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法的低频输电电缆温度场分析

2021-11-18 02:51孙永军陈科技陈赛慧丁一凡朱仁杰
浙江电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截面积护套工频

孙永军,陈科技,陈赛慧,丁一凡,朱仁杰

(1.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杭州 310016;2.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0)

0 引言

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对输电系统容量的需求也随之提高。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旧的输电线路面临着线路老化、扩容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更高的用电需求,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电力需求,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输电线路改造升级方案,并运用到大规模风电输送等容量较大的场景下,包括工频HVAC(高压交流输电)技术、HVDC(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LFAC(低频交流输电)技术[1-2]。

分频输电的设想于20 世纪90 年代被提出,这种全新的输电方式通过降低输电频率提高了电网的输电容量,并且在改善电网运行指标、提高电网稳定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突破了主要依靠提高电压等级来增大容量的传统输电方式。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大功率变频设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深入研究这种输电方式,展开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基础研究。文献[3]提出了一个低频输电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文献[4]分析了低频输电的电压特性,并与60 Hz 的输电频率进行对比,证明了低频输电在电压稳定性方面的优势。文献[5]从传输容量、电压分布、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不同频率下输电线路的稳态特性,证明了低频输电不仅能提高输电容量,还能够降低空载长线电容效应的影响。文献[6-7]对低频输电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定量计算发现,当输送长度超过70 km 时,低频输电的价格将低于工频输电。但其研究场景仅局限于海上风电场并网,无法给陆地输电线路提供足够的参考。这些文献都对低频输电系统的电气特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定量或定性的分析。除此之外,很多文献针对低频输电系统中的组成单元和设备进行了研究。文献[8]针对变频器进行了优化设置。文献[9]指出了当并联电抗器时,低频线路的容量和输送距离将会进一步提升。文献[10]从电压的角度对低频系统的控制参数进行了研究。而文献[11-12]则研究了低频系统的控制参数。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并没有对电缆线路的性能、选型等进行深入研究。

XLPE(交联聚乙烯)电缆可靠性高、电气性能好和性价比较高,但是用于直流输电时,XLPE会出现严重的空间电荷积聚现象,严重降低了电缆的绝缘性能。文献[12]指出,交流电场下的空间电荷量比直流电场下至少低一个数量级,当频率高于1 Hz 时,空间电荷的积聚现象几乎消失,因此相比于直流线路需要重新敷设电缆;低频输电线路可以直接选用XLPE 电缆,具有更高的经济性。而相比于工频输电线路,频率的降低也会改变导线各项损耗[13]和电缆线路的性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对低频系统中电缆的温度场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低频系统中,多种敷设方式下不同型号电缆的载流量提升幅度;根据电缆温度特性,为低频线路建设中的电缆选型提供指导意见;计算电缆中线芯损耗、金属护套损耗所占比例,并分析各项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对一个实际工程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1 低频输电系统概述

低频输电系统主要由变电站、变频装置和输电电缆3 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工频电网输出的功率经过变频装置后,通过交流电缆传输至电力负荷中心区域,并再次通过变频设备转化为工频,完成整个低频输电传输过程。在输电线路升级改造过程中,由于变压过程是在工频状态下完成的,因此低频系统的变压装置与工频系统几乎没有区别。另外,变频设备必须额外安装,因此,是否需要更换电缆、如何选用电缆,将成为低频输电线路改造过程中的关键。

图1 低频输电系统

线路的输送容量是电网设计方案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热稳定约束、功角稳定约束、电压稳定约束和电压质量约束等,其中约束力最强的是热稳定约束[14]。由于电缆本体的轴向长度远大于其径向厚度,因此在工程中可以将沿线温度场视为处处相等,只需考虑电缆剖面温度场分布。

2 电缆温度场计算模型

2.1 电缆结构模型

XLPE 电缆是实际工程中最常使用的电缆,其基本结构包括导体线芯、内半导电层、屏蔽层、外半导电层、金属套和外护套。对于110 kV 以上的高压电网,导体线芯通常采用单芯结构。本文针对YJLW03-127/220 kV 系列的电缆进行仿真测试,其结构剖面如图2 所示。

图2 单芯电缆结构剖面

2.2 有限元法

电缆的结构通常由导体芯、绝缘层和保护层等组成。在电缆运行过程中,电流流经导体的同时产生焦耳热,并通过电缆各部件与外部环境发生热传递。当电缆处于稳态工作状态时,导体产生的热量等于其散热,电缆及其周围的环境处于稳定的温度场下。由于电缆运行过程中的温度不能超过其限定温度,因此可以通过计算稳态运行时电缆内部的最高温度来确定其载流量。目前主要用2 种方法来计算电缆的热效应,分别为等值热阻法和有限元法。其中,等值热阻法将电缆中的分布参数转化为集中参数,通过参数化计算反映其传热过程;而有限元法则是对电缆及周围环境进行分单元数值计算,求解其温度场。本文将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COMSOL 进行仿真计算,研究频率对稳态运行的电缆线路温度场的影响。

