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涛 王凌谨 詹琳 张华
摘 要:古镇旅游是一种时尚的返璞归真式怀旧旅游体验。安仁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保持着较好的悠远古韵和地方特色,具有历史文化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景象组合良好等特点,但在开发保护中存在资源开发缺乏深度、古镇原貌维护不力、民俗文化传承不多等问题,弱化了古镇的比较优势,影响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设计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加大古镇资源的保护力度、深度挖掘资源的文化底蕴,合理保护利用古镇资源,促进古镇旅游良性发展。
关键词:安仁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引言
安仁古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位于成都市大邑县,有中国唯一博物馆小镇的之称,是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为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安仁古镇始于秦,兴于唐,盛于民国,历史底蕴丰厚,文化资源丰富,邻近特大客源市场成都市,古镇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和区位条件良好[1]。但是安仁古镇旅游在开发保护过程中仍然存在古建筑物维护不善、民俗文化传承乏力、历史资源挖掘不深、旅游特色打造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安仁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挖掘利用历史文化,更好修缮保护古建筑,是安仁古镇旅游开发保护中需要正确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安仁古镇旅游资源评价
(一)历史文化悠久
安仁古镇历史底蕴丰厚,始建于秦朝,至今已有逾千年历史;兴盛于唐朝,在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设立安仁县,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改名于元朝,在公元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撤消建置,划归大邑县;繁盛于民国,修建的公馆、楼房、戏院、食馆和街道众多[2],其中现存老街有树人街、裕民街、红星街等,公馆建筑群有20多座,是当时安仁镇的核心区域和商业中心。文化资源灿烂多元,文化气息浓郁,素有民间盛传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在安仁遍尝百草的传说,也蕴养了许多名人,从唐至清共有进士、举人、贡生500余人,有北宋诗人计有功、南宋岳飞部将韩京,清代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民国年间的刘湘、刘文辉和刘文彩,也有当代雕塑家周轻鼎、国画家东方人、陶瓷艺术家周国桢、体操名将李小鹏等。安仁古镇保留有大量历史文化遗迹,主要有戏院文化、茶馆文化、公馆文化、博物馆文化、美食文化等,吸引游客探究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安仁古镇赋予了旅游灵魂,为古镇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建筑风格独特
安仁古镇清末民初建筑群庞多,至今保留有较多的川西民居风格与中西式样结合的旧式建筑。古镇保存有比较完好的树人街、裕民街、维新街、窄巷子等老街、道、巷、楼和塔,为民清建筑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川西民居风格与欧式建筑风格的融合体;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同庆茶楼、星廷戏院等,是安仁镇饮茶听戏之风盛行的见证物,也是皮影戏、川剧和交际娱乐的高档场所;有刘文彩庄园馆、刘文辉公馆及刘湘公馆等27座私家宅邸建筑群落,是我国封建地主庄园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民国特色和风格突出;还有以近现代文化为主题的建川博物馆聚落10余座,拥有藏品800万多件,是国内最大的民间博物馆聚落之一。古镇建筑风貌庄重、典雅、大方,有“川西建筑文化精品”之称,吸引游客参观的艺术观赏价值较高。
(三)景象组合良好
安仁古镇集文化体验、历史回顾、艺术观賞、风情领略、休闲娱乐等于一体,旅游景象的地域组合状况比较优越。从空间分布看,有以建川博物馆和树人街地主庄园为主体的博物馆与公馆建筑聚落,主要展示博物馆文化、公馆文化和民国风情;有裕民街、红星街及周边巷道商铺为主体的古镇商业区,主要展现独特的川西民居风格和休闲文化;还有核心区域外围的斜江河林盘和田园风光区,主要呈现川西农耕方式与文化。从功能分区看,古镇以建川博物馆聚落和刘氏庄园为功能核心和形象标志,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出典藏展览、教育研究、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和文创交易五个功能单元,以及斜江河、滨河观光休闲带和桤木河乡村商务酒店带,能很好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群体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区域间通过有轨电车、观光车、黄包车等串连形成多条古镇精品游览线路,产业发展基础价值较高,可融合延伸拓展出多种特色业态。
二、安仁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缺乏深度
资源开发层次直接影响古镇旅游的体验度和吸引力,内在的、动态的、深层次的古镇旅游产品能让人们产生更大游玩兴趣。安仁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深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以观光、购物和餐饮为主,但缺少多元化、体验型、娱乐性的休闲旅游产品;二是产品开发种类较少,以博物馆展览、旧式建筑观光、民俗风情展示和美食品尝等资源驱动型产品为主,缺少文化性、体验式、深层次的特色旅游产品;三是旅游活动参与性不够,虽有一些观演性、娱乐性、互动性或体验性环节,但未能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原生态文化遗产元素深度融入到旅游活动中,不能让游客体验到安仁古镇旅游的独特魅力。这不利于吸引不同偏好、兴趣和需求的游客,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安仁古镇的比较优势。
(二)古镇原貌维护不力
老旧建筑、遗址和遗迹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古镇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依托。安仁古镇的历史建筑和文物遗迹原貌维护力度不够大,存在一些自然破损和人为破坏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街道两旁部分老旧建筑物有破损,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破坏了历史遗产的完整性和美观性;二是老旧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存在超负荷使用和常年失修现象,部分古建筑有老化、破旧或倒塌危险,安全隐患较大;三是老旧房屋建筑修缮改造存在未批先修、拆除真文物、建起假古董、修建现代楼宇等情况,失去了其原貌、底色、传统和灵魂[3];四是一些街区的市政设施欠完善,周边环境差,个别地方垃圾遍布,污水横流,卫生条件较差,很难满足生活和旅游的需要,对旅游发展有较多负面影响。这既不利于历史文化传承,也不利于安仁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民俗文化传承不多
