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群
冯雨心声:和以前的学习时间差不多,但感觉不一样。以前很煎熬,只知道很忙,但是不知道忙什么,这一周很开心,每天都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我感觉我的集合在慢慢变大,好开心。
冯雨(化名)是一名高一女生,預约了两周后的心理辅导,预约时给了我一个写满心情的日记本,希望我在辅导前先看完她的“心理本”。“学习”占据了心理本的C位,记录的最后一页这样写道:刚上高中时我信心满满,也很努力,可是才过了两个多月,我就越来越怀疑自己,因为努力也没有用。我是不是应该放弃?
两周后冯雨来到辅导室,刚一坐下,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叙述。
冯雨:老师,马上又要考试了,我肯定又要考40名。我觉得自己永远是40名,入学到现在,就考了一次39名。
老师:既然考了一次39名,就说明了你不是永远的40名呀。(我特地把“不是永远”说得又长又重)
冯雨:哦,NO,NO,NO!那次是因为我前面那个同学请假没考试。他回来后,又考了一次,我又是40名。老师,你在网上看过这个笑话吗?以前我以为这只是个笑话,没想到我自己竟然成了笑话。
冯雨对“40名”无奈又无助,苦笑、调侃、三个格外强调的“NO”,让我感受到她内心的煎熬。她是不是可以换个视角看待“40名”?我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圆之后,递给她。(图1A)
老师:如果这个圆圈是一个集合,代表高一到目前为止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你觉得自己掌握了多少?请你画一个圆圈代表你掌握的内容。
冯雨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郑重地画下了一个小圆圈,画完后,又立马加大了一圈。(图1B)
老师:你画完后又添加了一些,是什么原因呢?
冯雨:刚开始我觉得自己常常考班上倒数,掌握的肯定很少,所以就画了一个小圈,可是画完后我又觉得不对,有很多我掌握的内容没有考啊,所以我掌握的应该比这个小集合大。
老师:既然都掌握了,那就把你掌握的集合用线条填充上吧。
冯雨填充好后,我又请她用虚线画出考试可能的范围,冯雨画了几个不同的区域。(图1C)画完边缘和她的集合没有任何交集的奇怪形状后,她突然笑了,然后大喊起来:“老师,我懂了,我之前说我会的没考,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即使我掌握的东西不变,但如果老师出的试题不同,我也会得到不同的分数。”
这一刻的顿悟让冯雨很开心。然后我们用不同的交集解读了班级排名:每个同学掌握的“集合”不同,每次考试的“集合”不确定,组合出来的不同交集就会产生不同的分数和排名。无论别人的集合和考试的集合如何改变,有一个不变的王道——扩大自己的集合。对于考试,就是尽量把试题中属于自己集合内的部分做对。
图1“学习集合”关系图
考试结束后,冯雨欢快地走进辅导室。她说上次画了集合之后,消除了“注定40名”的心魔,考了35名,虽然知道或许是“交集”的作用,但还是很开心。
冯雨:老师,我现在希望扩大我的“集合”,但不知道怎么办。我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中午吃了饭就到图书馆学习,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去教室上课,每天都很忙,但是如果你问我一天到底收获了什么,我也说不出来。
老师:很佩服你,挤出了所有能用的时间来学习。不过我有一个问题,你觉得努力用什么衡量比较好?
冯雨(沉默片刻):……老师,你觉得我不努力?
老师:我觉得你很有毅力,但效果……你觉得怎样才是有效地努力?是花的时间还是掌握的知识点?
冯雨:嗯。知识点吧!可是我怎样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呢?
老师:假如你有一台点读机,点到哪里读哪里。你会怎么设计屏幕内容?
冯雨若有所思,我递给她一张纸,请她以今天的学习内容为例,设计一个点读页面。冯雨开始进展得很快,语文、政治、生物三个学科都写出了知识点,但是其他几个学科就下不了手了。(图2)
图2 DIY学习点读机
老师:分享一下刚刚创作的感受吧!
