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心气象:一段“永远在场”的教育探寻之路

2021-11-18 08:41解自忠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

摘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借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领先的大气科学领域的智力人才和独特资源,建设了本土化、跨学科、多领域的小学气象教育课程——“云心气象”特色课程。学校以“云心气象”特色课程为载体, 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开启心智,改进、创新探究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关心气象、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未来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云心气象;气象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0A-0047-04

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南信大附小)秉承70余载的“澄心”教育理念,以“科学家的大脑、运动员的身心、艺术家的修养”为师生共同成长目标,开发了“云心气象”特色课程,引领师生“从心出发,做最好的自己”。

一、“云心气象”特色课程规划缘起

斯宾格勒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学校须适“文化”之性,求“课程”之是。“云心气象”特色课程是借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领先的大气科学领域的智力人才、独特资源建设的本土化、跨学科、多领域的小学气象教育课程。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一)激趣为先,寓教于乐

“云心气象”特色课程内容力求童趣盎然、贴近生活、具有吸引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悦纳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气象,乐于探究、求知,从学习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的学习经历,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参与为主,面向全体

“云心气象”特色课程的开发实践,兼顾全体,以“低起点、高规格、抓全面、促个性”为原则,课程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参与”,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司空见惯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气象,了解气象与自己、与生活、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气象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生活为重,情智并进

开设“云心气象”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气象校本课程的学习,在主动探究、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开启心智,改进、创新探究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关心气象、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未来的生活品质。

二、“云心气象”特色课程的实施

学校始终努力营造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学习的良好生态,通过“云心气象”特色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与规划,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思维力、学习力,使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气象万千”。

(一)整体规划开发课程,将气象文化融入学习与生活

为培养学生学会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学校基于国家课程, 整合多学科内容,整体架构了“云心气象”特色课程,编写了《“云心气象”特色课程实施纲要》,明确了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法。以学生完整的学习生活为中心,“云心气象” 特色课程分为气象文化物型课程、气象文化本体课程、气象文化渗透课程,形成了多领域、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课程群(如图1)。

气象文化物型课程以“气象文化育人”为目标,构建校园环境文化,学校建设了班级气象心理角、火箭科普长廊、校园气象观测站、绿色生态园等多重空间,重在气象文化的塑型。同时建设了江苏省第一家融展示、互动、实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小学气象馆、“相风鸟(古代最早测量风向的仪器)”中心广场、气象亭,让课程学习内容聚“象”固“型”,凸现特色。

“云心气象”本体课程以气象科普知识校本读物《云心气象》为载体实施,课程内容涵盖生命、环境、心理、自然等领域,以气象知识为主,贴近学生的生活,包括天气现象、天气系统、物候气候、奇观异象等内容。

气象探索课程注重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相关专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气象观测预报、气象实验探究,体验气象监测中心,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普协会尝试开发“气象+”资源,师生、家长共同编写了《气象馆趣味实验探究》。气象探索课程涵盖了气象与劳动、气象与生活、气象与自然、气象与心理、气象與生命等内容,旨在挖掘气象育人价值,让学生感受中国农耕文明与天文气象的智慧结合,建立天人合一的生活观、哲学观,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和人文素养。

气象文化渗透课程主要包括气象德育课程、气象学科课程和气象活动课程。气象德育课程依托“云心气象”特色课程学习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课程学习与学生道德成长的深度连接,关注学生解决困难中意志力、品格生长的关键要素,强化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气象学科课程主要是气象知识、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各门学科知识中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气象元素,我们充分挖掘学校课程中的气象元素,创造性地将其放大、聚焦、渗透和融合,开发了学科主题气象课程。如“文学中的气象”(语文)、“走进气象数据统计”(数学)、“英语说天气”(英语)、“学唱气象歌”(音乐)……气象活动课程依托课程基地,建立了多个社团,打造特色气象主题活动,为不同潜质、不同个性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与平台。如“气象风云”主题活动、“五彩云”气象科普节、“太阳雨”气象综合实践活动、“震天雷”气象体验活动等。

