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8-359
在小学阶段,说明文大多数以科普小品文的形式出现,与生活、发展关系密切,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对这一类文体如何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呢?下面就以《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为例谈点自己的浅见。《海底世界》是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第23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通俗形象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一、说明文(科普小品文)怎么读
(一)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贯穿新教材的主线、明线。用好“语文要素”这把钥匙,就能精准打开部编语文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真正让“好教利学”在课堂中落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呢你训练的梯度发展。“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在学习《海底世界》课文中第四自然段“海里动物的活动方式”时,紧紧扣住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让学生先读课文,读后将海里动物的活动方法提炼出来,了解它们显著的活动特点。
(二)关注表达方式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学生学习了“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时,抓住“四米”“几十千米”“比普通火车还快”“免费的长途旅行”等关键词渗透文章表达方式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接着蒋老师通过回顾第四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第四自然段在构段方式的特点:总——分的结构特点,为后面落实写奠定了基础。
二、 说明文(科普小品文)怎么写
要写好说明文,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注意两点,
(一)要注意写出事物的特点。
(二)要按一定的顺序,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写说明文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让学生注意观察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所要说明的事物一定熟悉。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广度调查的习惯。
三、读与写如何联结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取义而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一直提醒着我们语文教学中举一反三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例子,掌握方法,进行模仿,熟能生巧。逐渐形成技能的,因此读一写的关系密不可分。
说明文的读写怎么联接,在什么地方可以连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学习说明方法时读写联接,小学阶段的说明文比较浅白,课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掌握以上两点后再进行模仿创作。
比如在执教《海底世界》时,老师把“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换成“移动”,让学生充分感悟使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和不使用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让他们明白写作中应该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事物的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仅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且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養学生的协作能力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充分阅读后可运用说明方法练笔,提高说明文字的表达能力。
四、读写结合策略
朱作人先生说过,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儿童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创新也要先从模仿开始,学生学习语言的运用也一样,离不开模仿迁移。学生习作的模仿迁移可分为三个阶段,仿句,仿段,仿篇。
(一)行文结构的模仿迁移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这一段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接下来第二至五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有的像前进,有的向后退,有了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极快,有的极慢。蒋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时,让学生模仿总分的行文结构进行创作。这种学习和模仿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令学生感到轻松,而且有助于学生习得作文的技巧,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二)对典型句式的仿写
教材中不乏表达准确,描述生动形象的典型句式,我们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有意引导,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如《海底世界》中描写海底声音的这一个段落:“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这样特别优美的语句,学生品读背诵后,就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来练写。
(三)摘录语言、丰富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积累语言,为学生提供内化语言机会,使写作有可炊之米,积累语言,把语言范式记录下来,刻在心里,成为随时可调用的资源。如《海底世界》一文中的“窃窃私语”“嗡嗡”“啾啾”等好词或是“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等佳句。可让学生摘抄下来,积累在笔记本上,让学生在摘录内容后面,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写话练习,写话的内容很广泛,可以点评,可以谈理解,感悟,也可以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的摘录笔记,既是读的记录,也是写的成果。同时也达到了读写有机结合的目的。
清代诗人袁枚说:“但肯寻诗便有诗”。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心存读写结合的意识和策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经常进行有序的读写训练,那么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