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征兵宣传动员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18 17:35杨颖璐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动员高校现状

摘要:信息时代的军事领域是知识、人才、技术高度密集的领域,对军人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独立完成培养高素质的全面科技军事人才是军队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军队同高校合作,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依托国民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大学生作为军队的后续储备力量,对军队的人才储备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征兵入伍的宣传动员的过程中寻找问题和不足,探究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关于加强宣传动员力度、加深对政策的理解、消除学生心中困惑等方面的方法,不断改善并且完善高校征兵宣传动员的现状

关键词:高校,征兵宣传,动员,现状

知识、人才、技术高度密集,是信息时代军事领域的特点。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颁发以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军队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新时代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重要贡献,这都离不开知识、人才、技术向军队的逐渐流入。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大学生应征入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征兵宣传动员工作的背景及重要性

吸收高素质人才、欢迎有志青年应征入伍是军队的优良传统。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或者大学生大规模应征入伍,都为军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重大发展。

1937年-1942年的延安时期,大批青年学生踊跃参军投奔延安,不仅建设了延安的文化,为延安文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更使得军队领导人意识到要想建设军队,就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加入,革命想要胜利,就必须有知识分子的加入到基层工作。因此,在1939年,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号召“知识报国”、“知识从军”,大批纯洁的革命知识分子踊跃投奔延安加入军队。建国后,国家再次动员数万名大学生应征入伍,这不仅为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证,更是对官兵文化素质的一次重大提升。正是这一有力措施,为导弹部队、卫星发射部队等技术军兵种的顺利组建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知识保障,充分体现了高素质人才在国防建设中的不可或缺性。

军队的人才建设在历史上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关键因素。而在现代的强军思想中,广泛吸纳大学生士兵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后青年的素质普遍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日渐增强,因此军队可以依托国民教育提高兵员素质。大学生“献身国防、携笔从戎、报效祖国”不仅是军队和国家的需要,更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很多其他国家,适龄青年必须依法服兵役,也证明了依法服兵役是青年成长的必经阶段,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中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性强,走在思想的最前沿,代表着社会的先进力量,更应该心系国家,携笔从戎,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军队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二、大学生征兵宣传动员工作存在的困局

(一)专门征兵机构建立不完善

1. 宣传机构建立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普通高校负责征兵工作的宣传机构普遍挂靠在学工处、保卫处、体育部等职能部门下,缺乏专业的国防职能部门。对于高校担任国防和征兵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来说,征兵宣传工作存在暂时性、短期性的特点。因此,精力集中的落实征兵任务、深入且持续宣传征兵工作变得有所困难。

2. 辅导员队伍不够重视

高校负责征兵宣传的主体是辅导员,辅导员普遍存在国防专业性不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高校学生总体数量大,辅导员配比少,学院辅导员除日常工作外,肩负征兵宣传的重担,明显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此外,部分辅导员对征兵宣传工作不重视、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和经历、对具体政策解读不到位且缺乏经验……因此造成了宣传工作的覆盖面窄、宣传工作缺乏实效性等局面。

(二)宣传方式单一缺乏持续性

1. 阶段性强,缺乏持续性

当前,“一年两征”工作正处于推进期,环节多、时间紧、阶段性强是征兵工作最突出的特点。目前,征兵宣传工作通常是在前期突击宣传,例如校园里挂宣传标语、学院或年级开征兵动员会。随着征兵工作的逐渐深入,其他环节慢慢加入,征兵宣传工作通常沦为配角,直至征兵工作的彻底结束。这样的宣传模式阶段性过强,上半年的春季征兵工作从宣传预热到征兵工作彻底结束,下半年重新开始从宣传到征兵工作的结束,一年两次重复性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运作,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

2. 单向灌输,缺乏互动性

征兵工作是国家的重要行动,是国防建设的重点,由国家强力部门组织策划实施。他们扮演者宣传者、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身份。因此,征兵宣传工作通常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缺乏互动性,参与性不强,容易出现唱独角戏的局面,有单向灌输、居高临下的倾向。这样单向灌输的做法,虽然宣传主题明确且具有权威性,但是应征人员认为自己和宣传主题之间距离大、有隔阂。因此,征兵宣传的过程中,如何缩小宣传主体和应征人员之间的距离,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是势在必行的。唯有如此,才能让应征人员获得参与感,在互动中发现自我,增强体验感,从而记发参军入伍的热忱,增强征兵宣传效果。

3. 方式传统,缺乏创新性

传统得征兵宣传方式有召开征兵宣传动员会、张贴公告、解读政策、下发通知和文件等方式。經过历年征兵宣传动员效果的检验,这些方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应继续坚持。但是在互联网、大数据、微信等网络普及的当今,征兵宣传方式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这一宣传方式,寻找新的创新点。

