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桂川
《最后的勇士》是由俄罗斯黄黑白传媒公司出品,由德米特里.迪亚琴科执导的奇幻冒险喜剧电影。该片于2017年在俄罗斯上映,2019年在中国放映。虽然在中国没有掀起大的观看热潮,但该片在俄罗斯本国十分受欢迎,票房收入超过17亿卢布,成为当年度炙手可热的票房宠儿,在德国等国家也广受观众喜爱。
该片讲述假装自己会魔法的小伙子伊万,在一次意外中从现代社会来到童话世界白山国。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童话中的人物:长生不死的科谢伊、老巫婆雅加、青蛙公主瓦西丽萨等。伊万为了回到现代被迫与他们一起踏上了寻找魔剑的奇妙旅程。在寻找魔剑的过程中主角伊万得到了成长,找回了自己的初心,找到了自身的归宿。
影片《最后的勇士》中的人物原型大多来自俄罗斯古代的一种叙事歌曲—壮士歌和民间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叙事类民间作品一直是电影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为电影的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提供借鉴。改编自民间故事的现代动画电影也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式的影视呈现,而是电影创作者对原著作品的解读、传承和创新。近几年,童话故事改编为真人动画电影已经成为动画电影发展的大趋势,并且广受儿童观众甚至是成人观众的青睐。如2010年上映的迪士尼公司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票房突破超10亿,之后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等系列真人动画电影业也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
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忠于原著模式、局部忠于原著模式和取材改造模式。《最后的勇士》这部影片采取的就是第三种模式—取材改造模式,即仅采用俄罗斯壮士歌和民间童话故事为影片提供素材与灵感,电影创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俄罗斯人所熟知的故事只是作为改编电影的基础,或者说是外壳,影片的故事情节、主题等已经跳脱出原本的作品。尽管影片中的主要角色都来自俄罗斯民间故事,但这些人物角色只是“空有其表”,电影创作者在这些民间故事人物角色的基础上进行了故事重构。
叙事类作品一般是由若干个矛盾和冲突组成的,围绕着矛盾和冲突进行叙述。而改编自叙事类作品的电影通常会放大这些矛盾和冲突或者对其进行夸张处理,以增强戏剧效果,推进剧情发展。电影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来自三方面:正反派角色之间的矛盾、角色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角色自我矛盾。体现在影片《最后的勇士》中的矛盾主要是伊万及他的伙伴与多布雷尼亚夫妻之间的对抗和冲突、伊万与成长环境的矛盾以及伊万的自我矛盾等。如伊万等人一直处于被多布雷尼亚的妻子瓦拉瓦拉追杀的状态下,这是正反派角色之间的矛盾,是一直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矛盾。伊万小时候在孤儿院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矛盾的性格,不相信魔法的存在却一直假扮魔法师的行为矛盾;夺取魔剑后,伊万在面对帮助伙伴还是回到现代社会的选择时的心里矛盾等,这些是次要矛盾,但也正是在这些矛盾中主角伊万得到了成长。矛盾和冲突是剧情催化剂,也赋予了影片独特的精神内涵。
影片《最后的勇士》并非虚构的故事,而是在俄罗斯著名民间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次创作,因此在人物的背景、外貌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对民间故事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在某些细节方面还作了合理的补充。
不断更新的动画技术能够把童话故事中描写魔幻神奇场景的文字转变为生动逼真的可视影像,这为动画电影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近几年,动画电影也逐渐转向了真人动画电影模式,通过高超的动画技术将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连接起来并且能够进行流畅的交接,更加生动地描绘出奇幻的场景与情节,以此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这部影片是俄罗斯黄黑白传媒公司与迪士尼在俄罗斯的子公司合作拍摄的,里面许多地方使用了迪士尼先进的动画电影技术。如影片中水神绿色果冻般的脸庞和美人鱼同款的尾巴、被冰冻和分解的科谢伊、奔跑的鸡脚小屋等充满魔法的画面都要依靠后期动画技术的支持才得以呈现。
除了使用后期电脑技术之外,主要的角色外形塑造还是依靠电影化妆技术的支撑。科谢伊、巫婆雅加等角色的面部妆容每次都要花费好几个小时,他们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外貌与俄罗斯民间故事中所描写的高度相似。如童话中描写的地下王国的国王科谢伊是一个高瘦的老头,眼眶凹陷,长着鹰钩鼻,头戴皇冠,手持宝剑,这与电影中科谢伊的外形十分吻合。
