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博物馆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1-11-18 18:13赵斯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

赵斯田

摘 要:在博物馆的运营管理中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是现代博物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具备文博、传播、管理和技术等各方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供给速度远远跟不上数字博物馆的建设速度。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明确了数字博物馆对人才的新要求,通过研究数字博物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其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的策略,希望为我国教育领域培养适应数字博物馆发展需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复合型人才;培养

0 引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包括传统博物馆。先进科技对于传统博物馆的影响已经无可避免。博物馆向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其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数字化技术包含数字化建模、虚拟修复、数字动画以及数字合成影像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博物馆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对藏品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可以使一些已经失传的文化遗产重新呈现在人们眼前,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对物质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元素在形象上实现技术性呈现,提升文化影响力,扩大影响范围。

相比于国外,我国在数字博物馆的研究和建设方面起步较晚,数字博物馆的发展仍然有非常大的空间,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缺失。由于数字博物馆建设所需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数字博物馆对复合型专业人才要求较高。要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保证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参与,建立起结构合理、体系完整的专业工作团队。当前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综合性人才储备数量较少,培养的速度也远跟不上需求速度,这对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研究数字博物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对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培养全面型人才和保证数字化博物馆的顺利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1 我国博物馆向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

随着各种信息化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也无法避免这一发展规律。比如,在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时,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流程对文物资源进行数字信息转化,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对文化遗产进行建模、虚拟修复和数字展示。新技术的发展对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和文化公司的关注,希望在文化建设和保护上引入现代科技。相比博物馆传统展示形式的单一性,数字化技术具有鲜明的特征,可以使这一过程更具交互性、趣味性和感知的多角度性,在博物馆展览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带来新的可能,注入新的活力。

很多人到现在可能还对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的那场重大火灾记忆犹新,许多珍贵藏品包括一些对人类来说非常珍贵的文物都在这场大火中消失,给全世界的文物界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这次火灾的惨痛教训,警示人们要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保护措施,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监管,针对消防安全问题对博物馆和其他文化建筑做全面仔细的检查。除此之外,这次火灾警醒人们重新思考文物保护问题,提醒人们应该加快文物保护的数字化进程,利用数字化的优势保护文物,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存档备份,形成文物3D数据,实现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永久保存,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事实上,数字化对博物馆文物的作用不只体现在保护上,还可以使文物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使文物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还原。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文物展示,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文物的安全性。因此,数字化技术可以在博物馆的运营管理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传统博物馆向数字化博物馆的转型,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博物馆自身建设的需要来说都已经不可避免。

2 数字博物馆对人才的新需求

任何新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文物保护方面,国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随着文物保护、文物修复以及文物展示等方面对先进科学设备和技术的大量应用,相关人才出现了较大的需求缺口。而且博物馆的数字化过程中会涉及相当多的科技设备和数字化技术,需要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和使用这些设备的高质量人才。这就需要建设一支具备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人才队伍,队伍中的成员需要有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背景。当前博物馆在数字化进程中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包的形式由相关科技公司来提供的,这些外包公司提供的技術人员不仅不能保证业务能力,而且责任心堪忧,对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来说是一个重大隐患。而且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过程中,这些承担外包工作的科技公司在文物保护的理解层面与文物工作者有较大的差异,往往不能达到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预期效果。因此,数字博物馆在自身建设和进一步发展中,急需引进属于自己的具备相关博物馆工作知识、数字化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3 数字博物馆人才培养现状

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方面,浙江大学是开始得比较早的高校之一。早在1998年,浙江大学就与敦煌研究院进行了文物保护方面的研究合作,开始对一些壁画的临摹与修复、石窟的保护和相关的旅游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并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技术在这些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同年,西北大学和秦始皇陵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一些已经破碎的兵马俑进行训练修复,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复原。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龙门石窟,北京大学通过对石窟进行数字化取样,实现了对其中文物的三维模型的建立,对龙门石窟中相关文物的保护居功甚伟。但是在这些工作的开展中,进行具体操作的人员基本为计算机专业非常顶尖的人才,通过对技术的运用对文物进行扫描,进而转变成数字化信息并加以储存,从而实现对文物的保护。他们并没有充足的文物领域相关知识,缺乏博物馆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无法把这些文物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知识化转变,对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帮助有限,仅靠他们明显无法实现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顺利推进。

