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五代南唐时期顾闳中的人物群像精品。全画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以连环长卷的方式再现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该画真实地再现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画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杰作。怎样引导高中学生欣赏这件作品?是否可以探索一种教学模式将古老的优秀绘画杰作拉到学生的生活中来?怎样有效利用短暂的教学时间搭建当代与传统融通与理解的桥梁?怎样提升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兴趣?经过前期的资料查阅、讨论、精心准备,我对这节课的鉴赏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关注的热情是当下艺术审美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艺术鉴赏的课前导入环节是否精彩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张大千用买豪宅的五百两黄金买了这张画;溥仪被逐出皇宫的时候把该画带出了宫;荣宝斋为高清复制《韩熙载夜宴图》制版过程长达二十年;顾闳中参加一个晚宴后回去画的这张中国式写实画……如果你外出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同学聚会,回来后让你画一张写实人物画来重现聚会的全过程,这是不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任务?《韩熙载夜宴图》就是这样一件类似间谍情报的图像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件中国传世名作。
1.带领学生细观慢看全图,要看个究竟
在海量图像充斥视野的今天,学生读图尤其不深入。一幅图像,快速扫一眼就说看见了、看完了;看似简短的奥斯卡获奖动画,学生看一遍就说明白了,面对提问却什么也答不上来;走进博物馆,东看看西看看,转一圈下来,其实没看见什么。美术鉴赏就是要培养学生慢看的习惯,艺术审美需要让眼睛慢下来。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古代绘画流动起来,特别是中国古代卷轴画,高清画卷在电脑大屏幕上放大并徐徐展开,学生可以近距离看见许多细节,这是几十年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画卷漫展,卷首程南云所题篆书“夜宴图”三个大字颇有古韵,随即的行楷跋文快速把我们的思绪拉到五代南唐。相传画家顾闳中接到后主李煜的命令,深夜潜入朝廷要员韩熙载的家里参与了家宴,回来通过目识心记,巧妙地运用分段式构图,以真實再现的方式表现了聚会全过程。这件作品一诞生就成为宫廷至宝,流落民间后几经辗转,最后藏入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主体部分由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五段构成,以人物聚散、情景编排、连环长卷、屏风分隔的方式简洁呈现。整幅作品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2.变换教法,阅读文本材料后进课堂,以学生自主阅读辅助教师教学
如果全靠教师解读画面,学生听起来不容易长时间专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真正将艺术审美教学从教师的引导变成学生的探究鉴赏。
(1)《韩熙载夜宴图》人物描绘最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顾闳中观察细微,描绘一丝不苟,把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描绘得淋漓尽致。
(2)该图的长卷式构图方式最有特色,打破了时空概念,不同时间中的活动组织有序,全画连贯流畅,画幅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却安排得宾主有序、繁简得度。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器、床榻之类的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既可独立成画,又是一整幅画卷。这幅图没有画出墙壁、门窗、屋顶,画面中背景大量留白,只通过全图人物戏剧化聚散排列的活动,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宴乐是在室内的夜晚进行,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简练概括的程式手段。犹如中国旧时戏剧,不用布景,只用手势、眼神等动作,就让观众感到周围景物历历在目。
(3)《韩熙载夜宴图》的用笔造型、设色精妙绝伦。此画虽然是宋代摹本,也足以展现唐代工笔绘画的巅峰技术。画面工整精致,线描精确典雅,细润而圆劲,人物衣服纹饰的刻画严整又简练,对器物的描写真实生动,设色既浓丽又稳重,比例透视皆有法度可寻,充满表现力,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3.巧妙的问题设定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画面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他在画面中出现五次,每段中出现时的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形神不改,气宇不凡,眉头紧蹙,或正或侧,描绘得精微有神。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苦闷、无聊的精神状态。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思考顾闳中为什么把家宴的主人刻画得郁郁寡欢?或许是韩熙载知道南唐政治风雨飘摇已经衰败,宫廷官员骄奢淫逸成风,李煜委任他的背后也充满凶险,在扶不起的李阿斗面前,假装做一个无欲无求的堕落者,让李煜打消疑虑,对他放心?或许是他原本就整日沉浸在烟花柳色当中,这样的夜生活方式在当时南唐官员中蔓延流行,从北方而来的韩熙载身不由己?或者是韩熙载本就才气高逸,即使置身于俗世的声色之中,依旧韬光养晦,内心矛盾复杂?依靠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被燃烧了起来。
