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 刘文彪 陈邓安
[摘 要] 军事理论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军事实践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如何利用有价值的信息驱动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精准诊断学生军事理论核心知识和军事素养的表现水平,就成为军事理论课程精准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大数据技术和精准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以构建的军事理论基础课程大数据环境下精准教学模式框架为指导,初步检验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军事理论课程精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基本实现精确诊断学生知识水平、潜在问题以及精准调整与干预相应教学策略,为高质量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打开了空间。
[关 键 词] 军事理论课程;精准教学;大数据;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137-03
一、引言
军事理论课程贯彻“史论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战争意识以及军事思维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标。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呢?精准教学理论认为,只有进行精准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与教学对象相匹配,教学才能达到最优效果[1]。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以及军事职业教育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精准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教育大数据使得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各类教育信息成为可捕捉、可量化、可传递的数字存在[2-3]。这些数据经过专门的收集、分类、整理、汇总等逐渐积累就能成为教育大数据基础,然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就能持续改进、推动教学质量提高[4-5],数据的支撑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化和精准化[6]。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有价值的信息驱动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精准诊断学生军事理论核心知识和军事素养的表现水平,就成为军事理论课程精准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基于大数据实施军事理论精准教学,需要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支撑,以教学活动实施的一般流程为依据,在对学习者学情进行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精准设定教学目标、精准优化教学内容、精准实施教学活动、精准开展教学评估、精准施加教学干预,形成一个闭环的、完整的、精准教学学习反馈系统,同时通过及时的教学反思指导教师和学生下一阶段的教与学进程。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军事理论课程精准教学实施
(一)全面收集教学数据,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大数据采集模式
教学数据准确、全面地记录了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因此高质量的收集、归纳教学数据,是开展数据分析的前提。军事理论基础课程为保证教学数据的全面性,在完善现有教学数据主要来源于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克服线下数据采集难度大、采集数量小、采集类型文本化等瓶颈,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大数据采集模式,真正从源头上满足精准教学对大数据容量的需求。
1.线上数据
线上数据主要指的是平台在线资源的自学习及其相应任务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自学视频的完成情况、任务点测验、线上讨论、章节作业和线上客观题考试五个维度的数据。线上每一个维度的数据都体现出学生的相关信息。自学视频完成情况数据体现出学生自学习平台视频的主动性、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线上讨论数据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否积极思考问题以及与同学之间的融洽程度;章节作业数据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任务点测验及线上客观题考试成绩体现出各学生对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点的资源呈现类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情况。
2.线下数据
线下数据主要针对线下课堂互动活动的表现记录、小组研讨和主观考核三个环节而产生的数据,包括课堂表现、小组研讨成员参与程度和主观论述考核成绩三个维度的数据。线下每一个维度的数据也体现出相关信息。课堂表现数据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主题讨论参与数据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学习兴趣、听课程度。主观论述考核成绩数据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成效、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课程的难度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二)解读教学数据,提供高效的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是一种补救学生学业技能不足的有效策略[7],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的进步。教师在军事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阶段关注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笔者根据学情诊断数据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建立教学子目标相关联的教学内容知识重难点体系,基于知识点设计每个学生的记录详表和所处班级的分析量表,详细记录单个学生及班级总体历次课堂活动、讨论主题、作业、考试、题量及正确率等数据。基于量表汇总各教学环节数据,运用多类统计分析工具对学生个体知识点掌握情况、知识点难度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精准定位,下列所示三种数据统计分析维度和示例以供参考。
