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或许缘于“精神匮乏”

2021-11-16 22:10云燕
现代家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丘阳阳玩具

云燕

民间有句谚语:“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所以,家长们对孩子的偷窃行为大多持零容忍态度。但是,孩子偷东西与大人行窃并不是一回事——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从2岁到10岁,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孩子的偷窃行为发生在不同阶段,原因各异,家长的对策也要有所不同。

2~5岁,孩子处于前道德阶段,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物权概念,所谓“偷”,其实是“拿”

4岁男孩阳阳经常把幼儿园的玩具偷偷拿回家,有时是一个积木块,有时是一支马克笔。阳阳妈没当一回事,第二天送还給老师了事。前不久的一天,阳阳妈接阳阳回家,路上突然听到阳阳的小书包里有振铃的声音,打开一看,竟然是一部手机。她慌忙接听,是幼儿园老师打来的。

“对不起!”阳阳妈向老师道歉,“这孩子胆子太大了,居然敢顺走老师的手机!”

老师笑道:“今天中午阳阳向我借手机玩游戏,我没答应,小家伙不开心了,离园的时候自己动手拿了,没关系的。”

幼儿园老师的应答非常专业。2~5岁的孩子正处于前道德阶段,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物权概念,所谓“偷”,其实是“拿”。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乏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当他们看到喜欢的玩具,即使小朋友正在玩,也会上手去抢;在超市里看到有趣的玩具,孩子会直接揣兜里走人;在公交车上,看到陌生人提包上悬挂着毛绒公仔,更会不打招呼地扯下来据为己有。

虽然孩子的行为与道德无关,不应该苛责,但家长有必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比如:“这个玩具是东东的,不是你的。”接着还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征询方式:“你如果想玩东东的玩具,要先征求东东的同意。你可以问‘我能不能借你的玩具玩一会儿?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与东东交换。”

这样的教导不可能一次见效,家长需要不断重复,耐心帮孩子慢慢建立起基本的物权意识,为孩子今后的道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物权教育。比如在收拾房间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归置自己的物品:“这一筐玩具都是宝宝的,蓝色衣柜里的衣服也是宝宝的。”接下来教孩子识别别人的物品:“手机是妈妈的,卷发器也是妈妈的。笔记本电脑是爸爸的,剃须刀也是爸爸的。”

家长还可以向孩子借东西:“宝宝的小板凳可以借妈妈用一下吗?5分钟内归还。”归还的时候要向孩子道谢。这样做,其实是在给孩子示范与人交往的方法,孩子模仿几次就会掌握。

5~8岁,孩子的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偷东西大多缘于物质和精神的匮乏,是建立道德规范的关键期

7岁女孩央央上小学二年级,经常偷同学的文具,橡皮、铅笔、卷笔刀、塑料尺子等,渐渐被同学孤立。

老师约谈央央妈,得知央央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父亲在她3岁时因病去世。现在,尽管母女俩过得不富裕,但还不至于买不起文具,所以,央央妈对女儿的偷窃行为十分生气,痛打了央央一顿,还逼央央在班会上向全班同学道歉。

央央从此在班里不再与同学说话,甚至在课堂上拒绝回答老师的提问。两个月后,班里再次有同学丢文具,经查,仍是央央所为。

5~8岁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有了基本的对错判断,知道随便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所以,这个阶段偷东西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偷窃行为,但是对孩子的偷窃动机,有必要深入探讨,只有弄清楚孩子偷窃行为背后的原因,家长才能对症下药。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儿童偷窃行为是“匮乏”导致的,“匮乏”可能是物质上的短缺,也可能是精神上的缺失,两者纠缠在一起,难分你我。

比如,一个孩子没钱买零食,他看到小伙伴们有很多零食,就可能去偷,这是物质上的短缺导致的;一个孩子有很多玩具,父母总是对他有求必应,孩子永远感到不满足,可能会去偷别人的玩具,这个孩子所缺乏的就不是玩具本身,而是玩具所象征的某种精神的缺失,如父母的关爱、支持、赞赏等。

央央并不缺少文具,之所以偷窃,应该与她缺少父爱有关,即缘于精神匮乏。

矫正央央的偷窃行为,首先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状态。

让·皮亚杰指出,5~8岁孩子的道德发展正处于他律阶段。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突出的特点是极其尊重权威。他们绝对遵从家长、老师等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孩子,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

因此,家长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威身份,帮助孩子建立道德规范。比如多给孩子讲有关诚实的童话故事,给孩子讲与自律有关的英雄故事,等等。家长不妨给孩子列一个道德规范表,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值得称赞的,哪些行为是必须改正的,让孩子的道德意识形象化。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控制冲动的能力。比如,买回孩子想要的东西,家长可以不马上给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才能得到。如果孩子没有乱碰商场里的东西,家长一定要表扬孩子的自制力。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不要为占到一些小便宜而沾沾自喜,自己有过失时要及时弥补或道歉,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很重要。

