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蕙
[摘 要] 随着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快速发展,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国内院校数量已经增长到500多所。不仅本科院校开设,高职院校也开始培养相关人才,播音主持已成为21世纪初的热门专业之一。
[关 键 词]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040-02
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网络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全新的信息与内容生产方式。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媒体行业的整体面貌,不断进步的科技发展给媒体行业以及传播个体带来全新的挑战。多元平台融合下的媒体不仅是新技术的应用,也赋予新的传播模式及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播音主持专业呈现出多维度创新、新岗位、新技能的特点。主持传播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节目,也包括各类视频平台,如自媒体节目、网络主播、直播运营、智能机器主持等。多样化的主持现象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面对媒体行业诸如此类的升级与转型,只有重新构建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结构,才能适应行业发展对播音主持人才的新要求。
一、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
“播音主持”是我国特有的专业学科,学科概念和学科体系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检验和探讨,它是主持人在不同的节目语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将主持艺术归类于“人类表演学”范畴,基于这一理论观点,形成了“以鲜明的主持意识—从富有形态感的节目出发—用最佳的演播状态—走进主持人整体融合的个性演播形象”的创作方法。[1]
播音主持是一种传播行为,应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播音主持学科。美国学者卡尔·豪斯曼等撰写的《美国播音技艺教程》中谈道:“今天的演播人员是一个传播者,是信息的催化剂。无论信息是新闻、商业广告,还是访谈对话、体育比赛转播,传播者的任务是建立信息原创者与受众间的沟通渠道。”[2]因此,应该以传播学、语言学、表演学三大学科理论为核心改革高職播音主持课程,构成以传播学为龙头、语言学为支撑、表演学为链条的学科理论体系。
二、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改革的动因
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因建设时间短,大多以本科的学科体系搭建人才培养框架,但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形成不同的要求。首先,高职的专业建设须适应人才培养的变化。专业建设对接行业发展,课程设置对准岗位能力,按照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凝练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课程结构。其次,复合型人才要具备一专多能的本领。这样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矩阵、知识贯通、技能融合,使专业课程之间形成一个整体化的结构,凸显教学的优势和特色。要达到这样一个教学的整体性,须在学科理论的支撑下,以行业发展为内生动力,依据产业变化和人才的需要建设播音与主持专业,根据人才规格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的专业课程结构,为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建设找准定位。
三、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基于就业岗位重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媒体变革。课程设置紧扣本专业培养目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节目形态和传播样式的变化,按照新媒体传播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变化,凝练主持专业的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从核心要素出发构建课程结构。从主持专业核心能力设置“语言表达与主持技巧”的岗位能力课程,从岗位任务综合能力设置“策划与文案写作”“制作与技术应用”等相关课程。发挥专业选修课的作用,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自主选修,以此拓宽知识面和技术应用能力。用模块化教学打破原有课的结构,构建知识技能的系统工程,分为素质技能课、岗位能力课、拓展能力课三部分。采取课程进阶方式学习,巩固、提升学生对技术以及知识高度、深度和广度的掌握。
(二)基于就业方向设置进阶课程模块
1.模块化课程
构建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模块单元。按照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逐层分解,根据各单元之间的相同点重新整合,组成若干个知识和技能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构建延续而综合的课程模块。模糊基础课与职业课的界限,从岗位能力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出发,以技能为主线,将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形成模块化综合课程。教学模块既有体现知识与技能的独立课程,也有知识与技能综合性的课程,形成前修后续主线引导的结构,使课程内容不重复,发挥其知识的迭代更新和不断转化提升的作用。
2.进阶式教学
进阶式教学不是以阶段划分而是以程度划分。能力本位课一般按照基础课程与职业课程分段实施,即二年打基础,一年定专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专业基础较扎实,专业面宽,具有较强的专业转换能力和从业适应性。不足是职业定向偏晚,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不够充分。为避免因职业定位晚造成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的不足,播音与主持专业采用进阶式教学,进阶不以阶段划分而以程度划分,以此体现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学习能力以及职业规划。三种形式分别是专业知识技能进阶、岗位能力拓展进阶、知识技能深度进阶,也就是学习程度进阶+学习范围进阶+学习深度进阶。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解决了课程因突出实操课比列而出现的专业知识学习不足、知识储备不够的问题,课堂教学知识浓缩,网络教学知识延展,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力地推进了进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知识技能进阶——体现主持专业的专业能力。以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主线,重点围绕主持人技能训练和主持人职业素养培养,随着学习者的能力转化以进阶的方式逐步提升,整个过程解决主持岗位的核心能力和专业素质。
(2)拓展能力进阶——体现主持岗位的综合能力。专业技能的多元结构是传媒特性所决定的,传统媒体要求主持人是集采、编、播、报于一体的全能型主持人,既体现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也表明了岗位的综合性。新媒体延续并拓展主持人多种技能,要求能策划、懂技术、精主持。按岗位能力需求拓展课程结构并按学习者掌握的程度进阶,培养学生不仅“一专”,还要达到“多能”的要求,让学生精通岗位技术,具备专业化岗位能力,以满足精细化分工后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综合性要求。
(3)课程深度进阶——体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目标。然而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仅仅关注就业目标而忽视学生日后可持续发展是不够的。职业教育有别于职业培训,不仅是技术技能要精准,还要具备知识和技能体系的支撑。如果说本科教育给学生搭建起了一个知识大厦,那么高职教育就应该给学生搭建起知识转化并可迁移技能的体系框架。采用课程进阶的形式,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并开设发展平台课,运用网络教学延展课程深度,拓宽知识和技能的空间,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填充框架,积蓄持续发展的能量,制订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任务目标。
3.选课制和学分制
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结构需要配套相适应的选课制度和学分制度。[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國家采用灵活的选课制和学分制。主持人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多元知识结构和更高的素养能力,课程可以在规定的必修单元学习之外,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选修单元。选择多个模块来学习,完全取决于学习者职业规划、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学习者更加自主、课程结构更加灵活。而学分制不管学生的能力如何,学习时间长短和方式如何,只要经过评价达到了某一模块或模块群所规定的明确的学习目标,便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总之,灵活的选课制和学分制可以保障不同能力的学生达到就业或升学的目标。
(三)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
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改革应坚持“能力本位”的方向,“能力本位”是改革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的基本原则。所谓“能力本位”是指以提高职业能力素质为目的,以职业需要为主线,根据社会对职业的新要求,将课程、内容、能力一一对应,将学科教学转化为能力的培养。能力本位是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部分,组成多个模块,进行课程开发和培训,从而使受训者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所谓职业能力,不是单指操作技能,而是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
总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本位”,应该立足于主持传播实践不断变化和外延的拓展。传统媒体对主持人提出“全能型主持人”的要求,但真正达到这一要求有一定的困难。然而,新媒体虽在传播方式上和主持人专业能力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全能型主持概念更符合媒体发展的需要,更能适应新型的主持形态。
参考文献:
[1]毕一鸣.从传统走向现代:用科学发展观看播音主持学科建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1):113-115.
[2]刘旭东.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突出职业能力素质教育 重塑高职课程结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82-83.
[3]范忻.中等职业学校课程适应学分制的研究与实验[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编辑 郭小琴