电影除了对人物外貌和场景进行高度还原之外,在人物的内在形象塑造方面也体现出了对民间故事的还原和继承性。如电影中的男主人公伊万是个现代人,而事实上在俄罗斯童话中也有伊万这个人物存在,他和电影中的伊万一样从小没有父母,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而且被敌人追杀,是个帮助弱小、和恶势力做斗争的正面角色。电影中的伊万和俄罗斯童话中的伊万在人物形象设计上是类似的,并且根据影片的故事情节为伊万这个角色补充了小时候在孤儿院的经历、长大后的职业经历等现代背景,使这个角色得以更加丰满地呈现。
影片对另一些角色的人物背景和性格特征等方面也做了补充。为了增加戏剧的矛盾性以及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对某些角色甚至做了反转处理。例如在俄罗斯壮士歌中所描写的伊利亚·穆罗梅茨、多布雷尼亚·尼基季奇、阿廖沙·波波维奇是著名的勇士,他们热爱自己的故乡和祖国,在关键时刻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挺身而出。在许多反映爱国情怀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绘画及音乐作品当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而在这部电影中,阿廖沙·波波维奇在影片的开头就作为最后一名勇士被消灭了,多布雷尼亚·尼基季奇则完全成为了本片的大反派和幕后黑手,处于内心的嫉妒而把前统治者-他的好兄弟伊利亚·穆罗梅茨变成了石像。影片对多布雷尼亚的人物刻画更加的细致,他与伊利亚·穆罗梅反目的场景、与妻子瓦拉瓦拉相处的场景、与下属们把酒言欢的场景等使多布雷尼亚这个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和生活化。瓦拉瓦拉在童话故事中一直是善良美丽的女性角色,而在电影中也成了一直追杀伊万的反派角色。她还因为嫉妒而把瓦西丽萨全家变成了青蛙并且把整个村庄变成了沼泽,是造成瓦西丽萨痛苦的罪魁祸首。
长生不死的科谢伊、老巫婆雅加则是俄罗斯童话故事中出名的反派角色。科谢伊是地下王国的国王,有长生不死的能力,得罪他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要么变成石头,要么变成树。巫婆雅加是个活了几百年的脾气古怪的老太婆,带着鸡脚小屋和药缸,行事没有章法,有时候做好事,有时候做坏事。而在这部影片中除了真实地呈现出童话故事对他们的描述之外,为了体现人文关怀,迎合儿童观众的审美,对他们的反派身份进行了弱化,对人物背景做了补充,为他们的行为找出了原因。如巫婆雅加在小屋被伊万烧了之后的碎碎念,科谢伊的王者气势等都是对童话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还原。而影片中科谢伊和巫婆雅加等被瓦拉瓦拉追杀,踏上寻找魔剑之路是为形势所迫;科谢伊是为了拿回自己的不死水晶,改变自己不死的命运;瓦西丽萨则是为了不再做一只青蛙,恢复人身,拯救家人;老巫婆雅加是为了不再东躲西藏,并且她还有善良一面,帮助了瓦西丽萨。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对角色的生活背景进行了补充。如“白山国(БеΛогорье)”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与俄罗斯神话故事有关。在俄罗斯神话故事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隐世国度叫“白水国(БеΛоводье)”。据说这是位于东方的一个国家,那里住着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四处绵延着白色的山。那里的人们什么都不缺,没有贫富之分,也没有奴隶和罪犯,是类似于天堂的存在。电影以“白山国”为这个充满魔法的国家命名,与神话中的神秘国度“白水国”相呼应。
影片的主要观众人群是儿童,因此影片的故事情节设置趋于逻辑简单化,影片对童话故事中某些繁琐复杂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弱化或删减处理。如巫婆雅加的长着鸡脚的小屋和会飞的捣药缸在影片中并没有提及它们的由来,而是作为巫婆雅加的固有所属物出现。对巫婆为什么会被抓起来也没有多加解释,对瓦西丽萨的遭遇也是几句话带过。这种对某些细节的弱化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故事主线,使故事更清晰明了,适合儿童观看。而这些情节省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众所周知。这些都是俄罗斯人从小阅读的童话故事,对这些人物和背景不需要多做说明。
为了使这些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建立相互联系,使剧情完整,电影创作者对故事情节的某些细节做了填充。如科谢伊的不死之身的由来在民间童话故事中是没有具体提及的,而影片中将他的不死之身与魔剑联系在一起:当太阳和月亮重合的时候将水晶放在神剑上就能得到长生不死的力量。魔剑也成为影片中正反派人物争夺之物,是正反派角色之间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关键。
