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莎乐美》中人物舞台行动的内驱力

2021-11-17 19:07杨翔宇
艺术评鉴 2021年20期
关键词:月亮

杨翔宇

摘要:《莎乐美》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美学高峰的代表剧作,本文以剧中重要物象月亮为映照,分析探索剧中各个人物展开舞台行动的内在依据,分析人物行动的内在动因,同时通过理清对比不同人物对同一月亮的不同感受,王尔德使用的不同修饰形象,体味唯美主义美学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莎乐美》  月亮  唯美主义  舞台行动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142-03

《莎乐美》这部剧作的创作标志着王尔德代表的唯美主义美学到达新的高度,同时也是王尔德艺术的顶峰时期。在此之后他陷入了冗长的官司和牢狱之苦,再无伟大作品问世。初读剧本会被剧本中的语言吸引住,振翅回巢的鸽子、翩翩飞舞的白蝴蝶、惨白的裹尸布、每个人物口中的月亮。这些语言营造出的氛围激发笔者极大的兴趣,尤其是王尔德在剧本中用大段台词,通过不同人物讲述对月亮的态度和感受。每一个人对月亮的感受都是不同的,甚至同时同地,面对同一个月亮所引发的感受和联想是完全相反的。与其说王尔德通过其他人物的口去塑造月亮,再通过月亮这一物象去塑造人物的心境,不如说是王尔德塑造了一个不会说话但是血肉丰满的“人物”,即是月亮。它似乎是一面镜子,照进了每一个人物的内心,窥探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他们逐层剥离给观众看。王尔德分别用了“坟墓中的女人”“裹尸布”“硬币”“处子”“琥珀色眼睛的公主”“喝醉酒的疯女人”这些看似没有逻辑的词语去描绘月亮,但这些语言所营造出来的视觉美感、舞台气氛,恰是兴趣所在。现以《莎乐美》中的极为重要的物像——月亮去分析《莎乐美》的唯美主义美学。

月亮这一物像无论是古今中外,都有无数文人墨客去描写,无论是唐诗宋词现代诗,月亮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物象,它是诗人、词人、剧作家借物抒情,心内情绪外化的寄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客居旅人的心境;“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亡国灭种,物是人非的伤痛;“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是睹物思人,追忆往昔的心境。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咏月叹月的诗词俯拾皆是,名篇佳作辈出,各领风骚,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痛,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怀,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借以抒发对宇宙、对社会人生的思考。①月亮这一物象是历代文人墨客离不开的话题、绕不开的创作母体、倾泻情感的重要媒介。《莎乐美》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将结合剧本中每个人物对月亮的感受,分析人物的舞台行动内驱力。

一、死亡宫殿的预兆:希罗底侍从眼中的月亮

希罗底的侍从第一句台词就是今晚的月亮瞧上去有点奇怪,她像是一个从坟墓里爬起来的女人,像一个已经死了的女人。说不定她还正在寻找死人呢。这里王尔德在人称代词上用“她”,描写手法上将月亮比作女人,瞬间就给予月亮以生命感,把月亮描绘成从坟墓中爬出的女人,也从侧面描写了月光的惨白,同时也暗示了侍从内心深处不详的预感,月亮透出的不详预兆。在全剧的开篇,王尔德通过月亮这一物象营造出一种颓败、沉郁的氛围,为全剧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确定舞台气氛,营造一种神秘、颓废的观演感受。

希罗底的侍从是一个十分敏感的人,他的情感细腻且富于理智。在他与叙利亚军官的对话中,反复提醒叙利亚军官不要一直看莎乐美公主。看的太多,那样看人是有危险的,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他和叙利亚军官的对话全程都在劝说他不要一直盯着莎乐美公主看,他已经预感到危险的来临、灾难的前兆,而他对月亮的感受、对月亮的态度和描绘月亮的词汇,更加凸显了他的内心想法。在这里王尔德用月亮映照出侍从的内心,月亮化作一面镜子照出了侍从不详的预感,一个从坟墓中爬出来寻找死人的女人,映射了后面叙利亚军官的自戕。

