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清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产于云南、四川等地,属药食两用之材。茯苓有养生保健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民间有“一两茯苓一两金”的说法。
茯苓药性平和,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效,适用于心气不足、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尤其对老年人的失眠、多梦、眩晕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茯苓是一味很好的食疗材料,用它制作的茯苓饼、茯苓膏、茯苓酸奶,都是很有名的食疗佳品。关于茯苓饼,还有一段传说。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出产的一种传统名点。相传晚清时期,老年的慈禧太后得了心疼病,日夜烦忧,生怕自己活不成了。有人劝她向香山法海寺的老方丈求医。于是,慈禧派人请来老方丈。老方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圆饼数枚,告诉慈禧:“人生在世不求仙,五谷百草保平安。此饼乃老衲所采茯苓所制,名曰‘茯苓饼,有养生健身之效。”从此,慈禧太后便经常进食茯苓饼,果然心疼病很少犯了,连头发也由白变黑。故茯苓饼深得慈禧太后喜爱,此饼也因此成了御膳名点。
虽然这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但后人研究慈禧的养生保健药方发现,这些药方中茯苓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可见,茯苓确实对女性和老年人有较好的滋补效果。下面就介绍几款好吃易做的茯苓食疗佳品。
材料:茯苓100克,糯米粉100克,白糖80克,油、黑芝麻、水适量。
做法:1.将茯苓研磨成粉,与糯米粉、白糖混合,加水调成面糊状。2.在面糊中加入黑芝麻搅拌均匀。3.不粘锅内刷少许油,使用“心”型煎蛋器给面糊造型,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功效: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可用于气虚体弱之心悸、气短、神衰、失眠、浮肿、大便溏软人群。
材料:茯苓15克,黄豆30克,薏米30克,水适量。
做法:1.将黄豆、薏米洗净并用冷水浸泡5~8小时。2.将茯苓、黄豆、薏米倒入豆浆机进行常规设定即可。
功效:常饮可渗湿利水、宁心安神、健脾益胃。
材料:面粉200克,茯苓1 5克,发酵粉3克,泡打粉3克,白糖20克,干果适量,清水200毫升。
做法:1.将茯苓打成粉过筛,与面粉、泡打粉、糖混合备用。2.把发酵粉和清水混合静置10分钟,倒入备用的混合粉中,搅拌成较稠的面糊,再将面糊放于温暖处发酵至2倍大。3.取一个较大的容器,底部及四周抹油,将发酵好的面糊倒入,上面撒些干果,放入蒸锅,水开后蒸2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补中、利水消肿,能够调节胃肠道功能,改善水肿、乏力、便秘等症状。
材料:茯苓40克,低筋面粉1 05克,杏仁粉45克,黄油95克,白砂糖45克,盐1克,鸡蛋1枚,生蛋黄1个,杏仁若干。
需要提醒的是,茯苓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5克。
做法:1.将黄油放至室温,待其融化后放入白砂糖搅拌至微微发白,之后放1个鸡蛋搅匀,再倒入茯苓粉、杏仁粉、过筛的低筋面粉,揉成面团。2.将大面团均匀分成若干小面团并按成饼,用毛刷在饼面涂抹蛋黄,在每个面饼上面各放一颗杏仁。3.将面饼放入烤箱,调至170℃烘焙20分钟,即成美味茯苓酥。
功效: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可用于脾虚湿盛之肥胖、腹泻、浮肿人群。
材料: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
做法:1.将茯苓研磨成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晒干,再漂再晒,反复3次。2.将漂晒过3次的茯苓再研磨成细末,加入白蜜调匀。3.将混合物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4.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服用12~15克,白开水送服。
功效:本品適合老年性浮肿、肥胖人群服用。
材料:纯牛奶500毫升,原味酸奶100克,茯苓粉10克。
做法:1.将牛奶煮开后放置,降温至40℃左右。2.在温牛奶中加入茯苓粉和酸奶,搅拌均匀,盖上盖子。3.将调制好的酸奶放在30℃左右的保温容器中,发酵8~10小时即可。食用前可依据个人口味调入蜂蜜。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和中,能助消化、促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
需要提醒的是,茯苓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