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必荣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扬州文化馆在开馆之初就确立了“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的办馆理念,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其零门槛的做法让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 获得了广泛好评。
材料二: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期望,其作品出版必须繁体,而且必须竖排;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也因为作者不同意简体字出版而只有繁体字版。这些书籍为阅读设置了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
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你是如何思考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理性思辨的作文题。命题人要求考生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进行理性思考,考生围绕两则材料的内容,如果只论述对扬州文化馆设置“零门槛”的看法,或只诠释对国学大师自设“高门槛”的看法,这样的作文都难以获得高分。最佳立意就是辩证地将两者结合起来,论述是否设置门槛应该区别对待。另外,“门槛”一词具有多个意项,考生可以联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设置“门槛”现象展开思考,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考查考生的联想能力和思辨能力。可立意如下。
1.设置“零门槛”,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
2.设置“高门槛”,是检验高能力和高水平的标志;
3.既需要设置“零门槛”,也需要设置“高门槛”……
素材及化用
素材一
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从2003年起,不分种族、年龄和人群,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不仅允许拾荒者、流浪汉携行李入馆,而且还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上网、听音乐、接开水,甚至用书桌下的电源充电。对于拾荒者入馆阅读,杭州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把手洗干净再阅读。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每次看书前都会将手洗净,生怕把书弄花了。他几乎每周都会来两次,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化用例段:冯天瑜教授有言:“已经迈开现代化步伐的中国,针对目前现代化开发的一些弊端,用呼唤人文关怀的努力来救活功利主义导致的文化失范,是十分正当的。人文关怀与工具理性的协调发展才是文明进步的健康之路。”杭州图书馆之所以能成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就是因为秉承对公共图书馆不分种族、年龄和人群的服务原则,给予了普通大众最深切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莫大的好处,可以在贫民百姓的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假以时日,或可长成中华文化的参天大树。
素材二
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周年之际,面向大众推出18个展览,让这些平时深藏不露的“宫中精品”能够进入普通百姓的视野,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许多观众即使排队几个小时才能入内,也要一睹名画的风采,说明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愿望是十分强烈的。
化用例段:故宫这次推出18个展览,没有设置“门槛”,向大众开放,对普及中国古典文化,让更多的人走进故宫,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是很有帮助的。但故宫也设置了“高门槛”,还有许多展品还未向大众开放,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二者是“一体多元”的关系,互赖共生。
例文
要设置“零门槛”,也要设置“高门槛”
□福建省闽清一中 陈欣曈
扬州文化馆的“零门槛”备受大众欢迎,因为它普及的是大众文化;而国学名家设置的“高门槛”让人望而却步,因为它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和水平。那么,如何设置“门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呢?
设置“零门槛”,有利于普及大众文化,提高全民素质。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阅读是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常说要重视文化,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重视?就是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比如,扬州文化馆、杭州图书馆等设置的“零门槛”,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最能体现获得知识的自由。这样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兜底”保障,就能进一步激发全民阅读的兴趣,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需要,真正让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然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总和,它所蕴含的深意并不是一般的人随意就可以理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着笔之处看似只有儿女情长,却暗含一个家族的兴败,一个王朝的盛衰;鲁迅的《阿Q正传》,看似一個荒诞可笑的小人物,却刺中一个民族的痛点;余华的《活着》,活的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却反映了一种热爱生命的坚持……这些名著的阅读,设置了“高门槛”,正如两位国学大师的作品设置了“高门槛”一样,一般读者只能望而却步。而这样设置“高门槛”,正是让一部分有能力、有实力的人去追求高水平的文化,进而提升民族文化的高度。可以说,时代既需要“零门槛”,它能拓宽文化的广度;时代也需要“高门槛”,它能加深文化的高度,维持它的高品质、高水准,从而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绚烂多彩。
作为高三青年学生,我们应当追求高品质、高水准的文化,就不必畏惧设置的“高门槛”,这就需要接受高考的检阅。高考,被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为考生众多,而高校招生的人数有限,那么,进入大学深造,就设置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作为门槛,来择优录取。我们唯有勇敢挑战,才能登堂入室,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更高的能力,掌握更强的本领,从而为加深文化的厚度、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置“零门槛”,可以拓宽文化的广度;设置“高门槛”,可以加深文化的厚度,它们都是新时代的需要,这就是我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的思考和感悟。
评点:文章为了论证观点的正确,说理时,不仅需要“比较”,而且强调站在多个角度中完成比较说理,而不是单向度的自说自话。这篇文章,作者为了论证“既要设置‘零门槛,也要设置‘高门槛”这一观点时,运用“‘两面兼顾,巧用‘全面的观点进行分析”的论证方法,对“设置‘零门槛和 “设置‘高门槛”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阐述,逻辑严密,说理深刻,使得论证不仅有力度,更有理性思辨的张力。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