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推行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探索与思考

2021-11-18 01:39刘希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年6期
关键词:综合体全程番茄

刘希艳

(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北京100029)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许多瓶颈,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运行不畅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内容不断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长,然而我国农业全产业链的研究与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深入挖掘[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即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这对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指向性意义,彰显了我国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供给、产品认证,向质量提升、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转变[2]。“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十四五”是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5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3]。

早在2016年,北京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在种植、畜牧、水产3个行业开启了全产业链标准化的相关探索,发挥了农业标准化在保障农产品源头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抓手作用[4]。随着党中央、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和农业高质量提升行动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查缺补漏,实现首都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是推进北京农业首善之区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总结了北京市推行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实践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进北京市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进行了思考。

一、北京市推行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探索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采用综合标准化的思路,针对本地优势品种,以创建全程标准化示范基地为抓手,探索首都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模式。全程标准化基地建设采用综合标准化的工作理念,对农产品生产供应过程中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和要素进行分析与规范,形成符合生产实际、便于企业应用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综合体,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依标生产,示范基地自身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5年来,通过标准综合体的构建与全程标准化基地建设,带动首都农业标准化覆盖率提升20余个百分点[5]。这期间,笔者及团队采用综合标准化的工作方法构建了蔬菜、草莓、西甜瓜、鸡蛋、生鲜牛乳、鲟鱼、草鲤鱼7个品类农产品的标准综合体并进行实施,目前已在15家基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据测算,通过全程标准综合体的实施,种植业基地蔬菜质量明显提升,品牌效益明显增加。与标准综合体实施前比较,果菜类蔬菜平均每千克提高0.60元,叶菜类蔬菜平均每千克提高0.40元,根茎类蔬菜平均每千克提高0.30元[6]。蛋鸡养殖基地单产水平提升2%,产蛋率高峰期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同时畜禽基地在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方面也有较大提升[7]。水产基地在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在鱼苗优化、安全产品(鱼及鱼子酱)生产、品牌打造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8]。

(一)构建管理模式,建立标准综合体全程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关键在于标准化,标准化的实现关键在于有标可依。由于综合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符合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因此根据综合标准化的理念,构建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标准综合体是全程标准化基地建设的重点之一[9]。

标准综合体的构建首先要确定综合标准化的目标。目的性突出是综合标准化的重要特点,也是其与传统标准化的重要区别[10]。全程标准化基地的建设是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效益为总目标,根据种植、畜牧、水产基地的生产阶段可分解为3个子目标,分别是产前阶段质量安全、产中阶段质量安全和产后阶段质量安全。其次,依据所定目标,结合不同行业生产特点和基地生产实际进行要素分析,提出管控要求。然后,根据基地实际需求,指导企业查缺补漏,编制企业标准,并引进专家服务指导,对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最终建立符合其生产需求且覆盖生产全程的标准综合体。

以北京某有机生产基地番茄种植为例,质量安全标准综合体的建立过程按以下3个步骤进行。

1.确定综合标准化的目标和对象。该基地综合标准化对象为有机番茄种植,确定的综合标准化的总体目标为保证质量安全、提升效益(增加产量、提升价格)。根据生产阶段对目标作了进一步分解(见表1)。

表1 有机番茄生产质量安全目标分解

2.绘制相关要素分析图。相关要素分析方面,笔者采用编制相关要素图的方法,将有机番茄的生产过程作为一个系统,以生产过程为主线,梳理出产前、产中、产后与质量安全及提升效益相关的要素,如产地环境不仅包括灌溉水、土壤、空气等,还包含基础设施的维护和运行;产前病虫害预防,一方面是通过棚室和土壤消毒,另一方面通过倒换茬口减轻土传病害;栽培管理中番茄的定植方面,定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就比较差,容易诱发病害,定植密度小,产量低,效益就会打折扣,因此要根据栽培番茄的品种特性、栽培方式、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来确定最佳密度。以此类推,将番茄生产各环节均进行周密的分析,把影响其质量安全和效益的要素尽可能找出,绘制成要素分析图(见图1)。