1.个体数据分析
教师通过解构学生自身各知识点得分率及知识点获取手段的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重点突破薄弱环节。以筆者任教的a层次A班级C同学的数据为例。
表1为C同学对军事理论基础课程中第2章和第5章的7个重难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数据反映出:(1)C同学对所有重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知识点测验通过率、作业正确率和阶段测验优秀率各阶段基本处于70%~90%的合理区间内,符合掌握规律,应鼓励其保持并积极巩固掌握。(2)部分知识点主要通过线上授课视频反复查看来实现知识温故知新与提升,最终取得较好的效果,如知识点2-3。(3)部分知识点虽然知识点测验通过率和作业练习效果较好,并且反复观看视频,但阶段测验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为C同学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如知识点5-1、知识点5-2和知识点5-3。
2.分层数据分析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记录分析不同类型学生(a层次、b层次和c层次)知识点掌握情况,利用数据透视表可以得到表2。
通过表2,我们可以发现:(1)从学生类型角度上看,a层次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显著优于b层次学生和c层次学生,然而c层次学生的成绩进步空间较大,尤其是通过反复观看授课视频等辅导资料,可以基本实现知识点掌握率的大幅度提高,因此教学资源的精心设计应当成为教师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2)从指标类别上看,教师应当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例如,相较于小测及阶段检验成绩,c层次学生作业完成率明显低于a层次学生和b层次学生的幅度,但是视频反刍比却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学生,反映出c层次学生学习效果较差主要受到其学习基础薄弱以及自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影响较大,应加强课堂授课内容的强化补充,及时结合学生个体课堂活动量以及章节知识点的学习进度数据等学习情况,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落实跟踪该类型学生的学习知识点掌握情况。(3)从各知识点横向对比上看,不同知识点掌握情况存在显著差别,如同属于主题研讨考察模式下的知识点3-2部分掌握情况明显弱于知识点2-2,教师应当在课后答疑环节中适当补充与现实结合紧密的战例或拓展资料、完善讲解重点,增强学生的战争意识和敌情意识。
3.教学效果分析
教师一般会针对重难知识点规划较长的教学时长并增加教学资源的类型、作业题量以及增设小组研讨环节,帮助学生实现重难点突破,但教学投入是否有效转化为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有效吸收往往缺乏客观衡量。课程组将不同章节知识点的教学时长、章节资源类型、作业及历次小组研讨得分率联系起来,利用Excel的统计图表与数据透视表可以得到表3的分析结果。
通过表3,我们可以发现:(1)教学投入与知识点测验、作业得分率以及教学任务点推送情况(自学视频时长及发布任务点个数)呈正相关,体现出教师针对重难知识点增加教学投入,确实提高了学生对重难知识点的掌握,例如知识点4和知识点5。(2)重难知识点的考试得分率未显著高于其他知识点,主要原因是阶段测验考试中非重要考点一般呈现为客观题,而重点考点有较有难度的客观题且被主观题重点覆盖,数据结果也表明A班学生虽然通过线上自学视频反复查看以及教师课上加强重难知识点教学和练习,可以有效实现重难知识点的短时记忆和理解,但长效记忆和主观题答题方面仍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例如知识点3。
三、结语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是目的性很强的系统性活动。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的军事理论课堂带来新的冲击,对学生的军事素养培养提出新要求,同时也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研究将大数据技术和精准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结合,以教学共同体为中心,基于学习分析大数据技术针对学习者差异化学习表现,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贯穿于军事理论课程精准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够弥补传统课堂的一些问题和短板,增加学生军事理论核心知识储备,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使学生和教师在频繁的反思活动中不断发展、更新,实现军事素养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韩凌,李慧芳.基于大数据的英语“精准教学”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10):108-111.
[2]胡水星.大数据及其关键技术的教育应用实证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5):46-53.
[3]]王建生.“精准”引领:互联网环境下数学课堂的应然选择[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3):57-61.
[4]付达杰,唐琳.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7):12-18.
[5]蒋翠.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网络学习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6]Griffin C P,MurtaghL.Increasing the sight voca-bulary and reading fluency of children requiring reading support:the use of a Precision Teaching approach[J].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2015,31(2):186-209.
[7]Kubina,R.M,Yurich,K.K.Precision Teaching Book[M].Lemont:Greatness Achieved,2012.
◎編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