需要提醒的是,央央妈打骂女儿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对待存在精神匮乏、是非观念尚未固化的孩子,惩罚有可能适得其反。最好的对策是给她充满爱意的关切,从根本上缓解她因匮乏而产生的焦虑,进而克制偷窃冲动。

8~10岁,孩子的道德发展进入自律阶段,偷东西有可能成为恶习,家长必须介入,但打骂并非上策

10岁男孩小丘上小学四年级,在班里的绰号是“神偷”,经常以偷窃为乐。他偷窃得手之后并不把赃物据为己有,而是当众归还给同学,然后洋洋得意地走开,明显是在炫耀偷窃技术。其实,他不是小偷,只是在模仿电视剧的“侠客”。有时,为了捉弄同学,他会隔两天再归还赃物,看同学着急伤心。所以,当他归还的时候往往被同学怪罪,甚至向老师和家长告状。这样一来,小丘就麻烦了,回家肯定被爸爸痛打一顿。

小丘引起众怒的一次偷窃,是从数学老师的办公桌抽屉里偷出了第二天考试用的试卷,并以每份10元的价格卖给了3名同学。第二天,事情败露,小丘因严重违反校规,被勒令停课反省一周。

小丘的爸爸痛心疾首:“我每天早出晚归地工作,没想到养出了一个贼!干脆送到少管所算了,我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皮带都打断两根了,我总不能打死他吧!”

8~10岁,孩子的道德发展进入自律阶段,偷东西有可能成为恶习,家长必须介入,但打骂并非上策。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都十分气愤,一旦发现,往往不问原因就采取斥骂、责打、处罚等严厉手段予以惩罚,结果往往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出现逆反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可能正确理解家长的教育动机,也不可能将家长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偷东西,会责骂孩子是“小偷”“贼”“有辱家风”,无异于给孩子贴上耻辱的标签。家长这样做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愤怒情绪,对教育孩子没有作用,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之心。

孩子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偷窃无疑是恶习,但其背后的心理也很复杂。

首先,是侥幸心理在作怪。有时,孩子明明知道偷东西不对,但占便宜的念头一起,便会想:此事没人看到,不会被发现,不偷白不偷。这是很明显的侥幸心理在作怪。

其次,显示自己勇敢、有本事。有的孩子是非观念不明确,为了表现自己,会用偷窃等冒险行为来证明自己胆子大、技术高。小丘就是這样的孩子。他频繁偷窃同学的东西,并以此为乐,有明显的表演成分,说明他有强烈的引起关注的欲望。事实上,他的确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可惜家长的教育方式太粗暴,不但没有及时遏制他的表演冲动,反倒逼他走向逆反,最后酿成偷窃试卷并售卖的大祸。

再次,模仿家长或影视人物。有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爱占小便宜,孩子耳濡目染,也不以偷窃为耻,于是大胆效仿。电影、电视剧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许多电影、电视剧有窃贼行窃情节,有的窃贼还是正面形象,偷窃成了神奇的技术,而且正气凛然。孩子的道德观尚未固化,凡是有趣的都会模仿,就像小丘,当同学夸他是“神偷”时,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最后,贪图小利。孩子偷东西往往出于无知,但如果让他尝到了偷窃的甜头,他的偷窃行为就得到了奖赏,那么此后利益的诱惑将会战胜他的道德正义感和对败露的恐惧。小丘售卖未公开的试卷,性质上属于严重的泄密行为,学校的处分是恰当的,因为小丘触碰了道德底线,甚至已触犯了法律,非常危险,不能容忍。

面对8~10岁的孩子偷东西,家长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心平气和地询问孩子偷东西的真实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切忌粗暴地打骂,避免使孩子的负面行为固化。

平时,家长应不断地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如给孩子讲拾金不昧的故事,让孩子辨别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小伙伴分享玩具和食物,当孩子有了好的表现,家长要及时表扬,强化正面行为有助于弱化负面行为。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是道德教育的好方法。家长不妨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体会丢东西后的着急、愤怒、伤心、失望等情绪,唤醒他的良知和道德感。

发现孩子偷东西,家长必须要求孩子及时物归原主,还要当面道歉,并做出适当的补偿。这样做,意义不只是让孩子改正错误,还是在培养孩子敢做敢当、有错必改的良好品质。家长最好能与失主事先沟通,请求对方配合,当孩子当面道歉时,失主如果能做出积极回应,比如夸孩子“诚实”“勇敢”等,让孩子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和改邪归正的快感,效果会更好。

偷窃事件平息之后,家长不可念念不忘,经常用“别犯老毛病啊”“手脚干净点啊”等敲打孩子,以免让孩子产生羞耻感。

最后要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孩子出现偷窃行为,家长要及时反省:是不是孩子的玩具、文具太少?是不是陪孩子的时间太少?是不是对孩子的关注不够?是不是家庭环境不够温馨?要重点防范精神匮乏导致的偷窃行为。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小丘阳阳玩具
“学教评”一体化:把握评价导向,把脉阅读教学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交换秘密
退化
退化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聪明de猴子
水上乐园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