图1 有机番茄全程质量控制要素分析图

3.建立标准综合体。相关要素分析图的确定,为标准的制定及标准综合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制定标准、建立标准综合体的过程中,注意以基地多年的种植经验为基础,以近几年的试验结果为依据。例如,产地环境标准的技术依据为GB/T 19630《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中“4.2.3产地环境要求”;品种管理方面,《种子采购及品种选择标准》是根据基地多年的种植经验及现有销售渠道制定的,目前已有固定的种子供应商,采购流程比较成熟,品种选择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早春茬番茄一般种植普罗旺斯、京番402、千禧等品种,如引进品种为新品种,先选择小范围试种,依据生产及销售情况再考虑是否大面积推广;产中栽培管理环节与质量安全最相关的就是投入品的使用,包含肥料和农药,在《有机番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中,规定了投入品的使用严格按照GB/T 19630的要求,自制腐熟的有机肥料经有关机构测评通过后方可使用。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注意引用和借鉴现有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调整。如《有机番茄采后及分级标准》参考了NY/T 940《番茄等级规格》,将番茄按大、中、小分成3个等级,但在此基础上有所调整,按照不同品种特性对番茄的分级进行了细化,操作性更强。《番茄冷藏及运输标准》参照了SB/T 10449《番茄 冷藏和冷藏运输指南》[该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ISO 5524:1991《番茄冷藏和冷藏运输指南》(英文版)],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年试验结果和经验,增加了相对湿度80%~90%的要求,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样依据相关要素,共制定企业标准23项,构成有机番茄全程质量安全标准综合体的全部内容(见表2)。

表2 有机番茄全程质量安全标准综合体明细

(二)集成生产技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标准的实施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是全程标准化基地建设的重点之二。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是与基地生产特点、生产需求及全程标准化生产要求密切相关的,从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的重点环节切入,集成相关技术并填平补齐相应的配套设施,推进全程标准化管理目标实现。以上述有机番茄的全程标准化基地建设为例,针对有机番茄全程标准化的管理要求,笔者及团队重点集成并完善了棚室环境调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及溯源管理等支撑体系。针对棚室环境调控方面,配套安装棚室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将生产环境的各项信息传输到信息传输系统,供生产人员参考,及时调整农事操作。针对绿色防控方面,集成并完善了以杀虫灯、黄蓝板、防虫网、天敌昆虫为主的物理防治技术手段,总结出不同品类天敌最佳释放时间、释放次数、释放点和释放量等。水肥管理方面,应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通过流量传感器、pH传感器、EC传感器,精确控制配肥精度与灌溉流量,实现水肥的精准管理。一方面,通过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总结适合于不同品种番茄的施肥模式和经验,建立高效的施肥技术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精准施肥,节水节肥,节约生产成本。溯源管理方面,通过基地已建立的追溯平台,记录基地生产情况和采收、销售信息,技术人员如实填写棚室编号和定植面积,及时上传各项农事操作记录,包括育苗、定植、采收、拉秧等重要时间节点;如实记录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包括但不仅限于投入品名称、规格、使用量、使用方法信息等。通过重点集成的4项技术支撑体系,该基地运转良好,标准综合体的23项标准均能够有效实施。

(三)开展宣传培训,推动标准落地标准的实施和落地离不开标准的宣贯和培训[11]。只有将标准落实到岗,责任到人,才能确保基地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开展宣传培训是全程标准化基地建设的重点之三。笔者及团队在建设全程标准化基地的过程中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标准宣贯,促使所建设的标准综合体落地。一是指导企业进行内部宣贯和培训,强化基地标准化生产意识,通过标准上墙、标准明白纸、现场指导等方式,提升生产人员标准化实施能力。有机番茄全程标准化基地建设过程中,以基地管理人员为重点培训对象,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及企业综合标准化相关内容培训,使基地管理人员对综合标准化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以一线种植人员为重点培训对象,将各项农事操作简化成明白纸后,开展企业标准指导实施培训,并将标准转化为明白纸后张贴到每个棚室,结合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使种植工人的标准化实施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二是针对全市层面的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主体,搭建学习平台,通过“农标酷”“专家现场讲标准”“标准化基地生产观摩”等活动进行棚舍地头现场指导,帮助基地更好地学习和利用全程标准化基地管理模式。笔者及团队建立的“农标酷”公众号收录实时有效的全部地方标准,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定期更新,生产主体可通过关键词搜索或分类搜索找到所需标准文本,大大提高了农业地方标准的使用效率。“专家现场讲标准活动”是根据生产主体尤其是标准化基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现有标准解决问题,例如,针对密云区河南寨镇番茄种植基地冬季番茄晚疫病高发的问题,举办了一期专家现场讲标准活动,技术专家通过室内培训和棚室现场指导的方式解读了DB11/T 700《番茄设施生产技术规程》,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标准化基地生产观摩”是带领大家走进建成的全程标准化基地,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学习全程标准化基地建设的经验及先进技术。

