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2021-11-17 13:39张悦鲁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心功能病情冠心病

张悦 鲁宁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或堵塞引发的心肌缺氧、缺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坏死性疾病[1]。冠心病长期发展可导致心功能持续下降,心肌细胞无法供应心脏射血,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比较复杂,采用药物治疗见效慢,疗程长,且病情容易反复,极易引发患者负性心理[2]。尤其是患者出现严重的情绪不稳定或者处于情绪过于波动时,会刺激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会刺激心血管收缩,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容易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从上述研究结果可见,心理因素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为了研究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法,本研究对80例患者实施了对比分析,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冠心病合心力衰竭患者,均于2019年1—12月收治。以盲选法分组,各40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58.02±2.01)岁。对比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8.59岁±1.85)岁。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及血清心肌酶标志物指标检测确诊。排除标准:其他类型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有其他全身性恶性疾病或者相关病史者;无正常沟通能力者。本研究经患者同意,并接受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

1.2.1 对比组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对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心血管意外进行监护;遵医嘱为患者用药;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实施对比组基础上的心理护理。(1)成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对患者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心理素质以及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总结,为每一位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干预计划。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技能培训。尤其是要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及沟通技巧;(2)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升其正确认知。根据患者受教育水平及理解能力,介绍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因、注意事项以及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为患者介绍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使患者意识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治疗疾病,提高其治疗信心。(3)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找出引发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必要时可采用一对一指导或者由心理辅导医师进行干预。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充分尊重患者,使其感到心情舒适。指导患者通过宣泄的方式,发泄心中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在室内播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聆听喜欢的音乐,促进其身心放松,顺利入眠。(4)获取社会支持。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情比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能正视自身疾病,加上受到周围人群的区别对待,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正常社交活动。通过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获得家属支持,可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变化 参照宦佳丽[4]的文献中,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标准。两组量表评估临界值分别为50分及53分,分数与不良心理状态成正比。

1.3.2 评估患者心功能指标 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并采用6 min步行距离评估方法对患者心功能有关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参照李东等[5-6]的研究文献评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对比

护理前,组间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对比(分,±s)

表1 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对比(分,±s)

?

2.2 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护 理 前,研 究 组LVEDD、LVESD和LVEF指 标 分 别 为(58.20±5.58)mm、(47.25±5.78)mm及(37.66±5.88)%,对比组为(58.77±6.02)mm、(47.72±6.01)mm及(37.70±5.4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9、0.625、0.701,P=0.725、0.336、0.302)。护理后,研究组LVEDD、LVESD和LVEF指标分别为(52.66±5.01)mm、(42.26±5.55)mm及(43.33±5.03)%,对比组为(56.21±5.59)mm、(45.71±5.52)mm及(39.19±5.29)%,研究组心功能指标优于护理前且优于对比组(t=8.253、10.669、11.111、6.236、5.189、5.029,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护理前,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指标为(355.6±58.3)m,对比组为(356.1±59.0)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8,P=0.970);护理后,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指标为(385.21±70.2)m,对比组为(370.21±82.3)m,研究组高于护理前且高于对比组(t=6.569、3.125,P=0.000、0.000)。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进行性发展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冠心病长期发展,可导致心肌结构不断受损,可引发心脏结构异常或者心功能持续下降,也具有一定的死亡风险。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相对比较困难,疗程长且病情容易反复[7]。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心理因素不仅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病情恶化。尤其是患者情绪激动时,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血管异常收缩,引发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为此,需要对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为其提供舒适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8]。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通过利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进而实施科学的干预措施,引导患者心理状态朝着良性趋势发展[9]。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原因包括很多种,首先包括患者对疾病认知缺乏。患者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知识不了解,在发病时,容易产生恐惧以及焦虑心理。治疗过程中疾病病情反复,也会使其担心病情,对治疗效果产生质疑。以上因素都会引发患者不良心理[10]。为此,对患者实施疾病教育以及健康知识告知,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心功能改善。针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进行干预,通过一对一指导、心理辅导等方式,可提高心理护理效果。通过尊重患者并指导其发泄情绪,可使患者得到身心放松,提升自信心,心理状态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交际圈缩小,也会导致其感到孤单,影响其心理状态[11]。鼓励患者积极进行社交,正视自身疾病,可重新恢复正常社交。做通患者家属工作,可使患者获得家属支持,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患者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通过以上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身心放松,治疗依从性增加,疾病也有很大的进展[1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心功能指标优于护理前且优于对比组(P<0.05)。提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得到充分的尊重,能够回归正常生活,对疾病的认知更加理性化,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通过降低患者不良情绪,避免对心脏的刺激,结合药物治疗作用,可促进心功能有效恢复。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指标优于护理前且优于对比组(P<0.05)。说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而其活动能力也有较高的提升。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均有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心功能病情冠心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