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兵兵 罗丹
【摘要】十九大报告之中有明确指出,要建设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劳动大军,同时弘扬劳模精神以及工匠精神,营造出劳动广饶的社会风气。我国现如今本就处在制造大国逐渐转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对于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诉求量较高,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成教学的融合则能促进这一目的得以实现,所以本文也就此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思政课程;融合
引言
工匠精神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就已经成为社会讨论热词汇,更成为高校教育事业改革与推进的重要方向。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工匠精神可谓是其就业及成长必不可少的素养,如何加强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现如今教育重要内容。思政课程教学是高职教育重要构成,对于学生思想认知、正确价值观及就业观形成而言意义非常,所以也可以说是工匠精神培养重要渠道,所以本文也就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如何有效融合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可行性
(一)爱岗敬业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学生工作的选择从某些方面而言代表其梦想,做一行、爱一行就是这道理。高职学生对于工作岗位的热爱可以说是其今后取得成就的前提,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即可发现,很多单位对于学生职业冲程度、敬业程度十分关注,可是因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促使学生爱岗敬业意识不足,不利于其今后就业与发展。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本就包含了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需要思政教育人员引导高职学生树立起爱岗敬业的正确认知,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二)精益求精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精益求精一直都是我国工匠精神核心内容,现如今我国刚好处在经济转型重要阶段,需要众多企业在繁杂的国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位置,企业在面对越发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自然需要强化自身产品的管控,真正在生产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占据一定的市场。有效可见,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促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端正自身的态度,从而有效促进我国企业与经济发展。
(三)专注执着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专注力可谓是现如今学生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传统纸质阅读习惯,微博、社交网络、公众号成为群众学习与获得信息的渠道。可是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引发学生半桶水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及发展。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则能改善这一现象,毕竟专注执着本就是工匠精神重要内涵,将其融入思政教育活动中,有助于学生专注力得以提升。
(四)勇于创新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创新可谓是一个企业,认知与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人得以成才和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现如今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奋勇前进、创新发展的人才,而工匠精神中的勇于创新素养就十分契合这一点,所以将其融入到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中,则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同时也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关键。
二、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路径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要想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创新思政教学方式,以生为本来开展思政教育。
1、专题报告讲授法
思政课程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想挖掘出与工匠精神先关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辟小专题,如创新中国、中国智造等,借由这些专题课程来为学生渗透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最新时政新闻,同时还需要回应现如今大学生对于这些专题的看法以及自身今后职业发展的规划,这样才能真正创新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有效促进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
2、邀请工匠专家教学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教学要想有效融合,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工匠专家来进行思政教学,如可以邀请一些工匠大家亦或者是学校的优秀校友,让其在校园内开讲,讲解内容可以是他们人生的经历、职业的选择,也可以是他们工艺技艺、奋斗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在全新的讲解方式下真正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真正强化学生精神品格,有效实现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
3、实践教学法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要想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结合学生校内实训亦或者是校外实习等方式来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的机会,若能够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真正感知工匠精神,之后再让学生以分享、交流的方式来进行相互交流,这样就能进一步内化学生工匠精神,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程实施效果。
(二)重组教学内容,强化工匠精神资源库建设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要想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组教学内容,注重工匠精神资源库建设。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出视频资源库。现如今是一个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处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视频教学因其自身声像并茂的特征而广受学生喜爱,思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由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为学生搜集“大国工匠”先关视频,然后精心挑选并且剪辑,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直观视频刺激下真正接受工匠精神教育,同时丰富思政课程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构建案例资源库。具体而言就是整理、搜集学校优秀毕业生案例,然后将其制作成校本资源,以此来便于思政课程教学。
(三)协同开展活动,促进工匠精神融入
工匠精神培养从某些方面而言就是精神文化育人,其本质上而言就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期间,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自然需要将两者协同推进,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工匠精神”培育的良好教学氛围,相关部门同时要做好配合,以此来建设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真正以培养工匠精神作为切入点来深化开拓第二课堂,然后利用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来对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起正确的工匠谨慎以及职业认知,这样才能真正让那个工匠精神内化成为学生的精神品格,成为学生今后工作及就业的职业操守,从而有效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效果,促进工匠精神在其中的有效融合。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创新,在评价期间关注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勇于创新等工匠精神,这也能促进两者的协同共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培养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融合具有较为显著的时代意义,是有效促进立德树人任务得以落实的关键,也是先进高职思政课教学重要职责,对于学生今后就业与发展而言意义非常。为此,高职思政课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融合的必要性,基于两者目标任务、内容方法、价值导向等多方面来强化相互之间的融合,从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效果,而学生也能得以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邓向荣.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融合[J]. 时代报告:学术版(10):2.
[2] 刘立红. 论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的意义[J]. 科教文汇,2018,000(021):34-35,69.
[3] 王杨.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J]. 公关世界(13):2.
[4] 朱理鴻.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调查与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25):152-154.
[5] 朱理鸿.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19(3):144-145.
作者简介
蒋兵兵(1986.04-),男,汉族,湖南新宁,实验师,本科,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