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恰处内忧外患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局面。但是在音乐文化方面,不乏有一些知识分子心怀振兴中华音乐的宏伟志向,在新音乐探索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勇往直前,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黎锦晖就是其中一位,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争议性的音乐家。本文笔者就黎锦晖目前已有的相关期刊文献、硕博士论文研究做了梳理,并整理出了些许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从中加深对黎锦晖的认识和了解,也希望通过这些文章反映出当前对此音乐家所研究的一种趋势,也以便今后的学者可以更好的对此音乐家进行研究。
关键词:黎锦晖;音乐家;文献综述
黎锦晖出生于湖南湘潭,幼年时便受到了当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民间音乐和民族乐器有所研究。在大哥黎锦熙的影响下,他创立了“国语专修学校”,积极推广国语。20年代起开始致力于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深得那个时代人们的喜爱与欢迎,并获得了较高评价。在音乐创作事业的上升期之时,黎锦晖投入到了中国流行音乐乐坛之中,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他创办的“中华歌舞学校“发现和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给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市场注入了勃勃生机。笔者从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到了截至目前已有的相关期刊文献与论文一共500余篇,整理发现其中较多以研究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方面和流行音乐创作方面为角度而写,部分从其音乐教育,音乐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
在黎锦晖一生传奇的音乐道路上,最令他在音乐史上大放异彩的便是他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了。他致力于推广国语和改革儿童教育,确立了儿童歌舞艺术新体裁,这在音乐史上可谓前所未有的突破和成就。知网上这类的期刊文献以及硕博论文有很多对其这一重要领域有进行记述,笔者从中挑选了几篇代表性的,从不同研究者的角度力图尝试对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相关文献从不同方面进行解读。
其中有不少从宏观角度上来进行梳理研究的,如张佳凝的《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综述》,这篇作者根据知网上搜索到的有关黎锦晖儿童音乐创作的文章有选择性地从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思想、创作特点两方面进行了概述,最后得出总结,对于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的论述大致可分为侧重其“爱”、“美”教育、音乐民族性、人本主义思想以及歌舞剧戏剧性四个方面。给予了我们对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毛思秋的《略论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中,作者从黎锦晖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和进步的艺术观着手,阐述了其歌舞音乐作品围绕着“科学、民主”两大旗帜、爱的教育两方面进行的创作。文章主要从主张“中西合璧”和推广“国语”两个艺术特点对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进行了分析,并且深入分析了其词曲如何体现的民族化、口语化以及通俗化。
项筱刚老师的《“五四“对中國新音乐创作的影响》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文章针对“五四”时期文化艺术界人士创作观念的转变对中国新文艺和新音乐造成推动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其中提到了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和“流行音乐”,对其代表作品做了简要介绍,并在最后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和流行音乐创作以自己的见解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程析的《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创作特色研究》中,则是主要从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本体进行相关研究,包括了剧本特色、音乐特色以及舞台表演特色性。最后指出黎锦晖创作儿童舞剧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学校素质教育仍具有全新的启示和意义。
另外也有一些文章试图从美学角度看待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希望以美学的视角来衡量黎锦晖的音乐形式与内容本质,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如蓝霞和陈其射的《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美学诉求》。在汤江燕和陈辉的《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一文里,作者着重陈述了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特征,并从美学价值角度对其儿童歌舞音乐作出了高度评价。
二、黎锦晖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创作是黎锦晖除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以外的重要创作了。流行音乐为黎锦晖的音乐创作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面貌,纵使在那个时代,人们对黎锦晖流行音乐的看法始终有争议,但现提及中国流行音乐,仍不能忽略黎锦晖为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而现如今历史无法倒退,更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过去,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公正客观的看待历史的痕迹。