(三)大学生国防意识薄弱淡化

在校大学生是征兵宣传的主体对象。而当今大学生出生在环境和平稳定的年代,物质条件丰厚、生活环境优渥、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活跃。因此,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社会责任感差、国防意识薄弱的思想,缺乏参军入伍的热忱。这是征兵宣传工作需要突破的一个重点。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稳定、生活环境和平,当今大学生又出生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物质条件丰厚,生存压力小。因此,思想上相比以前战争年代也变得更加自私自利、注重个人利益、国防观念淡薄。

此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是从开设的军事理论课程开始逐渐增强的。但是现阶段,军事理论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效果差,吸引力不强等特点,导致了课程的实效性低。因此,大学生依旧不关心国防相关形势、知识和新闻热点,没有很好的树立起家国情怀,没有意识到参军入伍是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因此,想要增强实效性地推进征兵宣传工作变得艰难。

三、提高大学生征兵宣传工作时效性的对策

(一)专门征兵机构建立不完善

1. 设立专门的征兵机构

高校目前的征兵宣传机构多挂靠在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下,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其岗位设置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因此,要设立专门的征兵机构,例如:成立并且完善高校国防武装部、划分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责任人,使得征兵宣传工作有秩序、专人专管、科学统筹。

2. 建立常态化征兵宣传机制

此外,为了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及时且合理地制定并调整征兵的宣传工作,切实保障征兵宣传工作高效落实,必须要建立常态化的征兵宣传机制,强化组织和管理体系。

3. 充实征兵宣传工作队伍

目前的征兵宣传工作主要由相关老师负责,应该充实征兵宣传队伍,加强军事理论课的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好军事理论课这一系统化的课程进行高效宣传。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好高校内退伍复学大学生开展征兵宣传工作,发挥好榜样的力量。

(二)宣传方式单一缺乏持续性

宣传质量和水平是宣传工作的关键,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发挥宣传鼓舞和激励人的正面作用。

1. 循序渐进

征兵工作不应该是“一季征兵临时突击”,而是“两季征兵四季准备”,循序渐进,从而让征兵宣传教育形成常态化。如果一直是只在征兵季进行突击宣传,仅仅通过通知和开会的形式进行宣传,征兵对象特别是大学生很难清楚细致的了解具体政策,使得征兵宣传效果的普及度降低,不够深入。此外,还要结合重大时间和时间节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良好宣传。

2. 有针对性

首先要在宣传内容上具有针对性,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宣传内容。征兵工作的启动阶段,要对流程和政策进行重点讲解,使得大学生明白征兵得优待条件,以及流程的公平公正性;在定兵阶段,要对军营优秀案例和光荣传统进行重点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出发阶段,要重点强调军队的纪律及作风,规范新兵行为,坚定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决心。

其次,要对宣传对象进行心理把关。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大学生有生长在和平安详的背景下,因此会对军队产生一定的畏惧和抗拒心理。因此在宣传过程中,要对宣传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此外,部分大学生会对退伍后的择业就业产生迷茫情绪,此时,在宣传时要重点宣传退伍大学生的择业就业优待条件。

3. 拓宽途径

现在是网络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是主要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征兵宣传不能仅仅局限于宣传栏、宣传册、办讲座等途径,而应该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此外,要想做好精准动员,就需要充分利用好军事理论这一必修课,在课堂中逐渐渗透军队知识,利用好非征兵时间段,弥补非征兵时间段的宣传局限性,形成课堂教育和征兵宣传的协同机制。让大学生对国防知识有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让大学生对军事知识和征兵政策有更好的了解。

(二)大学生国防意识薄弱淡化

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思想较为活跃,献身国防意识淡薄。因此,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大学生的参军入伍热忱和报国情怀。

1. 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首先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好网络进行思政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逐渐树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社会和高校的协同机制,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此外,充分利用好高校的思政课程,在课堂上注重方式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 日常国防教育

如果说对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平台是课堂,那么日常教育则是重要的牵引。高校需要结合重大节日和时机,适时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宣扬携笔从戎、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在日常就营造良好的参军入伍氛围。例如,开展趣味问答等活动,目的是让大学生知天下事、晓天下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閔涛,李居铭.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征兵宣传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2018.36(3):89-92

[2]王文华,王培玉.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式下的征兵宣传工作[J]2015:53

[3]敖文欣.高职院校征兵宣传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2020.1:238-239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杨颖璐(1996-)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内蒙古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防征兵

猜你喜欢
动员高校现状
海底总动员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