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勇
摘要:伴随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高校均结合发展情况以及办学特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指导以及就业扶持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但受制度、观念、资源等限制,创新创业教育并未与就业指导形成合力,两者与专业教育也存在脱节的现象。高职院校主要为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的发展后劲和成长能力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要求,对提升学生成长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高职院校
引言
当今社会,在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各项事业飞速发展,这些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作为创新领域的一部分载体,也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它们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是靠人力资源来实现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不可小觑,他们绝大多数都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毕业后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高级蓝领”,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而企业发展恰恰需要大批有创造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院校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多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较少甚至没有,而实践课程才是真正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关键;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和枯燥,甚至有些课程基本就是就业指导课程的翻版,学生感受不到创新创业的意义,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极大;按照该课程设立的意义,应该随着时间变化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和添加,而一些院校在上课时基本上几年如一日,课程内容一直不变,这样的课程内容也就失去了应该具备的时效性。
(二)资源资金欠缺
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意识和先进的理念相结合,并将这些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模式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参与过创业过程,缺少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缺乏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意识。不仅如此,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不健全,相关课程课时短缺、教材匮乏,可利用的企业实践平台有限,导致学生根本没有实习实训的机会,这就不能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加之,很多高职院校所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进行和开展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这些都不利于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育人的整体战略之中。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途径
(一)统筹整合,重视教研,加强团队建设
创业教育需要全覆盖、真融合、强实践和高师资,教学团队建设对课程能够按要求、按计划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课程教师应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政治经济环境,具备创新、創业、就业、求职等方面的知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或企业实践经验,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熟悉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和高职教学规律,教学团队负责人统筹团队建设等相关课程建设事宜;其次,教学团队应包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教育的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创业孵化园、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工作人员,并吸收符合条件的其他非职能部门的专业教师参与,如条件允许,也应邀请校外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创客、优秀毕业生等参与,丰富团队组成;最后,教学团队应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习和交流,主动到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的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加以应用。
(二)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时要构建两个目标,一个目标就是所有学生都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注重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另一个目标就是学生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便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时,要充分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二者都是该工作的重要组成,专业教育内容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要求。开办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必修课,每年根据专业特点增加技术前沿课程,并在传统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思维和内容。
(三)准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首先,高职院校要清楚地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并不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目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提升学生内在素质,增加知识储备,促进其能力和个性发展。所以,高职院校要在此基础上,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专业对口的静态就业观转变为不断创新创业的动态就业观。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提升其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国家输送创新型高级技能人才。其次,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做到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入学、职业生涯规划、毕业指导与服务等各个阶段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逐步学习和领悟,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热情,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特色教育和强化教育内涵建设的必行之路。不论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还是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建设等都需要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培育、全方位实施,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仅仅只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指导融合的一个切入点,课程的建设方案和思路也应立足校情和学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成功就业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让学生在课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更是能够促进自身持续成长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义与周边关系论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
[2]邹春霞.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4).
[3]谢学.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