在侍从和年轻叙利亚军官的对话中他们讨论月亮,侍从说月亮的样子奇怪,就像一位死了的夫人伸出手来,要找一块裹尸布盖住自己。这里其实是为强化侍从内心对不祥事件发生的预感。“死了的妇人”“裹尸布”这些意象不合逻辑的使用,恰恰体现了王尔德推崇的唯美主义世界观和创作观。为艺术而艺术,一切物象的使用和描绘都是为艺术而存在的,生活并不是艺术的来源,生活是艺术的学生,为了美而美即是王尔德的创作观念,把情爱、美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用死亡强化情感的深度与审美的强度, 造成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死了的妇人”“裹尸布”这些看似与人物对话内容没有任何逻辑结构,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带入剧中人物的对话场景,一座王室的宫殿外,月光惨白的洒在宫殿外的露台上,而旁边就是一座幽深的水牢,不时传来施洗约翰低沉而又带有些许寓言性的诨语,这便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情感共鸣,此时侍从的心境正是我们多数人的心境,这些物象能非常直接的传达出这一内心感受。

二、破碎伦理的宫廷中开出欲望之花:莎乐美的欲望根源

莎乐美因为受不了宴会厅的吵闹憋闷和希律王饥渴的眼神而跑到阳台透气。她说“能看到月亮真好!她就像是一枚小小的硬币,又像是一朵银白色的小花儿。冰清玉洁的月亮啊……我敢肯定它依旧是处子之身,因为她有着一种处子之美……对,她是一位处子,从未被人玷污过”……王尔德借莎乐美之口又把月亮描述为一位纯洁无暇的处子。月亮还是同一个,但与之前希罗底侍从口中的月亮完全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这便说明此时的月亮它不单单是一个天文现象,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物的心境与心情。在侍从那边,预感今晚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莎乐美这边反衬出花季少女的内心,纯洁而又充满探索欲望,犹如刚刚绽放的花朵一般,美丽圣洁。只有少女才会对一枚小硬币产生童真的兴趣,而银白色的小花儿正像是在比喻自己一样,同时也表达了莎乐美对男人的态度,她认为男人是肮脏的,一旦被男人染指,女人就会因失去处子之身而变的污浊,表现出对男人的嫌弃、对神性的渴求。这大概是与她的身世有关,她的母親希罗底和前朝国王生下她,而前国王被自己的弟弟希律王推翻,母亲希罗底又转嫁给希律王。在她看来母亲是污浊的,是被男人玷污的,她是在这个稍显乱伦的家庭中成长的。尤其是随着她的长成,又召来了希律王的觊觎,希律王对她毫不忌讳的占有欲的表达使她恶心,所以她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男人的厌弃。

莎乐美,犹太国的公主,希罗底的女儿,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今晚的宴会使她憋闷,她抱怨那些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恨不得把对方撕成碎片一样的争吵不休。还有些野蛮的家伙喝起来没完,还把酒洒在大理石地面上。而那些罗马人真是残忍而又粗鲁至级,满口尽是些粗鄙不堪的黑话,而且希律王一直在直勾勾的望着她,他当着莎乐美母亲的面觊觎女儿的美色。王尔德真乃文学天才,短短的月亮描写,通过小花儿、硬币、处子、女神、男人几个词语的运用就把莎乐美的心境和身世背景暗示的淋漓尽致,为接下来莎乐美舞台行动的展来悄无痕迹的锚定下内驱力。

三、追逐者的映照:敘利亚军官与希律王的内心

年轻叙利亚军官对月亮的描绘为“她也许是一位有着琥珀色眼睛的小公主,她像一位小公主那样透过薄纱般的云雾嫣然而笑。”军官在一开始就不停的看着宴会厅的莎乐美公主,沉迷于莎乐美的美貌优雅,所以在他眼中的月亮正像是他对莎乐美的印象一般,那样青春美貌。年轻叙利亚军官的情感世界是单纯的,是爱憎分明的。他的父亲是位国王,希律王把他的父亲从自己的领土上赶跑,母亲做了希罗底的奴隶。幸而希律王对他有所垂青,不久前任命他为卫兵队长。这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王子,他常常和希罗底的侍从在河边散步,述说家乡的事情,声音总是非常低沉,嗓音像是吹笛手吹出的声音,总是静静的看着自己水中的倒影陷入沉思。他单纯痴情的望着莎乐美,眼中只有美好的事物,他对莎乐美是爱慕的,且是充满崇敬的,愿意为莎乐美付出一切,甚至不惜违反陛下的禁令,帮她把约翰从水牢里带上来。在看到莎乐美不听劝告的走进约翰,并向约翰倾诉爱意,想要亲吻约翰时,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生命。他不允许自己看到所喜爱的人堕落,但是莎乐美又是犹太国的公主,王后希罗底的女儿,没有办法,只能选择自戕,把这份美好永远停留在记忆中。通过短短的对月亮的描写,就把这个为爱自杀的年轻军官的内心情感和自戕的舞台行动的内在逻辑清楚展现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

