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书中自有颜如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来促成装饰画的创作。把装饰艺术的美源源不断的分享给学生,在这过程中,让学生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看世界,通过装饰画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构图多样;色彩感知;空间距离;感官体验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1-274
现在,在追求核心素养的的美术教育课堂下,装饰画的创作教学怎么让其从课堂上拓展到生活中去,有效的帮助学生把画“装进”生活中去,值得我们思考探索,在课堂的装饰画创作中,笔者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无材可用——题材范围窄。学校在调查发现,近68%的学生在生活中没有主动积累绘画素材的习惯,在需要创作的时候导致了无材可用。
(二)无笔可画——绘画技能少。学生的绘画水平还局限于线条和颜色,不会完整的构图,配色方面也只知道颜色鲜艳丰富,并没有什么绘画技巧性。
(三)无画可创——学生对于画画的自我创新意识不强,只会单纯的临摹,对画面的创作力度缺乏。
在小学美术装饰画的教学中,有着这三座大山,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也会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笔者分析造成其原因的有:
(一)轻视培养记录生活素材习惯的作用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压力大,假期能走出去的时间不多,虽然新媒体可以传播很多生活中的美,但是都不如自己用眼睛去发现,用感官去感受生活来的真实。
(二)轻视引导学生尝试各种绘画技法的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运用单一的绘画方法和材料,不尊重艺术的多样性表达方式,不利于学生绘画方式的拓展。
(三)轻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绘画中的优势
教师为了课堂教学效果完整,对课堂的把控力度太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受到局限,无法自由发挥。
由于以上“三座大山”的问题,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让学生养成记录生活中美的习惯,引导学生思维拓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其个性,放大其优点,扬长避短。
(一)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校内外、传统文化、跨学科合作等,促进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方面,帮助学生积累绘画的题材。
(1)现实与传统的结合,寻找校园文化的美
笔者引导学生走出教室,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校园里美的一角。如“校园一角”一课中,让学生直接坐在观察对象面前,边观察边画。
学校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庆祝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童心,贴近生活。
(2)馆校结合的课外美术资源,寻找课堂外的美
课外活动作为一种开发式的学习,是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每一次的校外研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绘制装饰画提供了便利。美术馆和博物馆拥有课堂内无法复制、原作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近大师,感受大师的艺术造诣,把眼界提升上去。
(二)书中自有颜如玉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的艺术性与趣味性,学生通过这些文字提升对美的感知表达能力,这是学生在欣赏作品,品评作品时所需要的文字语言。
(1)把文字装进画里
图片是具有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引导学生根据文学内容来绘制装饰画,主题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把情感装进画里
每一段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包含作者的及其丰富的感情,它可以是热烈的,也会是平淡的,学生把文学中悟出来的情感作为装饰画的题材,可以很好的增加画面的情感效果。
比如《节日的徽标》学生把的一些诗句融入进画面里,给装饰画增加了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会使学生会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了解。
(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设计不应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 [1]
(1)跨学科合作
根據装饰画的多样性,开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装饰画创作”。
比如《夜色》一课,除了美术颜料的运用,还把科学里的水油分离带进课堂里,让画面展现不一样的绘画效果。
(2)跨地域合作
在互联网+的新媒体时代,国内外的知名装饰画可以足不出户的欣赏到,不受地域的限制。
(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让学生在构图、色彩、空间、感官上建立联系,互相渗透产生共鸣。
(1)构图多样化
对于物体之间的主次关系,有些学生还是比较模糊,为了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构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把需要的主体物画的比手掌还要大,这样学生就能有所感悟,体现主体物的方法一就是要画得大一点,让画面饱满一点。
(2)色彩感知化
装饰画中的色彩是最能渲染气氛,推动情绪,学生在温馨环境时可以多使用柔和一点的颜色,在热闹环境里可以多使用鲜艳一点的暖色,在悲伤环境里以冷色调为主的……
(3)空间距离化
在《弯弯的小路》一课,运用近大远小的蜿蜒小路,把画面里物体的距离拉大,让学生体会到远近、大小的空间概念。
(四)分享成果的果实
(1)互联网+的分享
以现场投屏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展现到平台上,倾听学生对于作品的解析,了解其创作过程与意图,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足点及时指出,让其加以调整。
(2)“艺”想天开的分享
学生在完成装饰画的创作之后,可以把教师当做一个小型会展厅,把学生的画布置起来,让学生一个鉴赏家一样来欣赏这些画作,让学生有画可说,有画可评,在无压力轻松的环境下拓展思维。
(3)走出校门的分享
学生的一些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把它放进画框里,变成一副真正的装饰画,作为一件美术作品,利用一年一度的义卖活动把画义卖出去,实现走出校门,走进生活里,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们的优秀作品,是对他们装饰画成果的一种肯定。
综上所述,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绘画特点,把画装进我们的生活,体验装饰画的艺术之美。采用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书中自有颜如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来促成装饰画的创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顾怡(1992.10.18),女,汉族,浙江嘉兴,学士,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