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英,黄敏霞,徐健峰,郭鹏程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专业学位体育硕士实践教学发展窘境,并从助力国家奥运视域下提出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改革路径。目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发展面临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倾向;实践教学出现“学术化”导向,缺乏高水平实践教学师资;专业实践时间短、形式单一、考核办法缺乏统一性;实践基地建设匮乏。提出助力奥运视域下实践教学改革路径:纳入服务竞技体育的相关课程,构建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引进国家队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丰富实践指导师资力量;竞技体育科技助力手段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
关键词:助力科技奥运;专业学位体育硕士;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0-0017-04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MSPE), and put forward the reform path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MS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lping the National Olympic Games. At present, the practice teaching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of MSPE was facing the problem, such as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a tendency of "emphasizing theory rather than practice", an "academic" orientation in practical teaching, a lack of high-level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ers, shor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ime, single form and lack of unity of assessment methods, lack of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 paths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should involve to include the relevant courses serving competitive sports, to build a hierarchical,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introduce high-level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from the national team to enrich the teaching staff for practical guidance, and combin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ssistance means of competitive sports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closely.
Keywords: contributing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lympics; Master of Scie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MSPE); practice teaching
全國研究生教育会议于2020年7月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这一指示的提出,不仅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明确要求,更引发高校对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深思。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2]。如何提高高校体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中之重。科技助力奥运是国家战略;高校是科学技术的生力军;助力奥运,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体育战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研究就“如何提高高校体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对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助力国家奥运视域下探讨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改革路径,为高校服务国家奥运战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窘境”
(一)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倾向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具有职业性,是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3]。2017年《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2]指出“理论课教学要达到约总学时的60%”,而实际上,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理论教学超过80%,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3]。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有利于学生在理论教学中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但同时也会压缩实践教学的学时,导致教师和学生轻视实践教学。甚至部分高校还没有把实践课纳入课程设置,这与专业硕士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不仅如此,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践教学的质量更难以保证。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实践教学条件差,不少高校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4]。
(二)实践教学出现“学术化”导向,缺乏高水平实践教学师资
导师与一般的教师不同,其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體育专业硕士招生以来,其规模扩张的速度如雨后春笋般。大多数专业型导师都由学术型导师转变或兼任[5]。多年的学术型指导经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转变,难以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应用型体育硕士。竞技体育的训练新方法新手段更是极少纳入课堂。一线专业能力强,又有理论素养的实践型导师严重缺乏,使得实践教学无法切实落地。
同时,大部分高校体育硕士指导老师学术型和专硕型学生一起带,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两型学生,导致专业型硕士培养出现“学术化”倾向[5]。并且高校对教师的评估偏重科研,许多教师重视课题研究,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和提高。
(三)专业实践时间短、形式单一,考核办法缺乏统一性
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特点可知,专业学位的特点在于其实践性和职业性[6]。同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个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学位,实践是发展专业硕士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5]。
通过研究发现,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多采用教学实习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少部分还会有实践基地研究项目,技术和管理岗位锻炼。而考核形式也缺乏统一性,有实验报告的形式,有实践单位考核的形式,有实践单位结合学校共同考核的形式,有实地考察检验的形式等。并且少数高校的实践时间仅有2个月,较好点的有9个月到1年[3-4]。由此可知,目前高校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不够重视,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专业实践形式单一,考核办法缺乏统一性,没有标准的评价体系;专业实践时间短,无法满足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职业背景”培养的需要。
(四)实践基地建设匮乏
实践基地是学校为更好培养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而与社会单位签订的实习平台。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学校也应该签署多样化的实践基地,让学生所学的理论更好地结合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然而,由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开设不久,不少高校并没有建设系统的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与竞技体育结合的实践基地更是少之又少或者是实践基地类型单一,有的甚至还沿用本科生的实践基地对研究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升[3-4]。长此以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满足社会对其职业性的需求,其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