二、问题与不足

(一)高质量生产标准依托不足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的建立依托于现行的农业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本着“有标贯标、缺标补标”的原则,通过补充制定空白环节的标准来实现生产全过程控制。当前,北京市民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已经升级,大部分市民对食用农产品的需求已从追求吃的饱向吃的优质安全转变,从关注餐桌的多样性向关注生态环境友好转变。因此,规范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也应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及时转变。然而,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以绿色、有机生产为主题的配套标准跟进较慢,修订周期较长,许多无公害生产相关标准仍普遍现行有效,已经不符合市民对农业生产的需求,对北京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也已经弱化。地方层面,仅2019年,北京市就集中清理废止无公害相关地方标准40余项,但以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的标准体系建设却未完全及时跟上,产地清洁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循环化、资源节约化、产品优质化、品牌化相关的地方标准,更新及制定较慢,致使当前有些生产环节或产品品类处于标准空白期,也不利于北京市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进一步改进升级。

(二)品种和品牌发展存在短板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中,除了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外,对农业生产产业链的前端(即品种培优)及农业生产产业链的后端(即品牌打造)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北京品种培优和品牌打造方面的短板也比较明显。一是缺少国际引领性品种和品牌。全市新品种认定不少,农产品注册商标众多,但真正走向全国各地、走向世界、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种和品牌较少。二是品牌与文化融合不深入。当前北京市农产品品牌与民俗发展、乡村文化融合的案例较少,品牌故事有待进一步讲好。三是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占比不足,品牌附加值较低。当前北京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较少,品牌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优势还不十分明显,品牌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一二三产融合不够北京农业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都高于周边省份,仅凭农业生产,链条短、效益低,且效益提升空间有限,不具备比较优势[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收入的不断提升,对农业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还表现出强烈的农耕文化、农业休闲观光等服务性需求[13]。“十三五”期间,从北京市农业休闲观光及民俗旅游带来的产值来看,在2017年达到顶峰,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收入合计达44.1亿元[14]。农业新业态有效拓展了农业产业的厚度,成为京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部分。当前北京市进行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探索中,重点对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较好的控制,一二三产融合方面有一定基础,但存在加工科技水平较低、文化休闲项目单一等问题,“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农业生产+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标准化研究较少。

(四)综合标准化评价体系不健全系统客观地对综合标准化效益进行评价,不但对于实施主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和决策。然而,从查阅文献情况来看,北京市尚未形成统一的综合标准化评价体系。前期北京市在探索首都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过程中,重心主要放在了农业标准综合体的构建、实施,示范基地的建设方面,仅从提质增效、减排和废弃物利用等方面对示范基地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大概计算和评估,尚未形成完善的农业综合标准化效益评价体系。当前北京市对实施满1年的地方标准进行实施情况评估,也是仅从标准实施效果、标准实施措施两个层面进行。该评估方式在成本低、容易组织、操作简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标设计不尽合理,农业地方标准和城市管理类标准差别巨大,却用同一张表格进行实施效果评估。二是缺乏有效评价指标,现有措施仅是对地方标准进行实施满1年的情况调研,并没有设置评价维度,对于标准与标准之间实施情况的比较和评价没有具体指导意义。

