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治疗仪联合冰刺激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2021-11-17 13:39薛欣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治疗仪电极障碍

薛欣源

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且高发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现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大多伴有吞咽障碍等并发症,主要因舌咽、迷走及舌下神经损伤引起真性延髓麻痹及大脑双侧皮质受损所致假性延髓麻痹导致[1],临床表现具体为随意性舌运动时间延迟、吞咽相关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等问题;一旦发病,患者不仅进食受阻,长期鼻饲还将导致患者脱水、营养不良等,严重甚至诱发吸入性肺炎,加重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为此,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2]。基于此,文章重点探讨实行吞咽治疗仪联合冰刺激治疗对患者的应用效果,如下文所示。

1 研究材料及应用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抽取医院接诊的86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时间选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其分组,对照组纳入的43例病例中,男:女=25:18,年龄62~87岁,平均(76.5±2.2)岁;病程1~3.5个月,平均病程(2.25±0.68)个月。观察组纳入的43例病例中,男:女=24:19,年龄63~90岁,平均(76.4±2.3)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51±0.75)个月。试验纳入的所有病例均为自愿参与,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排除病例:合并严重脏器病变、血液系统、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精神意识不清;依从性差等患者。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

对照组病例予以吞咽治疗仪治疗,仪器选用本院自提供的治疗仪,为双向方波,参数设置:波宽700 ms,波幅在0~25 mA,电荷在1 000 Ω。吞咽障碍若在口腔期,电极放置通道I电极放置在舌骨上方,将电极通道II放置在面神经颊部;若吞咽障碍处于咽期,电极放置通道I电极放置在舌骨上方,通道II电极置于甲状切迹部位。待电极放置完成后,电流由弱变强,直至患者最大耐受度。注意时间控制在30 min,2次/d,坚持治疗10 d。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冰刺激治疗。正式实行前,同患者详细沟通,并向患者讲解咽冰刺激治疗的方式及优势,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取冰冻无菌棉,取前腺弓作为中心,分别对后膊弓、吸后壁、舌下及腮部进行刺激,用棉签接触患处,并逐渐扩大活动范围,交替进行,1次/d,5轮/次,坚持治疗10 d;若患者存在呕吐反射等症状,需立即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临床疗效结果展开对比,判定[3]:治愈即患者吞咽障碍消失,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基本痊愈,饮水试验得分为1分;好转指患者吞咽障碍功能有所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好转,饮水试验得分较前下降;无效指患者吞咽障碍功能未有任何改善,饮水试验无变化。有效率为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2)观测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判定:采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4],依据患者意识水平进行评价,第一步初步评价阶段,评分处于8~23分,第二部分三次吞咽5 mL水,评分在5~11分;第三阶段吞咽60 mL水,评分在5~12分,分值越低代表吞咽功能显著。(3)就治疗期间存在的营养不良、肺感染和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结果以SPSS 22.0录入评测。计量资料即临床吞咽功能障碍观测指标以(±s)的形式表述,经t检验;计数资料即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评测所得结果在表示时用(n,%)形式,经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测评有效率结果展开对比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有效率结果呈更高显示(95.35%>81.40%),P<0.05,见表1。

表1 临床测评有效率结果展开对比

2.2 治疗前后SSA评分结果测评

治疗前,两组SSA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SA评分(20.28±2.84)分相较对照组(27.36±3.97)分结果更低,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SSA评分结果测评(分,±s)

表2 治疗前后SSA评分结果测评(分,±s)

?

2.3 临床测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展开对比

相比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观测,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呈更低显示(4.65%<20.93%),P<0.05,见表3。

表3 临床测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展开对比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病症,多半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易出现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病主要在于患者吞咽功能中的神经中枢受到损伤,致使某个吞咽阶段出现障碍,吞咽动作未能连续完成,严重可诱发患者窒息、营养不良及肺内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影响预后效果。因此,在予以康复治疗的同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对提升患者康复和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吞咽治疗仪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其作用原理主要依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借助电刺激,对患者口唇、面颊、舌、被动运动及感觉加以刺激,促使局部神经冲动及肌肉群被动收缩,进而促进吞咽器官的血液循环,提升局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避免吞咽肌群萎缩,从而起到抑制作用,促进喉上抬,从而让食物顺利进入食管内,防止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5]。

一般情况下,吞咽过程主要分为口腔期、咽喉期和食管期共3个阶段,吞咽治疗仪通过刺激口腔期及咽喉期,在不同位置放置电极刺激舌外附肌群、舌内附肌等,激活口舌咽部肌肉,促使其能够正常收缩,强化肌肉的协调性,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外建立并恢复吞咽反射皮质控制能力[6]。

冰刺激治疗主要是针对舌根、咽喉部位等实行冰冻棉棒刺激,达到吞咽肌收缩的目的。该刺激能够加强吞咽前的感知冲动传入,减轻口咽运动启阀值,继而加快口咽反应时间,加速口咽运动;同时有助于触动吞咽反射区域更加敏感,强化吞咽反射,继而促使刺激咽反射所需的咽压力感受器及水感受器,最终达到良好咽反射[7-8]。另外,该方式有助于提高食块知觉的敏感性,抑制唾液分泌过度,且在刺激脑干和脑皮质基础下,提升患者吞咽的警惕性,继而增强吞咽功能[9-10]。

应用吞咽治疗仪联合冰刺激治疗具有起效快,易操作、无副作用等优势,二者相互协同作用,有效促进吞咽反射功能,提高吞咽反射肌肉的灵活性及协调性,加强吞咽能力,避免吞咽障碍发生,最大程度恢复相关功能,由此防止因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质量[11-12]。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SA评分结果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SA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5%<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实施吞咽治疗仪联合冰刺激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更佳凸显,提升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治疗仪电极障碍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