综上所述,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实践操作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技能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但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扩招,社会对研究生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体育硕士专业实践能力要求更为突出。由此可见,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刻不容缓。
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等学校培养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既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专项技术能力,具备较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为目标,紧密联系“教学-科研-平台”这一主线,通过建立实践课程体系,夯实实践教学课程;利用各类科研项目为驱动,导师带领学生开展科技服务实践活动;借助平台力量,提供场地、经费等保障(如图1)。
(一)教学引领——纳入助力竞技体育的相关课程
通过研究生课程体系教学,增强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结合助力竞技体育,高校应该增加相关的实践教学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掌握基本的实验室操作,仪器设备使用。在研究生进入国家和省级专业运动队实习实践前,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有针对性地教授给研究生体能训练技能、康复保健技能及生理生化检测等实践技能。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邀请竞技体育国内外一线专家教练,为研究生开设专题讲座,拓宽视野。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学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科技服务的实践能力。以教学为引领,培养后备人才,为各级平台提供科技服务。
(二)科研驱动——围绕备战奥运,取得系列科技攻关项目
体育专业研究生除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7]。导师团队应带领学生围绕备战奥运,取得系列的科技攻关项目。例如,国家级课题有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服务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课题有各省各类科研项目、竞技中心科技服务项目以及体育局科技服务项目。奥运科技服务项目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力争的科研项目,高校导师团队应该与时俱进,形成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系列的科研项目。以这些项目为驱动,导师带领学生开展科技服务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科技项目,助力平台发展,革新教学内容方法。
(三)平台支撑——搭建国家、各省运动队实践基地
搭建高水平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平台,形成国家-省级-校级系列实践平台。搭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实践基地,各省体育局中心项目训练基地,以及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项目基地,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服务平台。除此以外,还应鼓励研究生自己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这些省级、国家级的高水平竞技运动项目实践平台,不仅可作为实践教学和科研的坚实支撑,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和科研的实效。
三、助力奥运视域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见图2)
(一)构建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面,安排现有的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任务,更新广大师生的学习观念与教学模式。在专业选择、课程设置上与奥运接轨,真正做到专业对口,人才对口。突出实践教学,实施长期养成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夯实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如图3所示。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积累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实践紧密结合,在奥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高校成为奥运人才的培养基地,让学生、学校和国家都可从中受益。
(二)引进国家队、省队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丰富实践指导师资力量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7]。高校可根据本校资源聘请校外优秀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实践导师。并且,对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其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实践型导师指导,同时建立并完善校内外导师的沟通平台。国家队和各省队优秀管理人员、教练员和服务保障人员则为学校外聘高水平专业实践导师提供更多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这些校外实践型导师,到国家队和省队参与运动训练监控、体能恢复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熟悉理论知识的运用,了解实践活动,反过来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促进,可以调整自己学习和努力的方向,以达到专业硕士培养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时,学生的在校学习经历,也能为国家队和各省队带来科技服务,提高运动员训练成绩。
(三)竞技体育科技助力手段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
竞技体育发展迅猛,科技手段日新月异。要在国家队长期立足,学校和导师团队应该不断进取,取得系列科研和科技攻关项目。教学科研相结合,通过与国家队、省队合作,导师团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些最新知识技能,并且由学生协助导师团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到运动队科技服务中。同时,将训练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纳入到课题研究中来,成为科研攻关的重点,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案例,革新教学内容。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相互滋养,共同提高。
(四)竞技体育实践积累反哺学校科研
长期科研实践积累所收集的大量一线运动员身体机能及运动训练资料,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的素材,也为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和常模样本。通过助力奥运服务国家队,导师带领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在科研上取得突破,研发不同项目运动员专项测评系统等。而这些系统又可运用到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课程理论知识实践的案例教学。通过不断地实践检验和改进,这一测评系统可运用到国家队以及各省队,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在此基础上,还可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将长期科研实践所积累的数据和素材开发为实验教学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实验的安全性、教学时间不足、被试难以招募、真实教学实验难以实现等问题,还可以解决仪器设备耗材昂贵等教学难题。
四、结束语
根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形成“教学引领·科研驱动·平台支撑”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在助力奥运视域下,紧密联系“教学-科研-平台”这一主线。将竞技体育科技助力手段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相互滋养,共同提高。该实践教学的改革,将科技服务奥运的相关素材转化为教学内容,为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反哺实践教学作出典范。
参考文献:
[1]翁铁慧.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省级学位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1):1-6.
[2]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EB/OL].(2017-03-06)[2018-01-20].http://edm.eduwest.com/viewnews.jsp?id=1114.
[3]陈蔚,田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基于九所院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7(4):104-111.
[4]程胥.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5]方千华,黄汉升,朱桂林.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6):79-83.
[6]王俊彦,姜斌,冒泽慧,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两个基本点——基础性和实践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1-3.
[7]王雷,李平平,方千华.博洛尼亚进程中德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特征解析与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7):1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