民俗文化是古镇民众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和生活记忆。活态的民俗风情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放进博物馆,就等于宣告它濒临边缘化甚至消亡。安仁古镇虽有浓厚的川西民俗和民国风情,但是古镇的民俗文化传承意识并不高,一是部分商家在装修上舍弃了老旧的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摒弃了古镇民居的艺术特性,使得古镇丢掉了底色和传统;二是部分青砖黛瓦的川西建筑夹杂着现代装饰物品,使得老街、老巷和老楼失去了庄重、典雅、大方和古老气息,没有了曾经的辉煌与灿烂,也暗淡了古镇的民国风情;三是古镇的戏院、茶楼和书栈少了,传统节庆、民间婚俗、川剧变脸和民国歌舞等民俗风情成了秀场表演,商业化气息愈加浓厚,当地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正在逐渐消失甚至绝迹。这使得安仁古镇的民俗文化不能很好得到活态保护和有效传承,容易出现风过潮去“千镇一面”的窘境。
三、促进安仁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策略
(一)设计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只有通过开发才能更好体现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科学合理的开发是对古镇旅游资源的一种发掘、修复和保护,也是古镇旅游发展的必要基础。安仁古镇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应注意深入挖掘资源特色和底蕴,用独特新奇的理念设计创造充满趣味、底蕴和魅力的产品。一是应充分利用独特的川西民居与中西式样结合的旧式建筑风格和休闲文化,通过情境化、视效性和体验式设计,还原历史“原貌”,让游客有深刻真切的感观体验;二是应充分考虑项目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和复玩性,注意与游客形成角色互动,增添项目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让游客有多种沉浸式娱乐体验;三是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尽量把静态事物和非物质原生态文化遗产元素变成动态的、具体的产品形式,让游客有丰富多样的场景或实物体验。这有利于吸引不同偏好、兴趣和需求的游客前往休闲游玩。
(二)加大古镇资源的保护力度
古镇资源作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物,加大古镇资源的保护力度既有利于维护古镇的底色和原貌,又有利于古镇旅游的加快发展。安仁古镇在旅游资源保护中应注意加大古镇资源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古镇的原貌、底色、传统和灵魂。一是应规范修缮行为,尊重古建筑的风格与形式,避免随意采用现代方式进行修缮,让游客能体验到古镇的古风古韵;二是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将整个古镇纳入规划范围,实现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民风民俗的综合保护,让游客有更多的文化传统体验感和认同度;三是应坚持保护与开发相协调原则,根据历史文化、空间结构、建筑风格和区位功能进行分类开发,保护与传承相结合,让游客能切实感受到古镇的文化底蕴;四是应妥善完善市政设施,既要增添基础设施设备,也要维护传统底色,从而更好满足居民生活和旅游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做好历史文化传承,促进安仁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深度挖掘资源的文化底蕴
文化内涵作为古镇旅游发展的灵魂,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中加强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民俗习惯等的研究和挖掘十分必要,有利于塑造出有深厚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的地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4]。安仁古镇应注意充分利用古镇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和展示文化资源,多方位立体化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是应成立古镇资源开发保护的专门研究机构,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研究古镇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案,维护安仁古镇原有的建筑风格、艺术特征和传统底色;二是应严控老旧建筑改造、装修和装饰的审批程序,严格审核、督查和管理商家的经营行为,维护老街、老巷和老楼的传统面貌、气息和风情;三是应深度挖掘民间习俗、传统节庆和文化特色,策划具有较大影响和地方特色的大型主题活动或文艺表演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观赏体验,提高安仁古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既能充分展示安仁古镇的独特魅力,又能更好保护特色历史文化资源。
结束语
歷史文化名镇承载着独特的内涵和底蕴,是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旅游开发价值。安仁古镇在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中应注意处理好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展现古镇历史文化的原貌和韵味,也要注意古迹的活化利用和遗产的历史记忆,更要对历史负责,保留历史文化的根脉与乡愁。只有做好古镇特质文化的有效保护与活态传承,才能更好壮大古镇文化旅游、商务会展和文创交易等方面的新职能和新业态。(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安仁古镇旅游开发中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DFWH2019-024)
参考文献:
[1]蒋柯可,熊正贤.文旅类特色小镇同质化问题与差异化策略研究——以四川安仁古镇和洛带古镇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2):33-40.
[2]余志远,游姣.现代性视域下古镇旅游场中的怀旧旅游体验研究——以安仁古镇为例[J].旅游科学,2018(5):67-80.
[3]姜胜玥.新型城镇化下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成都安仁古镇为例[D].西南科技大学,2017.
[4]杨利,黄河.成都近郊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大邑安仁古镇旅游调查分析[J].商,2012(12):253-254.
作者简介:
王俊涛(1998-)男 汉 河南信阳 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