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宴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健康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数字信息时代农村初中生接触到的更多的是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一些不良信息很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思想出现偏差,行为偏激。因此探索农村思想政治课实施家校共育的体验式学习,探究切实可行的家校共育方式来对这部分农村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思想政治;家校共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集中,与农村地区的环境差异越来越明显。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成长与城市学生的差异性。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健康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数字信息时代农村初中生接触到的更多的是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一些不良信息很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思想出现偏差,行为偏激。因此探索农村思想政治课实施家校共育的体验式学习,探究切实可行的家校共育方式来对这部分农村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一、农村初中思想政治家校共育的现状研究
1、农村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一环,对个人思想品质的影响极为深远。终其一生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的父母都背井离乡到城里务工,孩子在家的教育往往落在农村年迈的老人身上。限于老年人眼界或对孩子溺爱等因素影响,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缺位的。父母一心一意外出打工,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基本上就不管不问了,直接把孩子推给老人,交给学校。在外务工的父母一般只考虑到孩子的物质需要,很少关心孩子思想方面的问题,导致农村初中生思想政治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
2、在思想政治家校共育方面的缺失导致农村初中生成长环境恶化。初中生正处在心智成熟发展的关键期,农村环境相对闭塞,缺少健康向上的环境引导,信息大多都是孩子不经筛选直接从网上获得,信息的渠道不仅单一,而且大量收割注意力的不良信息充斥网络,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有的被各种拜金直播洗脑,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根本无心学习,不求上进。还有的初中生结交一些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渐渐的也蜕变成为不良少年。这些农村初中生思想政治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就是家庭情感链条的缺失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问题,严重者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3、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投入不足。农村中学相比与大城市由于本身师资资源的匮乏,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不敢也不愿承担更多的素质教育责任。为了“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对于关系到升学的主课教育尤其重视,而对思想政治则投入过少。对一些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而“失足”的问题学生也基本上采取了一种不管不顾的态度,导致这部分学生不可避免地滑入自暴自弃的深渊。
二、农村初中生思想政治家校共育的解决途径
1、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家校共育的相关培训。相对于城市,农村家庭家长的文化素养往往都不能独立支撑起积极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这主要受限于农村家庭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所处的环境导致的思维和眼界的局限。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关注于学得好不好,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打算。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只把上学的钱准备好就行了,思想政治方面听之任之。对于明显成绩不佳的学生,家长往往会考虑让孩子辍学打工,根本无从也没有能力帮助孩子走出低谷,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操守更是无暇过问,在孩子心理层面更是无力干预。有的家长本身身体心理上也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因此,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明眼人”有责任担负起沟通和培训的职责,帮助这部分农村家长切实履行好学生思想教育的家校共育责任。
2、通过多种渠道构建家校沟通联络机制。教师要在主题班会日等班级活动中邀请家長参与,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和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孩子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利用活动开展实时的家校共育。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能让双方都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学生在家或学校中的行为表现,为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第一手信息,使双方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拥有一席之地,在孩子的成长中都能构建自己的影响力。
3、农村初中生思想政治家校共育应形成长效机制。初中生思想品德和品格的形成、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沟通反馈机制。可以制定定期沟通的长效联系,对学生出现的道德苗头事件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道德教育事件处理的滞后性。
参考文献:
[1]刘纪龙,肖晓锋。《农村中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创建策略》【J】。新课程,2018(9):52.
[2]陈宏,《家校共育中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J】。南北桥,2017(1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