(二)在项目式学习中突出5E要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云心气象”特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帮助学生实现从习得气象知识到形成能力和素养的转化。为了让核心素养更好落地,学校提倡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与气象有关的问题来驱动,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收集、处理信息,进行实践探索,交流、获取、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通过项目实施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年实践,“云心气象”课程项目式学习形成了5E要素:

Engagement(预约)——引入任务设计。“云心气象”课程的学习从学生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例如:由学生的困惑“为什么梅雨天东西容易发霉?”生发出一个项目——“雨的秘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探讨,共同设计项目任务,形成了资料检索、实验探究雨的形成、测试酸雨、测降雨量、尝试人工降雨的项目方案。

Exploration(探索)——反复探索尝试。“云心气象”特色课程从简单的探索逐步进阶,满足每个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气象场馆、观测场探索,去长江岸边、南信大气象谷考察。例如:梅雨期间,在学校气象馆内,学生上网搜集资源、梳理梅雨知识,进行模拟雨形成的实验。每个小组有一位南信大学生担任助教,共同参与跟踪观察并用iPad全程拍摄记录。南信大王薇薇教授通过网络连线观看指导。学生在不断地设想、论证、修正中完成了观测记录表,揭开了雨的秘密。学校还成立了“竺可桢研究院”、气象创客社团、气象推广团队等多种形态的学习共同体,给学生搭建了更多探索学习的平台。

Explanation(解释)——合作交流展示。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以后,就是展示和解释的环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探究过程,来尝试解释其中应用到的科学原理。通过梳理、阐述、演示、交流等,最终生成明确的项目成果。项目成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份研究报告,可以是一个微视频,可以是一个实物制作,甚至可以做一场专题讲座。學校创设的云心气象科普App智慧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在上面分享学习经验,展示学习成果。每个学生有一个账号,可以互相点赞、交流等,给了他们极大的成就感。

Elaboration(加工)——跨学科拓展渗透。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将气象知识加以有机结合渗透,进行教学。如在教学课文《庐山的云雾》时,可以“云和雾”为主题,开展微课程教学,补充相关的气象知识;数学教学画统计图表时,可以气象数据为统计对象,画出气象数据的统计图表;英语教学时,可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一天的气温变化;体育课进行模拟风速等级(几级风)接力赛跑等。多学科拓展,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让学生完成结构更为复杂的实验探究,从而面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Evaluation(修改)——反思评价提升。项目完成鼓励学生在展示项目产品后,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完成自评和小组之间互评。学生可以通过撰写学习体会、研究日志等形式反思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则要评估实施效果并给出整体反馈。在师生的体会、总结和反思中,不断动态增添、补充,丰富校本气象课程内容,从而动态生成、积淀师生课程活动资源。

注重5E的项目式学习不仅符合当下课改强调学习过程,重视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更是让学生投入到“真学习”中,减负提质。

(三)构建多样性的评价体系,为课程学习赋能

评价即教学。为了真正促进学生在“云心气象”特色课程学习中成长,“云心气象”特色课程的评价力求评价标准多维度、评价过程可视化、评价数据客观化、评价导向科学化,让评价增值。

学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课程的深度实施:

一是参与性评价。参与性评价旨在观照个体,关注参与度,倡导参与就有价值,发生即有意义的认知态度。鼓励、引导、支持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以此移动学习时空,丰富学习内容,转变学习方式,形成学习新样态。

二是表现性评价。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学习要唤起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让学生自己思考、判断,强调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对待学习的自我责任心。

三是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互评、家长和导师评价、教师评价,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况,教学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状态和效果。在对气象知识、现象的了解和探究中,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四是综合性评价。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确定项目,提供学习评价单,让学生围绕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展开具有价值的考量,然后由家长、教师对学习进行综合评估。评估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重在对学科融合、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被评为气象小硕士、气象小博士、小小气象学家。

适切学校的“云心气象”特色课程,让学校释放出巨大的办学潜能,开辟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颜莹

作者简介:解自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苏南京,210044)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
深度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跳绳速度训练——30秒单摇》教学案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开发初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