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戏图艺术发展与创新之浅见

2021-11-19 15:01刘立邦
景德镇陶瓷 2021年1期
关键词:题材创作儿童

刘立邦

(贵州创投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一、婴戏图创作发展史

婴戏图,谓之婴戏纹。顾名思义,是描绘儿童游戏、玩耍的绘画。创作表现多借儿童天真烂漫以及节气的欢乐氛围,从中窥知当时社会的风俗面貌。在中国古代画史上,从魏晋时期开始,人物画家就将儿童形象纳入人物画中。到了隋唐,画家着力从独特的视角描绘儿童。隋唐时期经周哜、张萱等人物画家婴戏图基本定型,经五代周文矩、郭忠恕、赵岩等画家的创作得到发展,发展至宋代《婴戏图》达到了成熟时期。于是,专业画家和许多优秀《婴戏图》绘画作品就产生了。作为婴戏题材风俗画的代表,苏汉臣因画婴戏而名噪一时,他的《秋庭婴戏图》极具宫廷院画的风格,但又别于一般宫廷画或传统文人画。他将个人情感融入细致传神的描绘中。在表现审美情趣的同时,展示了一幅宋代生活的画卷。从此,《婴戏图》题材在专业画家的潜心创作中,最终成为了一门独立画科。

婴戏图运用写实的创作手法,将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定格在美术中,一直受到人们喜爱。明清时期,婴戏图是鼎盛期。雍正、乾隆两朝,婴戏图的画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此时的婴戏图的画工严谨、色泽艳丽,多见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以庭院、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衬托婴戏图,更是一时风靡。《婴戏图》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因人风格各异,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风俗的展现,特别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婴戏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包融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画面由一、二个婴孩演变为“百子迎福”“百子嬉春”,最为显著的表现出当时民间传宗接代和重男轻女的传统伦理思想作崇,反映了古代传统封建伦理观念根深蒂固。在这个背景之下,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婴戏图案,纷纷出现在瓷器、刺绣、银器、漆器等不同的工艺品装饰之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

古代《婴戏图》,还包含了佛教思想、民间巫术思维,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其中最经典的是宋代佚名的《冬日婴戏图》,以冬季孩童的活动为主要表现对象,将嬉笑玩闹、天真烂漫的意趣童真跃然于币上。画面精细绘制,造型姿态出神入画,其传神的技巧与意境一览无遗。1994年,我国发行的系列金银币就是选用了这一题材。

二、婴戏图瓷上艺术特征

笔者对婴戏图饰情有独钟,专攻釉下青花婴戏图创作,为创作婴戏图,对此图案的发展有所研究。据有关史料记载,婴戏图案在瓷绘装饰工艺上起源运用于唐代青瓷,宋代表现得淋漓尽致。北宋有影青瓷亦见有刻花婴戏大碗为佐证。在这个大碗上,宋代匠人仅用梳篦式工具随意在器皿上划几下,再用尖形工具在其上划几个随意的弧度,将影青工艺刻划海浪纹饰,其简练、明快的海浪纹构图,出现一幅汹涌澎湃的水波浪图画。娴熟的刀法,给人以雅致之感。画面中再添上几条小鱼,更富情趣。岸边几个孩童天真活泼、烂漫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其流畅有力的技艺,令人叫绝,充分彰显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当时在昌南,湖田窑影青釉婴戏娃娃碗,表现方法多种多样,有刻花、印花、剔花、针挑等工艺,影青与缠枝花卉融为一体,使之器形、釉色、纹饰各有千秋,可说是“一碗一世界”。湖田窑婴戏娃娃碗的纹饰画面有写实娃娃,有带有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的异形娃娃。婴戏都是大头圆脸胖娃娃为标准,形象都是肥胖娇憨。在婴戏画面中,根据树叶和藤蔓缠枝的区别,采取不同的嬉戏姿势,表现出生动可爱,造型多样的儿童游戏场面。影青釉刻花娃娃纹大碗,是北宋湖田窑的经典性作品,其文化艺术内涵和工艺技术水准,皆不同凡响。确切地说,明代宣德以后,瓷器上的“婴戏图”才开始真正活跃起来,特别是正德、嘉靖时期才开始风行,并一直盛行到清代。当时的官窑瓷器婴戏中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以婴戏题材风俗画的代表作诸多、风格各异。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

