从而使警察产生回避、焦虑等不良行为;慢性应激事件可能第一次不会引起警察强烈的负性情绪和不良反应,但随着此类负性刺激的不断出现,会不断加深警察的负性记忆,使警察对此类事件的负性情绪和不良反应逐渐叠加,到达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警察各方面能力受损,不利于警察队伍心理健康建设。

应激障碍与条件性恐惧记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经过应激处理的动物在行为上和生理上与人类PTSD患者出现相似的表现,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条件性恐惧反应。[13]消除条件性恐惧记忆的能力对于恐惧反应适应性控制十分重要,而这种能力的损伤是创伤性应激障碍等情绪障碍的标志。[14]因此,从条件性恐惧记忆入手,利用相关的消退方法对于应激后的公安民警进行训练,恢复消退恐惧记忆的能力,可以有效的改善公安民警的心理障碍。

四、恐惧记忆消退训练

(一)传统的恐惧记忆消退范式

条件性恐惧记忆形成的基本原理就是条件反射,因此传统的消退模式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去条件化模式,将原有的恐惧线索消退,使被试对刺激信息重新评价产生新的记忆从而与原来的恐惧记忆相互竞争。传统消退方式的操作模式是将厌恶性刺激(非条件性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与中性刺激(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反复连接,当被试接触CS时,便会产生条件性恐惧反应。消退时,将CS反复呈现给被试,但此时并不呈现US,被试之前习得的恐惧记忆逐渐消失,从而使被试重新评价条件刺激,最终形成CS-no US。[15]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暴露疗法就是利用传统的恐惧记忆消退范式,但是这种疗法的治疗效果有限。

(二)提取-消退范式

记忆不是经过一次巩固就可以完全稳固,而是需要多次的巩固才可以完成,记忆可以被重新激活从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此过程中会对出现与原记忆不一致的信息时反应敏感。同时在此阶段里合成新的蛋白质,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干预蛋白质的合成,该记忆在随后的测试中则不能被提取,从而消退原有的恐惧记忆。[16]Schiller将这一原理应用于人类,在记忆的再巩固阶段呈现新的信息用于消退原有的恐惧记忆,结果显示成功消退原始恐惧而且没有出现复发,其效果持续一年以上。这一范式被称为提取-消退范式。[17]与传统的消退方式不同的是,在被试成功学习到恐惧记忆之后,先单独呈现CS将原始记忆激活,进入再巩固阶段,激活之后再进行消退,反复出现CS,并且不跟随US。大量的表明提取-消退范式可以成功消退恐惧记忆并且能够有效阻止复发,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18-19]。

(三)图示更新训练

记忆是人类后天不断学习的结果,学习是记忆的基础,大脑通过不同的感觉系统接受外界情景模式特征的刺激,将不同的客观事物以不同的生理结构保存于大脑中,形成新的知识和经验的行为过程。[20]大脑空间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分布,形成各种图式并保存。人类经历恐惧事件后,大脑形成对应的生理结构模式,从而形成恐惧记忆。当人体再次接受到相同的恐惧信息刺激时,原始建构的生理结构模式被激活,恐惧记忆被提取,并作出相应的行为。然而大脑的生理结构是相对稳定且又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建构,随着新的相似刺激不断输入,大脑对相似的同类别刺激进行统一处理,并根据新的信息修改原来的生理结构。[21]图式更新训练就是通过不断给人员呈现与恐惧信息相似的新信息刺激,大脑激活原来构建的生理结构,根据信息的不同来修改这一生理结构,从而形成新的记忆模式,扩充图式内容,更新对原始恐惧记忆的负性评价,从而达到消退恐惧记忆的目的。

五、消退训练在民警群体中的应用

(一)系统脱敏疗法的应用

系统脱敏法是由美国学者帕尔沃创立的,通过刺激或者诱导患者暴露出产生不良情绪的信息或者环境,反复暴露这些信息和环境,然后通过放松的心理状态来对抗产生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消退不良情绪的目的。[22]基本的步骤是:1.建立恐怖或焦虑情绪的层次等级;2.进行相应的放松训练;3.按照层次等级进行分别的脱敏训练。通过对强制戒毒人员进行系统脱敏训练,实验组人员先进行自然放松,其次根据等级逐步实施脱敏治疗,最后将这一过程迁移至现实生活中,将强制戒毒人员送回到真实的环境中,并且对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必要的治疗。[23]结果表明,系统脱敏疗法对于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渴求感的降低有较好的作用,入组前后对于毒品的渴望程度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上升,专注度与放松度也得到较大的改善。由此可见,系统脱敏治疗对于戒毒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很好的提升他们对毒品的耐受能力。

(二)针对民警提出脱敏练习的方法

1.首先要向民警介绍关于脱敏疗法的相关原理以及基本的步骤,让他们充分了解这项技术,从而能够配合主试人员的操作,熟练运用这种方法,从而能够让这项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2.针对民警的描述,找出使民警感到焦虑或者能够引起不良反应的应激事件,并且需要每一个被试民警对每一个事件作出主观评价,对其所感受到的不良情绪对应激事件进行打分,然后将所有的事件按照打分从小到大排列。

3.对民警进行放松训练的培训。放松训练是通过意识控制让自身放松,从而缓解人们的应激状态和紧张水平的心理训练。对民警的放松训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通过腹式呼吸放松,通过生物反馈仪辅助放松,最后通过认知性技术,训练大脑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通过冥想来达到真正放松的目的。

4.在充分掌握放松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刚开始划分的等级对应激事件逐级进行脱敏练习。脱敏练习一般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让民警想象相对应的应激事件并且回忆尽量生动真实,但是不允许出现逃避等行为,出现不良反应时引导他们放松,但是如果恐惧或焦虑难以承受时需要降低事件的等级。