4.深度的追问使美术鉴赏走入专业深度
韩熙载的肖像被顾闳中刻画得入木三分。与一般宴乐图比较,这幅人物画展示出一定的思想深度。画家通过人物长卷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那么,中国古代的人物画是不是都具有这个特点?列举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对比宋代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直到明清时期的陈洪绶和任伯年,不难看出,中国唐宋时期的人物画已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顶峰。无论写实还是写意,形神兼备都是中国人物画的核心追求。苏东坡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强调精神与意趣的表达才是绘画应该遵守的法则。
鉴赏教学分小组活动的作用在于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提前的任务布置和课上的问题引导将小组合作落到实处。
1.全班分组,课前配合,通过互联网研究作品,尝试提出思考问题
例如:韩熙载在五个构图片段中出现了五次,都是气宇不凡、眉头紧锁,画家为什么要在欢宴的场景中把主人公处理得郁郁寡欢?为什么画面中会出现一个和尚?画里跳的是什么舞?吹的是什么曲子?为什么韩熙载家床上的被子不叠起来?诸如此类,让学生的思维发散起来,为课堂鉴赏热身。
2.课堂小组成员的团队汇报体现出即兴配合、补台,锻炼语言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请学生鉴赏,一定要引导他们关注细节。例如“听乐”,所有人物都是宫廷内外常见之人,画家、皇帝和被画者之间也都相互认识,画面准确地呈现出他们的外貌和气度、床上的被子和塌边的烛火所透露的信息,以及人物表情刻画营造出的安静氛围。“观舞”,韩熙载和明德和尚的复杂又含蓄的面目表情的呈现,屏风的巧妙运用,画面的自然切分,聚散有致的连环安排使画面既统一又相连。“暂歇”,人物之间的顾盼呼应,暗示家宴间歇,韩熙载和家人轻松茶歇。“清吹”,观察更衣后的韩熙载,面部表情放松自然,沉浸在丝竹音乐之中。表演的乐妓专注投入,似有音乐声缓缓传来。畫面的大面积空白的虚化处理,更有利于突出表演者的姿态动作。“散宴”,宾客三三两两的安排,画面的聚散有致,韩熙载的表情超然。
3.六个小组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各显其能,贡献智慧
在分析韩熙载的表情和分析中国古代写实人物画传神写照的艺术追求这种具有深度、难度的问题时,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现出思维活跃的同学的优势,带动思考力相对较差的同学。以分析韩熙载的表情塑造为点,辐射中国历代人物画精品对人物的表情刻画,体会中国绘画以线造型、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虚实相生的四个鲜明的艺术特征。
这件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物画非常典型的艺术特征。顾闳中描绘的家宴中,所有人物的表情都很含蓄,推想原因:有可能古代上流社会的家宴规格礼制就是如此,即使宴会也要涵养情绪,不失礼节;也有可能大家都清楚主人公是为了借欢宴而自保,所以很难高兴起来;第三种可能,是顾闳中的绘画风格即是如此温润、不张扬,所以人物表情不喜形于色。
这件作品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氛围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此种心境,岂可只用“复杂”一词概括!南唐覆灭后,这件作品成为北宋的战利品,清朝时被名将年羹尧所得,被抄家后流入宫廷,乾隆皇帝无比珍爱。清代的《庚子消夏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初编》等,都对这件作品有所著录。《韩熙载夜宴图》生动的人物造型、准确的用笔、富丽的色彩、简洁的程式、现实场景的真实架构、辗转流传中的坎坷故事、丰富的意蕴呈现都成为后人无比珍爱的原因。
“人们记不住你对他说过什么,甚至做过什么都会淡忘,但是会记住你给他带来的感受。”艺术鉴赏就是要创造不一样的感受,从这种感受进行生发,学生或许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趁热打铁,是鉴赏效果固化的保证。鉴赏后请运用诗歌、散文、杂文等语言形式,启发学生写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感怀类小文,抒发与这件作品短暂相遇的感受,引导启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书画遗存的当代价值。或者了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制作手段。播放粉本“九朽一罢”、勾线“十八描”、敷色“三矾九染”等相关视频,展现人物局部工笔描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工笔绘画的技术繁难,增强对传统绘画的敬重之情。这既是美术鉴赏的深度进行,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与探索作了铺垫。
作者简介:陈默,北京市101中学,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