由此可见,《婴戏图》在瓷绘中的艺术特征,在官窑御瓷中,作为陶瓷装饰中常见的传统纹样,具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在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它的变化,有艺术发展的自身原因和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元、明、清时期,婴戏绘画开始出现吉祥的表现主题。祈福纳祥、祷告平安、升官发财等,儿童形象逐渐成为画面主体而背景渐弱,即使在描绘群童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也加入一些寓意吉祥的符号,代表着匠人内心追求美好的呐喊心声。

纵观现代婴戏图在瓷器载体上的艺术展现,我们不难看出,广大陶瓷艺术家们在材质运用、创作理念、创新思维中都有很大的突破。其间,涌现一大批婴戏图创作的陶瓷艺术大家,他们大胆创新理念,在传统的工艺上不断创新,拓展创作题材。女陶艺家杨李英在她的古彩婴戏图中,将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换上了现代时装,有的佩戴鲜艳的红领巾,有的佩戴着锃亮的手表。他们或玩耍、或嬉戏、或折花、弄木偶、骑竹马、放风筝……,千姿百态,憨掬可人。整幅画面妙趣横生,充满现代新生活的时代气息,诠释着新中国人民生活美满、国泰民安。画面之美,荡漾着宁静深远而恬淡温馨的诗情,流走着一种纯静和谐而逸趣横生的神韵。前些年,笔者在市瓷画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一次瓷画艺术展中,有幸欣赏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现陶瓷大学)教授郭文连创作的粉彩婴戏题材《放风筝》,让我大开眼界。在《放风筝》中,郭老师以独特的陶瓷粉彩,将画面中几个憨态可掬的孩童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整幅画面透视效果极强,衬景由远及近,空灵而唯美。画面中,他驾轻就熟的肌理技法得到了充分表达,画面虚实结合,清新自然唯美。作品色泽鲜明沉稳、柔和清雅。用笔洗练利落,娴熟深厚,勾勒自如地描绘了景致美丽,情趣盎然的江南风光,产生出了强烈的年画效果。这种以儿童活动场景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传统装饰题材,具有非常深厚的审美和文化内涵。开创了独特艺术风格。在当代,这类作品不胜枚举,许多陶瓷艺术家在婴戏题材创作中大胆表达出了浪漫唯美的意境,作品中题材与材质的创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儿童形象的塑造,寄托着美好向往,使其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喜爱的装饰题材,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迪。

笔者是青花工艺传承人,在先辈陶瓷艺术家的悉心教悔下,笔者在创作婴戏图中深有感触。本人在创作中,追求画面的意境,坚持以写生搜集生活中的点滴,以写生原稿为基础,使作品富有原创。在婴戏图的创作中,以青花绘制,手法多运用夸张,这种创作手法可说是较为少见。在《舞狮》中,笔者特别注重用笔,追求用笔如担夫争道,做到笔笔分明清晰,大胆地以点线相积、墨意淡然,使混沌之朦胧中喜庆。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寥寥几笔把一群天真可爱的孩童节日中喜悦之情烘托而出,在诉说着乡村美好的生活。这种写意,以线带面,墨分五彩,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的特点。这可说是本人创作中的一种尝试。

三、婴戏图创新之我见

首先,要在继承传统、直追古人中变中求新。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学习研究传统,掌握古人之法,才能打牢创新的起步基础。必须善于长期不懈地从古人作品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点点滴滴进行探索,寻求突破。求新不等于肤浅,求变不等于媚俗,在探索创作的过程中抽丝剥茧,蕴借着古人作品中最精微的智慧,才能创作出既富有新意新貌,又符合法度和审美标准的作品。

其次,必须坚持采风写生为创作积淀元素。现在,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在创作中仍仅满足于临摹,这种作品根本没有创作者自己的思想与风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泰斗王锡良老师就非常注重写生,他一直以大自然为师,踏遍祖国的大山釆风,为创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原创资本。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富有独特的自我个性,成为广大陶瓷艺术家的楷模。我们要向王锡良等一大批老师那样,勤于釆风写生,到大自然中、到生活里去扑捉创新的灵感,让自己的作品原于生活、高于生活。

再者,要坚持学会交流。婴戏图作为传统题材要创新,不是依靠某一个人朝思暮想能想得出来的。要克服过去“老死不相往来”的陋习,通过举办各种艺术沙龙、艺术交流研讨会,相互交流创作体会、分享创作经验。同时,要与各地文化艺术、流派碰撞,产生艺术火花。要借鉴油画、刺绣、漆画等各类画种技艺不断拓展婴戏图平台,让婴戏图这一古老的题材进一步展示新貌。

猜你喜欢
题材创作儿童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徐纯中红色题材绘画选(下)
《一墙之隔》创作谈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创作心得
“六·一”——我们过年啦!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