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改革下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2021-11-18 14:58唐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

唐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不断更新改革,比如政府会计具体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等,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也会发生较大革新,尤其是财务会计要素、财务报告等。在该背景下,对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创新、研究十分必要。因此,本文首先对政府会计改革为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创新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策略,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引言

2019年以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会计制度编制基础单一,不利于准确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不能准确核算成本,不利于绩效考核;涉及的行业和制度繁多,会计信息口径不一,缺乏可比性;原有的决算报告难以满足政府和社会对政府综合财务信息的需求。在此形势下,财政部制定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并于2019年开始全面在行政事业单位执行。

1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现状

1.1财务管理观念传统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部分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普遍比较重视资金配置中支出环节,也就是对事后的管理监督工作过于注重,同时交由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审查,但是对事前监督、事中控制的管理十分薄弱。这种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即重财务核算结果,轻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对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不利影响。在新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下,传统财务管理观念早已无法满足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应当积极转变传统观念,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3+5要素、平行记賬、双功能、双基础和双报告”等新理念。

1.2投资面临的损失问题

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会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加大对设备、师资、教学方面的投资。这一部分投资回收期较长,收益具有不稳定性。同时,中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对外投资联合办学的方式,但是由于对经济形势缺乏有效地判断,缺乏内控机制建设,导致资金损失问题,引发财务风险,给中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及进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完善中职学校会计核算的对策措施

2.1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首先需要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和变化,熟悉新的会计核算思维,进一步熟练掌握新的会计核算模式,正确地运用平行记账法处理各项会计业务。关注业务中的重点、难点,可以结合案例仔细分析其核算特点和流程,理清其内在联系和处理原则。在此基础上,更应该结合中职学校自身特色和需求,加强内部核算,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以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管理要求。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下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体系,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并对两个体系的会计要素、科目及其核算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因此,财务人员必须首先理解掌握新模式下的“双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各有所长,一个计量重点在经济资源(过去、现在、未来),一个计量重点在收支结余(现在)。这形成了收入和预算收入、费用和预算支出在范围和确认时点上的不同。我们在进行平行记账时,首先应判断此项经济业务是否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是则需要平行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其次要判断业务的费用和预算支出形成的时点,决定费用和预算支出的记账核算期间。对权责发生制的理解也将影响到财务会计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的核算,特别是费用化的确认时点和范围。另外,一些特殊业务也需要多加关注理解,比如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对外借款、预算资金内部调整调剂、资产的折旧摊销和处置等。

2.2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划分了财务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和预算会计(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两大类会计要素和分类科目。通过财务会计要素核算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通过预算会计要素核算预算执行情况。其会计科目的结构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也更加科学合理。中职学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首先应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名称和编码保持一致。其次,费用和预算支出下的明细科目最好与财政的部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实际需求在上述会计科目体系末级增加下级科目。这种设置方式从“预算与核算与决算”“账务与报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等多方面保证了会计要素的关联统一,利于财务数据的快速传递和分析比较,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新制度下的会计科目较为全面科学,具有普适性。但各行业的经济业务核算又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比如中职学校的教材、耗材等资产的核算,学生的代收代支等往来的核算,预算收支的资金性质、基本支出、专项支出的核算,教学教研、实训就业、学生资助、示范建设等主要业务活动的核算。对这些核算需求,建议设置核算项目,独立平行于会计科目。相较于将核算项目设置成会计明细科目的传统方式,不仅避免了会计科目的复杂臃肿,更利于准确清晰地反映业务项目的经济内容。中职学校在项目设置上应注意规范性、统一性、灵活性、相关性,以满足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

2.3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核算,促进学校的成本控制和预算控制管理

新的财务会计核算中,以权利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费用的归属期间,原“支出”要素改为了“费用”要素,下设“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业务活动费用”用于核算单位为实现其职能目标,依法履职或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而“单位管理费用”则核算事业单位本级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开展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中职学校需正确划分本单位的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以正确核算学校的教育成本和管理成本。

2.4加强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加强管理控制,并极大地减轻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首先是会计核算软件的选择,既要能无缝连接新政府会计制度,也要满足学校自身核算管理的要求;既要在功能上强大适用,也要在操作上智能快捷。其次,还应拓展会计核算系统,与学校的预算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和办公系统等加强衔接,更有效地利用会计核算信息,实现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智能化、集成化,提高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另外,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也可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统一开发,统一布局,依托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与财政的预算、支付和资产管理系统集成或衔接。通过系统的集成或有效衔接,确保财务数据的统一、规范、及时和准确。数据的互通利用,也可以进一步开发强化财务核算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功能,极大地减轻基层会计工作人员重复性的基础工作,比如凭证的制作、数据的比对、账表的生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推动基层单位财务的规范、专业和科学管理。同时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在保障学校会计核算自主性不变的前提下亦能实施直接或间接的监管。

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中职学校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中职学校必须提高自身认识,重视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新制度规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之间共享,进而达到顺利推进新制度稳定落实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进鑫.政府财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财讯,2019(2):36.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改革
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研究
政府会计改革权责发生制引入问题研究
政府会计改革与内控建设
关于如何完善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问题
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政府会计改革的制度驱动现象与机制探讨
浅析政府会计基本准则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动因及英国实践的启示
德法政府会计改革的模式比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