影片《最后的勇士》可以说是俄罗斯民间作品人物角色的大聚会。这些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原本存在于不同的故事中,互相之间没有交集。这部影片为他们创造了联系,电影创作者为他们谱写了新的故事。这部电影在俄罗斯的成功也可以说是改编创新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迎合儿童的观影需求,影片采用了单线叙事的方式,对剧本进行了简化处理,即突出主要人物,弱化或删减次要人物,降低故事的复杂性,适合儿童的简单逻辑思维特点。整部影片是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主人公伊万展开的,突出表现伊万和多布雷尼亚之间争夺魔剑的主要矛盾,和其他次要矛盾一起推进剧情发展。观众以伊万的视角代入剧情,感受虚拟世界。影片中也有其他视角的场景出现,但不影响主线的叙述,反而使剧情更加清晰。
对影视作品来说,巧设悬念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影片《最后的勇士》中就多次巧妙地进行悬念设置,如在开始部分就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夜里,伊万的车前出现了一个老太婆。她告诉伊万,她看到他去了另一个世界,还烧了一间会跑的小屋。在那里伊万注定难逃死劫。这个场景的设置引发观众的无限遐想,为后面伊万进入童话世界埋下了伏笔。
影片中的主人公来自不同的童话故事和壮士歌故事,每个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是不同的。而在这些故事和人物的基础上所创作的影片表达出新的主题:废材英雄逆袭。当然其中也夹杂着爱情、友情等元素,但主要表达的还是英雄主题。
虽然也是英雄主题类作品,但其与俄罗斯壮士歌里所表达的热爱祖国、为国家统一而战的英雄主题已经有所不同。影片中的英雄伊万是现代的21世纪的“废柴”英雄:投机取巧、嘴欠屌丝、缺乏行动力还有点自私懦弱。这些废柴特征更加贴近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这样的人设更容易拉近了童话与现实、英雄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更容易引发现代观众的共鸣,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成年观众,将他们带入到动画电影世界中,释放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压力。
一部影视作品是否成功,是否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的关键在于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而这种共鸣主要是指作品所表达出的观念是否符合当下的文化价值观。电影创作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原著中所传达的本质精神和价值观,更要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使其符合时下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
影片《最后的勇士》中的人物来源于许多部作品,这些作品分别表达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如壮士歌中所表达的是热爱祖国,为祖国统一而战的精神;童话故事中表现出的老巫婆雅加是一个长相丑陋的会吃人的老太婆,科谢伊是一个经常掳走少女的地下王国的统治者,他们通常是善良战胜邪恶的精神中的邪恶的化身……这些故事纷繁复杂,并且表达的是作品创作年代的价值观。虽然这部影片也表达出善良战胜邪恶的思想,但对于“善”和“恶”的理解早已与民间童话故事或壮士歌故事中的善恶意义不同,善良可能只是表象,如多布雷尼亚,邪恶也可能是有原因的,如科谢伊。现代英雄也早已不是以前的英勇无畏的形象,他可能懦弱胆小,自私胆怯,但最终能战胜内心恐惧的就是英雄,如伊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电影只有把握好当下主流文化价值观,引起观众的共鸣才会取得成功。
童话故事改编为电影是当今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潮流。毫无疑问,《最后的勇士》这部影片是成功的,它成功地运用了改编技巧,采用了先进的影视化妆技术和电脑动画技术,为观众呈现出生动逼真的、能引起共鸣的现代俄罗斯童话,塑造出了贴近我们生活的当代英雄形象。
人们的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每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不同,对善与恶,英雄与普通人的定义也会不同。如今人们不再崇拜虚幻的完美无瑕的英雄人物,而更倾向于从普通人,或者说从自己的身上找闪光点,更加看重普通人对社会乃至人类的意义。当今社会对英雄的解读也呈现“平民化”的趋势,勇于挑战自我和坚守底线的我们都是当今时代的英雄。
但《最后的勇士》这部影片却没能在其他国家获得收视好评,比如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是对外宣传不到位。这部影片的主要受众是儿童,但却没有中文配音,自然无法引起中国儿童观众的关注。其次是没有考虑到跨文化传播和普适性的问题。俄罗斯民间童话不像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一样在全世界儿童读者中认知度高。大部分中国儿童并不了解俄罗斯民间童话,这就导致中国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无法像俄罗斯观众一样产生文化共鸣,这也是其无法在其他国家获得更多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