电缆通过固体导热的方式进行散热,其热传导方程为:

由于电缆模型的对称性和规律性较强,因此可以选择适应性强和分割速度快的三角形网络划分。图3 所示为双回电缆通过排管敷设的网格。

图3 双回路排管敷设网格划分

网格大小由导热系数的变化决定,在导热系数无变化的区域划分出尺寸较大的三角单元,而在导热系数变化较大的区域尺寸较小,降低了整体运算量。

3 电缆温度场仿真结果

3.1 不同频率温度场对比

本节对双回排管敷设方式下的电缆线路进行低频温度场分析,排管埋深为1 m,回路间隔为0.25 m,电缆型号选用工程中最常用的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以标称截面630 mm2的电缆为例进行仿真测试。仿真中使用的主要参数如表1 所示[14]。

表1 主要参数

在工频状态下,对双回路排管敷设方式下的电缆进行温度场仿真。其中,混凝土尺寸为1 150 mm×850 mm,采用C25 混凝土,埋深600 mm;电缆管内径175 mm,壁厚8mm,相邻电缆管水平间隔和垂直间隔均为250 mm。

控制所有导体线芯的最高温度不超过90 ℃。当电流大小达到498 A 时,其温度场如图4 所示,如果继续增大电流,导体线芯最高温度将会超过90 ℃,因此该电缆在工频状态下的最大电流为498 A。

图4 630 mm2 电缆载流量最大时的温度场

保持电流大小、导线参数不变,将频率降低为20 Hz,其温度场如图5 所示。导体线芯的最高温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从89.8 ℃降至68.0 ℃。由于环境初始温度为20 ℃,其温升幅度下降了31.2%,发热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图5 低频运行时的温度场

对低频输电线路的载流量进行进一步测试,以获得其最大载流量。提高低频工况下的电缆载流量,当电流大小为603 A 时,电缆的最高温度达到了限定温度,其载流量相比于工频输电线路提升了21.08%,输电容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另外,当输电容量一定时,低频线路可以选用导体截面积更小的电缆,以节省成本。保持电流大小为498 A,将电缆更换为导体截面为400 mm2的电缆进行测试,温度场如图6 所示,最高温度从89.8 ℃降低至88.3 ℃,温升程度下降了2.3%。由图6 可知,即使减小了导体截面,低频线路仍符合电缆运行标准,甚至优于工频状态下630 mm2的电缆。因此,在输送容量不变时,低频输电线路对电缆规格的要求更低,降低了输电线路建设成本,提高了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图6 498 A 电流通过低频400 mm2 电缆线路

3.2 不同运行频率传输极限

影响电缆温度场分布的因素很多,除频率因素外,交流损耗、导体表面积、散热条件和回路数等都会影响电缆最高温度,进而改变其输送容量。3.1 节中对双回路排管敷设下的630 mm2的电缆进行了测试,证明了低频输电有利于提升线路的最大载流量。本小节对该结论的普适性进行研究,对导线截面不同的XLPE 电缆进行测试,并选用2 种不同的敷设方式进行对比,分别为双回路排管敷设方式以及单回路沟道敷设方式,这2 种方式在热传递、载流量大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可以更全面地比较低频输电与工频输电的优劣。

图7 所示为在限定温度内,2 种敷设条件下不同型号电缆的最大载流量。由于沟道线路的散热条件较好,且双回线路中的电磁会相互影响,而单回线路中电缆呈品字形敷设,其电磁场相互抵消,导致单回线路的发热量低于双回线路。因此,双回路排管敷设方式的载流量低于单回路沟道。无论是何种敷设条件,当输送频率从工频降低到低频时,其载流量均有较大的提升,且对于导体截面积较大的电缆,其提升幅度更大,提升比例如表2 所示。

图7 不同电缆在2 种敷设方式下的载流量

表2 不同电缆在2 种敷设方式下的提升比例

3.3 低频线路中电缆型号的选用

电缆采购成本在实际工程费用中往往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电缆型号的选取对建设成本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输电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低频输电系统可以选用截面更小、成本更低的电缆,以降低总投资额。

本节对双回路排管敷设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采用3.2 节中计算得到的各型号电缆的最大工频载流量,保持该电流不变,减小电缆截面积并降低频率至20 Hz。观察其温度场,可以发现即使选用了更小截面积的电缆,低频线路电缆也不会超过限定温度,其最高温度甚至低于原工频线路。随着电流大小的增加,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电缆截面需求,如表3 所示。在工频状态下,1 600 mm2截面积的导线最大载流量为636 A,如果降低运行频率并把电缆换成800 mm2,保持电流大小不变,其温度由90 ℃降低为87.5 ℃,温升幅度降低3.6%。这说明了低频输电线路在降低电缆成本的同时,也能改善电缆运行状态,提高系统可靠性。

