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波
摘要:目前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是一个由许多教学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矛盾综合体。质量较高、形式完美的地理课,除了教师人格力量和广博知识外,还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表现手法,独创一套教学特色,以其动态,不断挖掘和积累新课程背景地理情感实践因素,激发全体班级同学的地理共识和共同实践体验,带来高中地理教学的良性循环。
新课程教学的新学期通过细读系列新课程教学理论书刊,在欣赏堂堂精彩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及评析之余,结合自己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有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因为目前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是一个由许多教学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矛盾综合体。欲授成一堂质量较高、形式完美的课,除了教师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和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表现手法,独创一套教学特色,以其动态,以其趣味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学得乐,乐于学。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手法;地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1-274
那么,在地理现场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层次与效果,并突出本学科的特点,进而形成自己一套的教学特色呢?下面,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理论和自己平时教学实践,谈一些感受和反思:
一、以真挚的情感,赤诚的爱心来交流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的情感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觉得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有趣,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喜爱地理的情感转化为内在持久的学习要求。这要求教师用对自然满腔热爱,对科学真理无限崇敬,并借助于练达生动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感染学生,以情言情,以情感人,用真挚的情感,赤诚的爱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现场,应特别注重学生的感情需求,创设同学间互学互助气氛,促进探究与轻松愉快学习。如讲到“粮食日”、各种资源现状时,谈到滥砍滥伐、破坏草场已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师生同痛惜共担忧,这样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重视地理环境生态平衡的迫切性思考和珍惜资源现状与保护环境的共识。
只有不断挖掘和积累新课程背景地理情感实践因素,激发全体班级同学的地理共识和共同实践体验,带来高中地理教学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以生动的教学语言活跃地理思维
巧妙而有诗意的教学艺术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强化兴趣,活跃思维,陶冶高尚的情操。在讲到沿海发达工业国的一般共性时可以归纳为“海运发达,资源缺少,原料进口,产品外销”。讲可再生能源中南方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对比煤矿消耗和人均资源量来形容,使学生听得顺意,易于记忆。课堂语言技巧能调节教师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授受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精彩的教学现场一定不缺乏教师的幽默与诙谐,因为这同样是一种教学语言艺术。例如:在讲授较难理解的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相关知识时,可用类似寒潮南下气象片段及统计数据结合,也可同学角色互换扮演气象播报员,使课堂饶有兴味,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各种天气状况及发展趋势。课堂上的幽默凝聚着教师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教学艺术,使学生如乘春风在愉悦宽松的教学气氛中接受着营养丰富的知识信息。当然,课堂上的幽默要做到适合、适量既“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忆、想象、思维,使学生多方面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多媒体、多领域升华拓宽
音乐是声音艺术,最容易营造氛围。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展开丰富的想象。针对当前许多师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的情况下,运用音乐激励感染效应,为师生情感交流架起了桥梁。在讲述国土整治南方地理特征介绍时,我充分利用杭州地域特色——西湖甜美的山水,多层次丰富的亚热带植被,丰盛的南方特色小吃及工艺品,间接描绘了一幅杭州地域图画,使学生在欣赏之余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的画面及声画渲染,使教与学情感交融,知识在情感中传递、升华,学生情绪盎然,突出了教学主题。将基础地理识记新方式不断拓宽。并正确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又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識深刻印象及强化。
四、讨论学习——思辩活跃、扎根知识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重视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课堂“动”起来。在讲钱塘江水文水系特点及流域综合治理所取得成就时,通过安排学生讨论,对浙江省河流水文的一般特点及水利设施的综合效益等有了较清晰认识,使学生对流域开发一节的知识学得透、记得牢,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气氛,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能力,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通过不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进行教学。如:实物模型、矿物标本等,结合课堂上演示的幻灯、三维动画组织学生观看。在讲到地球的构造,火山爆发、地震及某个自然区域的自然地貌、民俗风情、大型工程建设、产业发展转移等,演示结合师生讨论,使学生思辩活跃、扎根知识,感受深刻。这样的准备虽累,但结果喜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进一步落实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应该立足于形式多样、组织出彩来进行地理情景和实践活动演绎。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的生活化优势及青年学生的活跃思辩互动平台,改变传统的、单一较封闭模式,巧用激趣手段,充分调动并巧妙展示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形成喜学乐辩,改变过去的识记误区。这样才能取得最优教学现场和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能力与知识齐发展,可持续的自我学习和研讨能力也不断得到培育。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全书》 舒达 蒋长好 经济日报出版社
2、《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 陈尔寿 江苏教育出版社
3、《新世纪3+X 中学地理学习宝典》 孙景沂 九洲图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