5.介绍完脱敏练习的方法之后,需要利用仪器记录民警刚开始的生理数据,在脱敏练习完成之后需要再次记录数据,通过前测和后测的对比来说明脱敏练习是否有效。并且,需要民警再次对之前的事件进行主观评价,并进行打分。最后,还希望能够借助团体讨论来进一步让他们掌握这项技术。

图1 系统脱敏疗法步骤

(三)眼动脱敏和再加工的应用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hapiro创立并整合了多种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将主要精力放在创伤事件的暴露上,是暴露疗法的一部分;之后又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将患者往积极的方向引导。目前EMDR的疗效已经被认可,[24-25]但对这种心理疗法是如何生效的还不能作出肯定的解释。人自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当发生一些不幸或负性的事件时,我们能够充分应对并不断成长,但是应激事件打破了这种平衡,使人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过度兴奋导致信息传递受阻,使左右脑之间的信息传递不能正常进行,而EMDR中双眼有规律的移动可以加速大脑中神经系统的活动,让大脑进行相应的认知处理,恢复正常的信息传递,同时恢复人的适应性的学习过程,从而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价,消除不良的情绪和行为。[26-27]基本过程为:诊断、准备、评估、脱敏、植入、身体扫视、结束、再评估,这一过程需要专业的心理医师来进行。

(四)针对民警提出EMDR的步骤

1.治疗师应该充分向民警介绍EMDR的原理和基本的过程,使民警能够对这项技术建立信心,与治疗师之间建立信任。介绍完之后,利用放松技术让民警放松,准备好接下来的过程。完整了解当前民警的经历,包括应激事件、相关的症状、不良情绪以及受困扰的内容,建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根据第一步了解到的内容,协助民警选择最想要消退的记忆、图像以及消极的认知,使用认知效度量表(VOC)和主观困扰感量表(SUDs)分别评估对该记忆、图片和消极认知,建立参照标准。之后需要了解这些出现在身体的具体部位。

3.治疗师通过双侧眼动刺激帮助民警快速处理相关的信息,同时利用SUDs量表进行评估,直到民警的评分为0或1时结束这一过程,之后通过引导语植入正向的认知,来代替对之前内容的负性情绪和不良反应,通过VOC量表来测量,到分数达到6或7时停止。之后的加工阶段是身体扫描,让民警扫描全身,将之后的认知与身体连结的感觉描述出来,确保身体的躯体困扰感觉没有残留。

4.结束时,需要治疗师与民警再次进行交谈,讨论治疗效果。之后再评估阶段时需要治疗师利用以上两个量表对民警再次评估,确保效果的稳定性。

图2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训练步骤

六、消退训练在警务人员中的应用思考

(一)警务人员消退负性情绪存在的问题

1.负性情绪消退未能得到重视

在实践过程中,警务工作繁忙,警察的心理健康虽受到一定的重视,但是由于时间问题且消退训练的周期较长,警务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训练任务,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仅仅做了一些咨询工作。在咨询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警务人员怕一些问题的回答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往往不能够诚实回答,因此咨询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2.消退方法单一且没有针对性

没有根据警察群体的特殊性提出针对性的消退方法。警察群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接触的人和接触的事物较多较杂。因此,可能一般的消退方法对他们来说效果可能不太明显,起不到很好的消退作用。已有的文献对警察应激后的心理治疗提出更多的是系统脱敏疗法[28]相当于传统的恐惧记忆消退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只是形成了与原始恐惧记忆平行的新的记忆,当旧的记忆优先被激活时,会导致恐惧记忆的复发。并且,在刚开始让个体回忆恐惧记忆或重新给予恐惧刺激时,可能会对个体造成二次伤害,体验到比第一次更强烈的恐惧情绪。

(二)基于警务人员消退训练的展望

1.考虑民警的个体差异

由于个体因素的差异,不同的人采用消退训练所得到的效果也不同。岗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都会导致消退效果有差异。在认知层面上,工作记忆容量大的个体认知图式构建的效率更快,同时加工的内容越多,他的消退效果相对来说就会更好。在情绪层面上,如果个体感知情绪、调节情绪的能力更强,个体对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评价更为正向,能够影响恐惧记忆的调节。因此,在采取消退训练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警种、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提出针对性的干预训练方法。

2.系统脱敏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

虚拟现实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通过仿真系统建构虚拟世界,借助人机交互体验虚拟世界。现实中的很多强烈的应激创伤事件是难以模拟的,只能通过个体再次回忆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警察工作中的应激事件,如杀人、袭警、暴恐袭击等,都不可能让警察民警再次真实接触,而VR技术可以很好的构建所需要的场景,个体可以通过虚拟场景再次接触到原始的恐惧事件。通过虚拟技术让被试体验幽闭恐惧环境,这一场景引起了他们的恐惧,但重复呈现这一场景,被试心理恐惧的程度得到了一定的缓解,[29]说明虚拟现实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构建民警心理应激训练系统

警务人员作为国家公务员中的特殊群体,在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经常性的面对各种应激事件,这就需要民警能够具备一定的应激能力来处理各类事件。提高民警的抗应激能力,需要针对性的研发供民警使用的心理应激训练系统。飞行员心理应激训练系统包含基线采集与应激训练两大板块,管理端可以对搜集的数据统一管理,用户端可以查看本人的基线采集、训练报告等内容。应激训练包含系统脱敏技术以及生物反馈技术。[30]飞行员和警务人员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开发专门针对民警的心理应激训练系统。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脱敏负性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2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过敏体质与脱敏治疗
让青春脱敏
幸福(2017年18期)2018-01-03 06:34:42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人民周刊(2016年8期)2016-04-29 15:21:21
Nd:YAG激光作用下牙本质脱敏机制的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