表3 降低频率对电缆型号选择的影响

4 低频电缆损耗分析

电缆稳态运行中的发热主要来源于电缆的损耗,除了电流流过线芯产生的焦耳损耗外,还包括绝缘介质损耗和护套损耗。其中,绝缘介质损耗所占比例很小,对温度场影响很低,因此电缆发热损耗主要由线芯损耗和护套损耗构成。

对部分双回路排管敷设的电缆进行损耗分析,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电缆导体损耗和金属护套损耗,如图8 所示。图8 中选用的电流都是该截面导线在工频下的最大载流量。由图8可知,随着电缆截面积的增加,电缆总损耗保持相对恒定,但护套损耗占比逐渐上升。另外,当输电频率降到20 Hz 后,2 项损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护套损耗受频率影响更大。

图8 不同频率下各项损耗

1)护套损耗占比增大的原因。随着电缆截面积的增大,导体面积增加的幅度大于护套截面积增加的幅度。以500 mm2和630 mm2的电缆为例,当电缆从500 mm2换成630 mm2时,线芯导体截面积的增长幅度为26.0%,而皱纹铝护套的截面积由643.0 mm2增至654.7 mm2,增长幅度仅为1.8%,导体交流电阻下降的速度更快。排管散热条件相对恒定,当导体温度达到限定温度时,受制于周围混凝土、土壤、空气的导热能力,电缆的总损耗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护套损耗所占比重也会随之上升。

2)低频输电对2 项损耗的影响。文献[15]中以型号64/110 kV,YJLW02,630 mm2的电缆为例建立了电缆载流量频率模型,利用式(2)、式(3)进行计算发现,当频率从50 Hz 降为20 Hz时,其交流电阻由0.038 5 Ω/km 降为0.036 5 Ω/km,降幅为5.13%;护套损耗率由1.283 8 降为0.558 3,降幅为56.51%。这意味着当电流大小不变时,降低频率大幅减少了护套的发热量,进而提升了电缆整体性能。

式中:λ1为护套损耗率;R 为交流电阻;R′,ys,yp,RS,X1分别为直流电阻、趋肤效应系数、邻近效应系数、护套电阻值和护套电抗值。

本节通过对电缆的损耗特性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第3 节中的2 个结论:

降低频率对导体损耗和护套损耗均有着显著的降低作用,进而改善电缆发热现象,提升线路载流量。

对于截面积更大的电缆,其导体截面积增长幅度远大于护套截面积,在总发热量不变时,护套损耗所占比例更大;而根据有限元分析法以及参数化计算的结果,低频工况对护套损耗的改善幅度更大,因此低频线路能够更好地提升大截面电缆的载流量。

5 实际工程分析

以国内某变电站送出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和软件进行建模分析。该工程采用YJLW03 127/2201×1600 单芯电缆,主要敷设方式为单回电缆沟和双回电缆沟,接地方式采用单端接地。

表4 所示为对该工程仿真的结果。由于单回路沟道的散热条件优于双回路沟道,因此其最大载流量较高。在低频输电方式下,2 种敷设方式的载流量均有着较大的提升,其各项损耗也符合3.3 节的结论,证明了低频输电系统能有效提升输送容量。

表4 不同频率条件下的载流量对比

6 结论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低频线路的温度场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多种敷设方式下不同型号的XLPE 电缆进行载流量计算,并为实际低频输电线路中的电缆选型提供指导意见。对电缆运行中的各项损耗进行研究,分析了低频线路提高输送容量的具体机理,得到以下结论:

1)随着电缆截面的增大,护套损耗在电缆总损耗中所占比例也增加。而频率是影响护套损耗的关键因素,因此低频线路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电缆的最高温度。

2)低频输电策略更适合大容量输电系统,电缆截面积越大,降低频率对输送容量的提升效果越明显,对于1 600 mm2截面的电缆,提升率达到28.56%。

3)在输送容量相同时,低频线路可以采用更小截面积的电缆,能够有效减少投资成本。

猜你喜欢
截面积护套工频
风轮叶片防雷金属网等效截面积研究
一种高温烟道截面积的在线检测装置设计及方法研究
利用体积法推导螺旋箍筋的长度分析
矿用电缆截面积选择与校验
浅析工频过电压故障研究
浅议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可穿戴式工频电场测量仪的研制
耐低温阻燃橡胶电缆护套材料
一种大型橡胶护套模具的设计与制作
220kV变电站工频电场的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