数字考古方面同样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在国内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情况:懂考古的人自身的科学技能水平有限,无法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考古服务;具备数字化技术的人才又不同时具备考古知识,无法顺利开展考古工作。因此,考古专业的人才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加强信息化设备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考古方法的选择上开拓视野,打破以发掘为主的考古观念,发散思维,实现考古思想和方法上的创新。高等教育也要密切注意相关行业的需要,设置一些同时兼具考古知识和数字技术的专业和课程。而截至目前,国内在相关专业的开设上还比较落后,学科壁垒仍然存在,阻碍了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面也普遍存在。数字博物馆建设进程的推进和未来的发展依靠何人,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所需的人才由谁培养,以及怎样培养,是博物馆领域和教育领域需要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4 数字博物馆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4.1 高校方面

4.1.1 开设数字博物馆的相关专业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将博物馆专业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二者的融合程度也不够深,根本不能满足目前博物馆数字化的需求。因此,对博物馆数字化的专门专业进行设置或是组建相关的课程群成了当务之急。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不但需要具备过硬的文物、历史和博物馆学方面的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还要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数字技术,在艺术修养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要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的需要,对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概念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把技术同艺术思维做到融合运用,能够满足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有力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步伐。在相关专业的开设中,设计课程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同时对博物馆的相关理论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在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了解,熟练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博物馆相关的管理、分析和操作,在策划能力和技术素养上同步提高,并且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4.1.2 改革现在的教学方法

在数字博物馆专业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班上课的方式,这样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使教学活动更加形式多样。在常规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可以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如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引入进来,还可以基于具体的问题展开教学。结合理论教学与相关计算机课程,再加入室外实操课程,实验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备积极性,能自发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实现有效提高,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以冷静的态度独立思考和解决。通过现代教育方法的开展,再加上优秀的传统师承教育理念的运用,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实践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效果提升。

4.1.3 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数字博物馆的相关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实际锻炼得到提升。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可以建设相关的实验中心,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融合,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较强的提高作用,对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还可以针对学生开展一些数字博物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课题,使学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数字博物馆以后的工作有更清楚的认识,更加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4.2 博物馆方面

4.2.1 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数字博物馆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是依靠高校培养远远不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磨炼和实践提高人才质量。博物馆的上级主管部门要对博物馆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的科技人员提供足够的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实现科技人才的创新培养,使工作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能够保持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使科技人员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锻炼来提高自己,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博物馆的工作需求。

4.2.2 加强教育培训和交流合作

首先,可以通过对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来扩展其知识面,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更新速度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其次,要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创造必要的学术交流机会,通过对外交流的方式,对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前沿动态进行及时深入的了解,加强文物保护科技的重要性意识;最后,高等院校和博物馆之间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广泛开展合作,加强彼此之间在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的共享和借鉴。除此之外,要提高博物馆青年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意识和动力,促进他们在职期间仍然能够接受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或者支持他们积极参与相关的知识培训课程,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4.2.3 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加强博物馆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不但可以解决现有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还能够避免人才断层的现象,提高青年人才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根据现有的人才组成情况建立一支涵盖老、中、青各年龄段的科研团队,在科研项目中实行师徒结对帮扶的模式,加强不同年龄段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团队的创新活力能够得到重新激活。这样不仅能够优化人才结构,还可以使相关的工作经验和创新成果得到有效的保存,为数字博物馆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在团队建设中,还可以设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人才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促使人才的工作取得较大的成效。

5 结束语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在文物保护等方面增强交互性和趣味性,在文物展示方面增强观赏者的感知性,丰富感知角度,提升观赏体验,颠覆了传统博物馆形式单一的展示模式,也使传统博物馆的沉闷氛围被打破。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对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观众更加方便地观赏文物,深入了解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和文化进程,实现对馆藏文物的有效保护,必须同时发挥高校教育和博物馆培养的共同作用,培养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数字博物馆复合型人才,这是当前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张子迎,周华.数字博物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6(2):5-6,10.

[2]彭代佳.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相关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3]车孟杰.“共建人文湾区”背景下的佛山数字博物馆建设[J].文化产业,2020(9):19-21.

[4]侯八五.博物館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博物院为例[J].文博,2011(1):93-96.

[5]李敏,张海浪.浅谈数字博物馆中的数字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3(9):90-91.

[6]苏燕.VR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及创意方案—以构建山东电院VR信息技术博物馆平台为例[J].居业,2021(3):36-37.

[7]杨坚多杰.浅谈民族博物馆文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G].李铁柱.中国民族文博:第三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培养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