冯雨:老师,画这个也太神了。我在画的时候想,如果我就是这台“点读机”,如果有人点上面的内容,我会发出什么样的语音。我觉得有效的努力应该是点到哪个内容,我都能说出来。画不出来的几个科目我肯定更要加强。
兴奋地分享完后,冯雨信心满满地立下了每天掌握一个“点读机页面”的flag,还和我约定,一周后她会带上自己的“点读机”,让我随机点读。
一周后,冯雨带着她的“DIY点读机”来了。她兴奋地展示点读页面,让我考考她。除了标记的几处没弄懂的地方,其他随机点读的知识点她讲解得很好。讲解中,她很开心,也很自信。
老师:你这个点读机太牛了,真的实现了哪里不会点哪里。你是怎么做到的?
冯雨:因为想着要给你检验成果,除了做作业,我就围绕这叠“点读纸”,把不会的弄懂呀!
老师:和以前学习有什么不同吗?
冯雨:时间差不多,但感觉不一样。以前很煎熬,只知道很忙,但是不知道忙什么,这一周很开心,每天都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我感觉我的集合在慢慢变大,好开心!
分享完成果,冯雨又提出了新的担心,她怕这种状态不能持续,怕自己坚持不了。于是我又递给她一张纸、一支笔。请她画一个充满电的手機电池显示状态。(图3A)
图3 充电池变化图
老师:如果起床的时候,你的手机电量满格,用了一上午之后,电量还会剩多少?
冯雨:可能一半吧。
老师:请把用掉的电量从你的电池上剪掉。
冯雨剪掉了一半电量。(图3B)
老师:如果到了晚上呢?请把用掉的电量继续剪掉。
冯雨:啊?那不就没有了?(图3C)
老师:问题来了,这个时候手机是不是坏了?
冯雨:当然不是,只是没电了,充上电就OK了。
冯雨说完后不由自主地把剪掉的电量放回电池里(图3D)。她自言自语道:“我的能量也会像手机电池一样用完?但是不用担心,继续充电就好了。”
冯雨敏锐地觉察到了手机电池与自身状态的关系,主动和我分享了她的“充电”方式,刷喜欢的UP主、画漫画、听歌发呆、跑步,和好友们吃吃喝喝……都会让自己元气满满。
探讨完充电问题后,冯雨说经过这几次辅导,她对自己和学习都有了新的认识,还得到了三个秘密武器——一个特别的集合、一台DIY点读机和一个充电池。
冯雨总结完,我把“心理本”还给她,问她是否还会写心理本,她说她会开始新的记录,从三个秘密武器开始。我相信,她一定会有新的成长和突破。
在倦怠的状态下,情绪和情感的宣泄是必要的,当然宣泄一定要有节制,注意方式、方法、时间和场合,尽量不影响别人。
常用的宣泄方法有:
1.倾诉。将郁积在心头的学习上的困惑和困难向师友亲人诉说,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哭喊。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或者大叫大喊,往往有助于宣泄愁苦。
3.剧烈的体育运动。比如跑步、打球。
4.书写。可以通过胡乱涂鸦或者写日记的方式,宣泄心中的苦闷。
5.唱歌。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歌曲上,从而减轻压力,调节情绪。
感性地宣泄了情绪之后,需要理智地分析和面对。学习就像爬山,虽然我们的目标在山顶,但不需要一直走一条路,如果中间遇到了“泥石流”(学习倦怠),咱换条路试试!
改变学习方法:和同学、老师多交流,了解别人学习的方法,多多尝试,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把这个过程当作游戏,把成绩当作闯关的怪兽,不同的学习方法就是不同的武器,这样是不是就没那么枯燥了。
调整学习目标:如果原来的学习目标不符合自身实际,完成起来很困难,那么就迟迟无法启动大脑的“奖赏机制”,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产生倦怠。把目标设立得小一点,比如,这次考试进步两名,数学题从错10道,变成错9道……很快,这些小目标的完成会让人体会到成就感,那么,学习的劲头自然就会越来越足。
编辑/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