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郡祁学校的一则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为教育中学生不要浪费粮食,该校高中部校长王永新站在垃圾桶边当众吃光学生剩饭剩菜。有人称赞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有人质疑此举系“作秀”“不卫生”。2021年9月6日,王永新受访时否认摆拍,并称从这个学期开始,一天三顿都这样吃:“我把孩子们看作自己的孩子,心里没有这个界限了。”
时文链接
“校长吃学生剩饭”是节粮教育的最好示范
□廖卫芳
眼下,全国各地,包括学校,都在大力倡导“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活动,一些学校不但通过“一毛钱米饭”“半份菜”等节俭方式开展“节俭教育”,学校老师也通过言传身教、带头示范,自觉加入到“光盘行动”中等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这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简述各地学校开展“节俭教育”的诸多举措,指出学校意在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
也许有人会说,“校长吃学生剩饭”是一种“作秀”,但笔者以为,即使这是在“作秀”,也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校长吃学生剩饭”,这无疑会让那些没有“光盘”的学生自觉羞愧,就一定会在今后的用餐中自觉养成“光盘”习惯。另一方面,“校长吃学生剩饭”,要远比平时那些枯燥的爱惜粮食、光盘行动等“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有感染力。(承接上文结尾句,充分展开,从两个方面阐述“校长吃学生剩饭”的积极意义。)
众所周知,学校是粮食浪费的“重灾区”。许多学生由于从小过着“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压根就不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因而,每每在食堂用餐时,不是“多打饭”“多打菜”,就是只吃几口就把剩菜剩饭“一倒了之”,他们根本不觉得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行为”。而此次“校长吃学生剩饭”,不失是对这样的学生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节俭教育课”。(本段承接上段,对比学生就餐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肯定“校长吃学生剩饭”是给学生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节俭教育课”。)
相信,有了这样一次不同寻常的“身教”,这所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感受到校长的“用心良苦”,定能在今后的学校生涯,乃至今后的人生之旅中学会勤俭,学会节约。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身教”和“示范”是拿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一笔“精神财富”,必将受益终身。(从展望未来的角度,分析“校长吃学生剩饭”之举对学生的深远影响。)(摘自东方网)
校长当众吃学生剩饭:精神可嘉但不宜提倡
□陈广江
身教胜于言传,王校长用心良苦、精神可嘉。但是,用当众吃学生剩饭的方式反浪费、倡节俭,难免引发一些质疑。在推广分餐制、提倡公筷公勺的今天,这种吃学生剩饭的做法,不符合卫生健康的理念。而且,此举的必要性也经不起推敲。(本段客观地评价了“校长当众吃学生剩饭”的行为,先肯定其“用心良苦、精神可嘉”,后指出其不妥之处,为下文议论的展开做了铺垫。)
学生浪费食物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归咎于学生不懂节约。如果学生已经吃饱了,或者饭菜不合口味,校长用“以身作则”的方式逼着学生吃完盘中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害无益。(追本溯源,先分析“学生浪费食物的原因”,再接着指出校长此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害无益”。)
校长当众吃学生剩饭产生的效果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显著。类似做法早已有之,但多数不了了之,始终无法成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换言之,校领导当众吃学生剩饭不是常态之举,无法形成长效机制,更无法复制推广。(本段从“无法形成长效机制,更无法复制推广”的角度阐明“校长当众吃学生剩饭”的行为是不值得倡导的。)
此举还涉嫌“道德绑架”和“情感绑架”。校长当众吃光学生剩饭,实际上是通过一种过激的“自辱式”行为,来触动、刺痛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深深的内疚感。这种教育方式,貌似自责自罚,实则精神施压,会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本段照应第二段的结尾句,从“道德绑架”“情感绑架”的角度阐述校长此举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壓力。)
开展勤俭节约教育,杜绝学生食物浪费,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奢望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从科学管理的角度看,与其剑走偏锋,不如把功夫用在平时,着力提升学校食堂餐饮服务水平,比如推行“半碗饭”“半份菜”“称量自选”“光盘有奖”等活动……这些都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本段从科学管理的角度,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了一些“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着力提升食堂的餐饮服务水平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旁批:倪丽彬/摘自《北京青年报》)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