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锋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
我国海上运输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而海港更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繁荣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水路运输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在运输方式方面,船舶运输无疑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具有较大的承重量,可极大的方便运输大宗货物。在海上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下,船舶安全问题已受到了社会的密切关注,加大船舶安全管理力度,可以有效确保船员和旅客的生命安全,以免污染海上环境,确保海域安全船舶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但这一运输方式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在开展具体管理工作时要与国际相关标准相结合,进而加大船舶安全管理力度。
船舶安全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其管理范围除了包括基本的船舶性能与技术安全外,还包括船舶货物的安全、船员以及旅客的生命安全,当然相关人员的财产安全也属于其中[1]。从广义的层面来说,船舶安全管理还包括对河流以及海洋的生态、环境保障。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以及航运安全中,船舶安全管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新形势下,应将船舶安全管理充分突显出来,高效的开展船舶安全管理,有效控制各类风险的发生。一方面需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之不再心存侥辛,杜绝麻痹大意;另一方面充分联系起其它各项任务,通过采取早干预、早预防的手段,避免发生船舶安全问题,保障其顺利运行。
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船舶设备的配备越来越完善,在自动化程度和人工智能上,均获得了显著发展,进而导致一些船员对船舶的先进设备依赖性很强,间接引发了船舶安全隐患。首先,船员外语能力较差。现阶段,我国船员素质亟待提升,尤其是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其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难以进行有效交流。因为高级船员和船长缺乏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被冤枉滞留的船十分常见;其次,我国大部分船员都具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即长时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惰性。现阶段,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通常都是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存在“铁饭碗”的优越感,安于现状;最后,难以充分了解SMS文件,不按规定操作。以相关规定为基础,航运企业必须就所属船员实施培训计划,以促进其业务能力增强,但在实际运作中大部分企业并未切实落实,敷衍了解,造成船员在工作中与文件精神相背离,经常出现不按规定操作的现象。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忽视船舶的安全管理,为控制人工成本,不是将负责船舶安全的相关人员大幅裁减,就是将其频繁更换,如此一来就让安全管理人员无法将安全管理业务熟练掌握,也很难把有关船舶安全管理的制度落到实处。责任主体的缺失,再加上经常变更船员,便难以有效确保船舶行驶的安全性,很难顺利开展船舶安全管理工作。
相较于其他方式的运输,海上或水上的船舶运输在运输环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船舶运输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存在诸多风险[2]。在运输过程中,船舶遭遇突发事件的几率较高,进而将会极大地威胁船舶自身与工作人员的安全。对此,所有船均应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参照SOLAS公约中的相关内容,制定除具体的应急部署方案,方案中除了要清楚告知每一位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该怎样做外,还需明确规定其应承担哪些职责。但当前,安全应急演习往往很少开展,一些船舶根本不知道何谓应急部署方案,进而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船员便手足无措,缺乏充足的处理经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
当前,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经常存在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3]。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节约开销,显著减少了船舶的配员、船员培训费用,也缩减了用于修理船舶设备的资金,导致船员无法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缺少充足的配员,也就不能很好的开展应急处理;设备出现故障后仍在继续运作,不能第一时间更新或修复,不能第一时间纠正各类事故隐患等。有时为了获得可观利润,允许船舶超抗风等级、超载以及超客航行,进而加大了船舶航行的安全隐患。
船舶安全管理涉及诸多内容,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船员的自我安全管理,所有员工均是落实和执行制度的重要力量,所以要加大船舶的安全管理力度,就必须对所有船员开展安全管理教育,促进所有船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增强。在日常工作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做到安全生产和规范操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第一时间上报或处理,有效消除隐患,使船舶和集体的安全得到保证。待每一位船员正式加入到工作岗位后,就需对其展开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并将机械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所有船员的安全和责任意识增强[4]。比如,船长不仅要确保每一位船员的安全,且还要保证船舶安全,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不得偏航,同时还要沉着冷静,能够对各种突发状况进行灵活应对;普通船员应牢记责任和安全,船舶的安全除了是领导的重要职责之外,同时还应确保自身的生命安全。在工作中,要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
第一,强化船员对船舶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确保船员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主营自有船员与社会招募船员比例适中,合理流动。第二,在培训船员方面做进一步加强,严格遵循SMS体系文件中的相关要求,针对船员展开的教育培训活动不得少于每年一次,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通过把应急演练工作有效落实来帮助船员获得更多的应急经验,确保其可以沉着冷静地应对突发事故,同时第一时间运用有效手段防止事故范围扩大,最大化降低生命财产损失。第三,促进船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结合各船员特长给于其合理安排。船长应将船员的优势最大化呈现出来;积极构建网络管理系统,针对船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实施动态化管理,着重运用优秀的船员,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确保搭配的合理性,促进船员队伍水平提升,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行。
船舶安全管理的具体开展应将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中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构建与完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确保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够可较好的胜任这一工作。设置兼职安全员的职位,要求船员一定要根据规定内容进行操作,及时发现隐藏于船舶作业环境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并将其消除,严格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工作,第一时间将不安全因素发现,并有效解决,确保船舶作业的安全性。企业应基于国际海事公约相关制度对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并在日常工作中有效执行,如此方可很好的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监督与指导船员工作。同时还需针对船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统一管理船员,第一时间加深对船员具体情况的掌握。此外,还应认真检查船员的疲劳程度,人们在工作岗位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产生疲劳之感,其很容易影响工作效率与质量,船员安全管理工作和船舶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5]。因此,要与船员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船舶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最佳化。
企业为了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目标,必须从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使船舶安全设施得到改善,且能够顺利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与其它安全生产[6]。企业安全投入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安全营运、船员安全培训、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更新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管理等。对此,就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安全情况,针对安全投入,合理制定短期和长远计划,设置专户用于安全投入。立足于相关调查可知,一个企业投入了数万元的资金用于培训船员,开展安全营运,其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同往年相比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五。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船舶安全管理情况还不容乐观,加大船舶安全管理工作力度,特别是船员管理工作,促进船员的安全素养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对此,社会、船员、航运企业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应一同努力,借助建立健全船舶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船员安全素养,积极运用有效措施,切实落实船舶安全管理工作,如此,才能促使安全隐患有效减少,防止发生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