希律王口中的月亮变成了奇怪的一个疯女人,一丝不挂的,像一个喝醉了酒的女人……他说“我敢肯定她正在寻找爱人。她走起路来那副摇摇晃晃的样子难道不像是一个喝醉酒的女人吗?她就像一个疯女人。”这是希律王眼中月亮的样子,剧中王尔德借希罗底的口说出希律王一直盯着莎乐美看,尽显希律王的觊觎之心。希律王为了得到王位,将自己的兄长关在水牢里十几年,最终命人杀死。除了凯撒之外,他全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认为自己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娶了自己兄长的夫人希罗底,明知道这样做是不符合伦理的,但还是这样做了,他害怕约翰的神谕。虽然约翰说出了冒犯自己和王后希罗底的话,但由于约翰的声望,不敢将他杀害,而是囚禁于宫殿旁的水牢中。他暴虐,也有一国之王的威严,为了得到莎乐美,甚至可以分给她一半国土。在莎乐美提出要约翰的头颅后,他由于之前当众发誓的原因,最终不得不答应给莎乐美想要的,这也体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尊严。他试图以世俗权力物化莎乐美鲜活跃动的生命,俘获她生气勃勃的肉体,并极力把莎乐美的美恶俗化、色欲化,以刺激他颓废的享乐。“喝醉了酒的疯女人”,其实是对莎乐美的暗示,莎乐美走出宴会厅来到阳台,遇到施洗约翰并爱上了他的嘴唇,这一系列的舞台行动不正像是疯女人醉酒后寻找爱人么,疯狂的莎乐美被有着神性般的约翰所吸引。王尔德借希律王眼中月亮的形象暗示了悲剧发生,揭示了莎乐美的命运。

在施洗约翰预言月亮变红后会有悲剧发生,希律王真的发现月亮变红了,他说“看那月亮,她已经变红了,红的就像血一样。”没错,这就是希律王的内心世界,月亮如镜子一般照进了他的心中,把他内心中的伤疤和害怕赤裸裸的揭示给众人,月亮这一自然物象不会凭空变得像血一样红,这不过是王尔德的艺术处理,把月亮作为一种悲怆的隐喻,悲剧发生前的暗示。莎乐美如愿以偿吻到了约翰的嘴唇,并死在了月光的照耀之下。

四、结语

王尔德笔下的月亮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它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进每一个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心境的外化。同时王尔德借人物之口,将月亮这一物象赋予一种神秘的神性和宗教气息,給人物舞台行动的展开锚定内在驱动力。“坟墓中的女人”“裹尸布”“硬币”“处子”“琥珀色眼睛的公主”“喝醉酒的疯女人”这些看似没有逻辑的词语描绘月亮,恰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美学观的体现,借由人物对月亮的态度,暗示人物舞台行动展开的内在动因,赋予每个人物展开行动的内在逻辑,将人物内部行动与外部行动的展开有机融铸于一体,以塑造人物形象和舞台气氛。笔者惊喜的发现如果我们去归纳剧中每个人物的形象种子时,他们所传达出来的美学气质与我国当代戏剧家不断探索的表现美学追求有某种不谋而合之处。真正表现美学的“美”,是存在于饱含哲理,饱含着诗的激情与诗的意境并找到美的形式的那些瞬间!以表现美学的戏剧实践观,对《莎乐美》进行二次创作,相信是一个不错的戏剧尝试,笔者期待有更多的戏剧理论家与戏剧实践家就此展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不同美学观的美学价值去滋养创作之花,知晓一月三舟,方可使我们的艺术创作更加主动,更具创作力。

参考文献:

[1]张韵.一种明月 两地相思——《唐诗一百首》和《日本古典俳句选》月亮诗比较[J].语文学刊,2005(12):74-77.

[2]周小仪.莎乐美之吻:唯物主义、消费主义与中国启蒙现代性[J].中国比较文学,2001(02):67-89.

[3]戴春雷.论王尔德《莎乐美》中的酒神精神[J].戏剧文学,2019(06):81-87.

[4]徐晓钟.提高素养,培育诗情[J].戏剧艺术,1996(02):20-23.

猜你喜欢
月亮
聊一聊“超级月亮”的那些事
修理月亮灯
月亮河
有月亮的夜晚
月亮 等
月亮减肥记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