三、对推进北京市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思考

(一)提高高质量标准制修订效率国家和行业层面,应该加紧农业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应及时废止或修订目前不适用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无公害系列标准。另一方面新制定标准的立项应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从产业链角度出发,优先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品种优化、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生产效率提高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制修订项目。北京市层面,标准的制修订应满足首都对北京农业提出的刚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一方面标准制修订内容方面要查缺补漏。从当前北京全产业链标准短板出发,加快以绿色、优质、安全为导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从北京特色产业标准建设出发,根据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推进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及休闲农业、农业文化创意等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另一方面规范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北京市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方面应严格落实《北京市农业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地方标准规范化管理,严格标准到期复审程序,及时反馈标准实施情况信息等。此外,鼓励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发展。北京拥有较多的全国知名农业企业,例如首农、顺鑫等,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标准制修订方面的带动作用,鼓励其制定一批优质高效的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

(二)开展农产品品种和品牌攻关品种方面,北京科技实力雄厚,种业物流发达,为北京籽种农业发展及品种培优提供了绝佳的优势。近年北京在恢复特色传统品种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例如,随着“老口味”蔬菜的种植和推广,一些“老口味”蔬菜如核桃纹大白菜、“苹果青”番茄、老北京黑茄子颇受市民青睐[15]。“十四五”期间应全面摸清本地种质资源情况,通过对稀有品种、特色品种开展保护工程,对现有品种培育技术瓶颈实施联合科技攻关,打造种业创新示范区等方式实现2025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的目标[16]。品牌方面,北京的品牌基础也比较优越,现有农业农村部登记的京西稻、北京鸭、上方山香椿、北京油鸡等地理标志农产品14个,另外,大兴西瓜等21个产品在国家知识产权部门被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北京市立足实际,培育发展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近3年评选出“北京农业好品牌”100余个[17]。 “十四五”期间应充分利用首都农业品牌发展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是打造一批国际引领性品牌。在农业品牌国际化营销、农业品牌国际形象树立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弘扬中国农耕文化,推动首都农业品牌走向世界,推动农业国际合作[18]。二是讲好品牌故事。北京历史文化悠久,可从文化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品牌及产品背后的故事,提升首都农业品牌的文化性和趣味性。三是加大绿色优质品牌的培育力度。“十四五”是首都农业全面推进绿色生产的关键时期,应以此为契机,提升农业品牌质量,将一部分普通品牌转化为绿色品牌,提高绿色品牌份额。

(三)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依托北京城区人口密集,对农业多功能个性需求多、消费能力强等特点和优势,京郊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巨大潜力。笔者认为,京郊三产融合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档升级。一是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科技攻关及推广。政府层面应加大农产品采后保鲜、深加工等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科研与推广机构应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联合攻关与示范推广。二是提升农产品销售及流通效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提升农产品流通速度、广度及精确度。三是加强三产融合标准化相关研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京郊地理标志性产品、非遗农产品为基础,深入挖掘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农事活动,打造集农业生产、深加工、观光采摘、文化民俗、创意体验、旅游教育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从初级产品供给到精神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的转变。

(四)探索构建综合标准化评价体系北京综合标准化评价研究应从综合标准化的目标出发,本着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动态性的原则,对标准综合体技术指标、标准综合体实施情况、标准综合体实施效益分别进行拆解,保证指标的可行性与代表性[19]。建议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两点:一是注意吸取和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当前各地在标准化评价方面已经有一定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例如,董秀云[20]从目标层、规划层、评估因子3个层面建立了福建省农业标准化评估架构;赵金鹏[21]优化改进了甘肃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改进后的评价指标包含组织管理、农业技术进步、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示范效果5个一级指标,项目管理等12个二级指标和组织结构等34个三级指标;2020年,四川省崇州市发布了该省首个地方农业标准化评价体系——崇州市农业综合标准化效益评价体系[22]。二是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北京科教资源丰富,农业行业及标准化相关的专家团队众多,专家水平较高,应组织相关专家持续跟踪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标准化情况,定期对全产业链标准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客观评价,精准分析标准综合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改进思路,不断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

猜你喜欢
综合体全程番茄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HOME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