在陈旭光老师的《平民/精英、娱乐/启蒙的一次分野——略论中国现代音乐批评史上对黎锦晖的批评》中,提到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史上对黎锦晖流行歌曲创作的批评和争议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音乐批评现象,包括聂耳、贺绿汀等音乐家对黎锦晖的批评,但在“五四”新文化价值取向背景下,重读并客观分析这一场批评争议,能发现黎锦晖的音乐思想具有“五四”平民精神且他的流行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最早的高雅音乐大众化、通俗化、商业化的代表。在今天看来,所赋予的历史意义让我们更有必要重估黎锦晖的价值与启示。
在项筱刚老师的《民国时期流行音乐对1949年后香港、台湾流行音乐的影响》中,作者站在一个大陆学者的角度,试图挖掘民国流行音乐史的得失经验与“一国两制”下港台流行音乐发展的关系。希望能将视野扩大,结果发现今日中国流行音乐界存在的诸多音乐现状恰好是民国流行音乐史的变形,流行音乐发展的态势和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然,黎锦晖在流行音乐道路上的经营管理却是不甚成功的。在黄敏学老师的《洋场十里毛毛雨仙乐百代满场飞》——民国时期上海流行音乐产业及其当下意义》和刘亚楠的《黎锦晖艺术管理理念与实践研究》中,都有重点写道黎锦晖是如何让自己一手支起的歌舞团一步步走向瓦解。这也无疑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历史要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揭示到当时风靡一时的民国时期上海流行音乐之所以卓尔不群与传统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与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交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现在的流行音乐理应接受前人的教训吸取经验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三、黎锦晖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在能搜到的一系列黎锦晖文献中,也有一些针对于黎锦晖音乐教育方面阐述的,这其中包含了黎锦晖的音乐教育观,以及音乐教学实践等。如王思的《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与实践研究》和徐文武的《黎锦晖音乐教育思想再识》,都讲述了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的观念与在学校付出的实践,试图探析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与实践对于当下在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的启示与借鉴意义。而在安婧老师的《黎锦晖儿童音乐中的“国语运动”实践》一文中,重点讲了国语跟唱歌的关系,对黎锦晖在整个“国语运动”时期音乐活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教育理念和实践角度对黎锦晖国语与音乐的结合分别做出了阐述。让我们对其“国语运动”以何种创作手法实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四、其他相关方面研究
除此之外,对于黎锦晖的研究还有从艺术管理与义演角度进行写作的,如《王铭瑾的《论义演活动中的黎锦晖》,作者主要通过研究黎锦晖参与义演的背景与参与的义演,进得总结得出产生的积极影响。刘亚楠的《黎锦晖艺术管理理念与实践研究》,通过梳理音乐文化积累与管理理念来源、管理特点、营销特点三个方面,进而得出对当今音乐文化管理的启示,也证实了黎锦晖不仅是教育家、音乐家也是艺术管理开拓者。
综上来看,关于黎锦晖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献在如今看来已比较全面,作为上世纪早期的音乐家,仍有不少的学者和音乐爱好者在开拓黎锦晖的研究领域,从新的角度来开垦不曾挖掘的真谛,从当今来看这些资料都仍有许多借鉴和参考价值。但对于黎锦晖的音乐创作研究,多为宏观和整体的角度阐述,具体的音乐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且交叉学课相结合的研究尚还不足,除了美学以外,还可从社会学、传播学等角度发现背后的价值,这也说明研究视野还应更加开阔。
黎锦晖在20世纪音乐史上的造诣是无法替代的,他为儿童歌舞音乐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使得儿童能够获得良好的启蒙教育,其音樂教育思想仍适用于今天。他的流行音乐创作在今天仍值得商讨和探究,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在民国时期的大胆创新与才华推动了近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流行音乐之父。也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多的人对黎锦晖进行不断地研究,更加全面多方位的塑造黎锦晖的音乐形象和丰富我们的音乐史宝库。
参考文献
[1] 张佳凝.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综述[J].黄河之声,2019-10-29
[2]毛思秋. 略论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J].音乐创作,2009-05-08
[3] 项筱刚.“五四“对中国新音乐创作的影响[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4-25
[4]安婧. 黎锦晖儿童音乐中的“国语运动”实践[J].人民音乐,2020-01-01
[5]程析.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创作特色研究[J].音乐创作,2016-06-08
[6]陈旭光. 平民/精英、娱乐/启蒙的一次分野——略论中国现代音乐批评史上对黎锦晖的批评[J].美育学刊,2015-11-20
[7] 项筱刚.民国时期流行音乐对1949年后香港、台湾流行音乐的影响[J].音乐研究,2013-01-15
[8] 黄敏学.洋场十里毛毛雨仙乐百代满场飞——民国时期上海流行音乐产业及其当下意义[J].人民音乐,2011-03-01
[9] 王思·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与实践研究[J].河南大学,2018-06-01
[10]徐文武. 黎锦晖音乐教育思想再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1]刘亚楠.黎锦晖艺术管理理念与实践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9
[12]王铭瑾.论义演活动中的黎锦晖[D].河南大学,2019
作者简介:姓名:宋雪菲(1995-)汉族,籍贯四川,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